第136章(1 / 3)
黛玉与曹睢去林场回来了,众人休息很久了,皆候着主子开口进山,却不敢催促。
黛玉站于村前,极目远眺,见太阳当空正午将至,阳光从云缝间斜洒下来,洒在雪地之上,冷冽中透着些许暖意。此时积雪化了不少,体感温暖,阳气正盛。片刻后,她收回视线,缓缓转身,对荀勇与诸位护院领头人道:“该进山了。”
荀勇带领小队走在最前。他们昨日搜山时,从伐木场延伸出一条能容骑马的小道,直通山腰的黑峪村。此刻他骑马前行,带领先头队伍探路,其余人马则护着黛玉与卜旃同行。
黑峪村位于山腹之中,虽被山林包围,但此时草木凋零,反倒不显幽暗。只是山路越高寒气越重,耳边不时传来山鸦啼叫,叫人心头发紧。
焦骊与其他马匹被拴在黑峪村中暂歇。接下来的路太过陡峭,只能步行。
仍是那位黑峪村请来的向导领路,原先跟着赵安因为分开行动而能回府的几人也自告奋勇领在前头,一百余名护院家丁严阵以待,簇拥着黛玉与卜旃,朝着山中玄极寺方向缓缓进发。
此路正是赵安等人失联前的最后行动路线。
凭借上山前各路护院传来的情报,黛玉已将沿途地势与动静大致掌握。如今日正当空,山路虽湿滑难行,但积雪已浅,行动起来总算顺畅些。
再往前不久,玄机寺的山门终于露了头。
远远能见山门前,一根粗大的倒木横卧路中,似是有人故意用以阻断去路。与此同时,道路两侧零散地出现了十数具腐尸,残破僵直,散落在积雪与枯枝间,触目惊心。
卜旃甚至不用靠近看,便皱眉判断道:“如今天冷,这腐烂程度看,至少是月前就变异的兽尸。”
黛玉当即命贴身护卫传令,让前行队伍稍作松散列阵,便于观察有无活尸伏藏。
“也就是说,”她沉声道,“月前,这山中便已有活尸聚集。”
众护院面覆布巾,一来防寒,二来遮住气息,防止活尸以嗅觉捕人。各人虽已习惯尸变之祸,却仍不敢轻心,手中兵刃皆已握紧,随时应战。
曹睢蹲下查看雪地上的一道淡粉色拖痕,低声道:“这血痕,是此前过世护院的……”
众人未即前行,而是陷入短暂却压抑的寂静。黛玉注视前方片刻,旋即下令:“分开扫山吧。”
一声令下,百余名护院如潮水般向四面分进,保持阵型,以黛玉与卜旃所站的方位为圆心,成扇形推进。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引出潜藏山中的活尸、兽尸,并就地歼灭。
这场“扫山”,与贾府平日里在城中清剿活尸的行动类似,只是这回战场换作了林深雪重的山野,又增添了更为棘手的“兽尸”之患。
黛玉身边并非毫无防护,近身之人皆是精锐护卫。但此刻他们并未握刀上阵,而是将从府中带出的废油与硝石调成的混合膏体,涂抹在山道边一棵棵粗壮的树干之上。
下一瞬,火折子划破寒风,火光倏然点燃。
这正是黛玉亲自拟定的应对策略。她深知,活尸虽不畏惧火焰,但确能被其焚烧殆尽。这便是她亲自参与的数次剿尸之中,早已验证的。
山林虽秃,但正午阳光使得枯木微干,再加引火之物,火势便可蔓延。倘若山风得力,便能形成一条“火障”,既阻尸群,又可借势清剿。
这是险中求胜之法,也是她借势布下的局:正午日盛活尸隐藏极深,但若是活人,遇到山林起火必然逃窜而出。
不管是两座山村的村民,还是那些黑衣人。
她望着点燃的火线,心中波澜未起。此地林木本就是京兆尹府划拨予贾府伐用的资源。既然要砍伐后进城烧做炭,早烧晚烧,又有何妨?
山林深处,贾琮带着一队,循着指令向玄机寺西南侧推进。
这里的山势陡峭,雪已被午后的阳光稍融,湿滑的泥地伴着一层浅冰,踩上去咯吱作响。贾琮步履沉稳,腰间佩刀不离身,而路扶他们不擅长用刀剑的则长枪在手,时刻警觉着四周的异动。
“别分太开,排三角阵型,注意脚下。”贾琮声音不高,认真专注时带着天然的压迫力,令人无声服从。
路扶紧随其后,呼吸已经加重。虽然从进山以来他一直小心看脚下,但身体里那种说不上来的紧张感仍像蛇一样缠着心口。
戈凌倒显得轻松些,一边走还低声嘀咕:“要真有活尸冲出来,路扶可得带我跑……” ↑返回顶部↑
黛玉站于村前,极目远眺,见太阳当空正午将至,阳光从云缝间斜洒下来,洒在雪地之上,冷冽中透着些许暖意。此时积雪化了不少,体感温暖,阳气正盛。片刻后,她收回视线,缓缓转身,对荀勇与诸位护院领头人道:“该进山了。”
荀勇带领小队走在最前。他们昨日搜山时,从伐木场延伸出一条能容骑马的小道,直通山腰的黑峪村。此刻他骑马前行,带领先头队伍探路,其余人马则护着黛玉与卜旃同行。
黑峪村位于山腹之中,虽被山林包围,但此时草木凋零,反倒不显幽暗。只是山路越高寒气越重,耳边不时传来山鸦啼叫,叫人心头发紧。
焦骊与其他马匹被拴在黑峪村中暂歇。接下来的路太过陡峭,只能步行。
仍是那位黑峪村请来的向导领路,原先跟着赵安因为分开行动而能回府的几人也自告奋勇领在前头,一百余名护院家丁严阵以待,簇拥着黛玉与卜旃,朝着山中玄极寺方向缓缓进发。
此路正是赵安等人失联前的最后行动路线。
凭借上山前各路护院传来的情报,黛玉已将沿途地势与动静大致掌握。如今日正当空,山路虽湿滑难行,但积雪已浅,行动起来总算顺畅些。
再往前不久,玄机寺的山门终于露了头。
远远能见山门前,一根粗大的倒木横卧路中,似是有人故意用以阻断去路。与此同时,道路两侧零散地出现了十数具腐尸,残破僵直,散落在积雪与枯枝间,触目惊心。
卜旃甚至不用靠近看,便皱眉判断道:“如今天冷,这腐烂程度看,至少是月前就变异的兽尸。”
黛玉当即命贴身护卫传令,让前行队伍稍作松散列阵,便于观察有无活尸伏藏。
“也就是说,”她沉声道,“月前,这山中便已有活尸聚集。”
众护院面覆布巾,一来防寒,二来遮住气息,防止活尸以嗅觉捕人。各人虽已习惯尸变之祸,却仍不敢轻心,手中兵刃皆已握紧,随时应战。
曹睢蹲下查看雪地上的一道淡粉色拖痕,低声道:“这血痕,是此前过世护院的……”
众人未即前行,而是陷入短暂却压抑的寂静。黛玉注视前方片刻,旋即下令:“分开扫山吧。”
一声令下,百余名护院如潮水般向四面分进,保持阵型,以黛玉与卜旃所站的方位为圆心,成扇形推进。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引出潜藏山中的活尸、兽尸,并就地歼灭。
这场“扫山”,与贾府平日里在城中清剿活尸的行动类似,只是这回战场换作了林深雪重的山野,又增添了更为棘手的“兽尸”之患。
黛玉身边并非毫无防护,近身之人皆是精锐护卫。但此刻他们并未握刀上阵,而是将从府中带出的废油与硝石调成的混合膏体,涂抹在山道边一棵棵粗壮的树干之上。
下一瞬,火折子划破寒风,火光倏然点燃。
这正是黛玉亲自拟定的应对策略。她深知,活尸虽不畏惧火焰,但确能被其焚烧殆尽。这便是她亲自参与的数次剿尸之中,早已验证的。
山林虽秃,但正午阳光使得枯木微干,再加引火之物,火势便可蔓延。倘若山风得力,便能形成一条“火障”,既阻尸群,又可借势清剿。
这是险中求胜之法,也是她借势布下的局:正午日盛活尸隐藏极深,但若是活人,遇到山林起火必然逃窜而出。
不管是两座山村的村民,还是那些黑衣人。
她望着点燃的火线,心中波澜未起。此地林木本就是京兆尹府划拨予贾府伐用的资源。既然要砍伐后进城烧做炭,早烧晚烧,又有何妨?
山林深处,贾琮带着一队,循着指令向玄机寺西南侧推进。
这里的山势陡峭,雪已被午后的阳光稍融,湿滑的泥地伴着一层浅冰,踩上去咯吱作响。贾琮步履沉稳,腰间佩刀不离身,而路扶他们不擅长用刀剑的则长枪在手,时刻警觉着四周的异动。
“别分太开,排三角阵型,注意脚下。”贾琮声音不高,认真专注时带着天然的压迫力,令人无声服从。
路扶紧随其后,呼吸已经加重。虽然从进山以来他一直小心看脚下,但身体里那种说不上来的紧张感仍像蛇一样缠着心口。
戈凌倒显得轻松些,一边走还低声嘀咕:“要真有活尸冲出来,路扶可得带我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