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2 / 3)
左丘梅淡然一笑:“京兆尹大人的手书已亲送至此,两位可放心无虞。”
“自然自然。”李大年心满意足地连连点头,惟留下段文昭面色尴尬,神情难言,一副便秘的模样。
师景辉的副官此刻正欲退去,他才在府衙目睹左丘梅无功而返,如今又见他现身,不免心中憋闷。
他拱手道:“大人交代的差事已了,在下便回府衙复命。诸位留步。”
不料左丘梅竟抬起他那只唯一尚能动弹的左手,一把抓住副官衣袖,态度极和气:“小人鲁莽,还请大人见谅。只是大人恐怕还有事没完成吧?”
副官脸色不悦道:“何事?”
左丘梅微笑不变,走至城楼边缘,俯视下方一片散乱的林工,悠悠开口:“济民坊的人聚集至此,多有怨气未消。此事济民房小厮已劝慰无果,尚需大人亲自出面安抚,方能平息。”
副官一愣,“这是什么道理?”
左丘梅回身浅笑道:“大人,我不过寻常小民,也是见林工非议众多才不得不请李军头相助,如今这些济民房的林工还需安抚,大人作为府衙代表,自然要安抚民众。”
副官一愣,眉头一挑:“这是何道理?”
左丘梅回身,语气和煦:“大人若能以官府之名略加抚慰,再由我们通知恢复工事,必可化解误会,安民于未乱。”
副官冷笑,抬步在城楼上来回踱了两圈,忽然止步,怒声道:“你贾府先煽风点火,收场不能了,还想拿官府当幌子?当真我们是好欺负的?”
一旁的李大年听得一头雾水,偷偷用眼神询问段文昭,谁知后者只撇过头去,一言不发。
左丘梅依旧不急不恼,“误会一场而已。如今护院已归、风波初平,济民坊的工事虽需稍作暂停,但过一夜便可恢复如常。大人所虑,不无道理,然则——”他语锋一转,“民心非府中可控。贾府虽有责,但百姓之怒,若无官府出面抚慰,贾府再多分说,也是掩耳盗铃。”
他顿了顿,拱手而道:“如今天色已晚,林工仍聚于城下,声势渐响,定会惊动京中百姓。大人也是父母官,若肯以一言相劝,我与府中少爷陪同前往济民坊略作安抚,必能稳住局势,重归正轨。”
副官脸色铁青,最终狠狠叹了口气,甩袖冷道:“带路罢!”
第110章 金城汤池15
平儿掌管京中济民坊,加之几位得力的管事婆子协同,众人很快安顿妥帖。但回到府中时,时辰也不早了。
马车里,左丘梅心中惴惴,今夜确实自作主张颇多,已与平儿商量再三,想着该如何与姑娘解释清楚。前两日,平儿还安慰他说,姑娘一向是个讲理的人。
但当马车缓缓驶入府门,只见荣禧堂前护院整整齐齐跪了五排,再进,荀勇独自一人跪地自省。
左丘梅心头一凛,一下被府中的肃穆所震,悄悄低下头站在一侧,不敢言语。平儿见此,也顾不得寒冷,忙快步上前,目光忧切。
黛玉心中带着怒气,自进门便负手踱步,一言不发,怕一开口便压不住火气,如少时气急而泣,只会误事。
听平儿回报济民坊已稳,黛玉点头算是认可,抬眼望见左丘梅,虽无语,但还是抬手把人招了过来。
如今万事具结,黛玉走到荀勇面前,道:“你们今夜在山中遭难,好不容易回来了。你可知我为何要你等在此跪着自省?”
荀勇低头:“是属下无能,未能寻回赵总领与其他护院。”
“错。”黛玉轻叹一声,“我将此事交予你与赵安时,是如何吩咐的,你可还记得?”
荀勇沉默。他当然记得。
“你守的是工匠与林工,赵安主搜营地,我派你率半数人手护山,是何用意?如今人虽安然归来,但你扪心自问,是你尽了职责,还是仰赖他人运气?”
黛玉又来回踱步,生怕荀勇不明白自己的心思,道:“你可有想过我为何将半百护院配于你而非探山的赵安?可你却只以十数人送上百人返程,若途中有闪失,该如何交代?”
荀勇急道:“属下与赵总领约为接应,若申时未归,不去寻他,赵总领他们陷于山中,又当如何?” ↑返回顶部↑
“自然自然。”李大年心满意足地连连点头,惟留下段文昭面色尴尬,神情难言,一副便秘的模样。
师景辉的副官此刻正欲退去,他才在府衙目睹左丘梅无功而返,如今又见他现身,不免心中憋闷。
他拱手道:“大人交代的差事已了,在下便回府衙复命。诸位留步。”
不料左丘梅竟抬起他那只唯一尚能动弹的左手,一把抓住副官衣袖,态度极和气:“小人鲁莽,还请大人见谅。只是大人恐怕还有事没完成吧?”
副官脸色不悦道:“何事?”
左丘梅微笑不变,走至城楼边缘,俯视下方一片散乱的林工,悠悠开口:“济民坊的人聚集至此,多有怨气未消。此事济民房小厮已劝慰无果,尚需大人亲自出面安抚,方能平息。”
副官一愣,“这是什么道理?”
左丘梅回身浅笑道:“大人,我不过寻常小民,也是见林工非议众多才不得不请李军头相助,如今这些济民房的林工还需安抚,大人作为府衙代表,自然要安抚民众。”
副官一愣,眉头一挑:“这是何道理?”
左丘梅回身,语气和煦:“大人若能以官府之名略加抚慰,再由我们通知恢复工事,必可化解误会,安民于未乱。”
副官冷笑,抬步在城楼上来回踱了两圈,忽然止步,怒声道:“你贾府先煽风点火,收场不能了,还想拿官府当幌子?当真我们是好欺负的?”
一旁的李大年听得一头雾水,偷偷用眼神询问段文昭,谁知后者只撇过头去,一言不发。
左丘梅依旧不急不恼,“误会一场而已。如今护院已归、风波初平,济民坊的工事虽需稍作暂停,但过一夜便可恢复如常。大人所虑,不无道理,然则——”他语锋一转,“民心非府中可控。贾府虽有责,但百姓之怒,若无官府出面抚慰,贾府再多分说,也是掩耳盗铃。”
他顿了顿,拱手而道:“如今天色已晚,林工仍聚于城下,声势渐响,定会惊动京中百姓。大人也是父母官,若肯以一言相劝,我与府中少爷陪同前往济民坊略作安抚,必能稳住局势,重归正轨。”
副官脸色铁青,最终狠狠叹了口气,甩袖冷道:“带路罢!”
第110章 金城汤池15
平儿掌管京中济民坊,加之几位得力的管事婆子协同,众人很快安顿妥帖。但回到府中时,时辰也不早了。
马车里,左丘梅心中惴惴,今夜确实自作主张颇多,已与平儿商量再三,想着该如何与姑娘解释清楚。前两日,平儿还安慰他说,姑娘一向是个讲理的人。
但当马车缓缓驶入府门,只见荣禧堂前护院整整齐齐跪了五排,再进,荀勇独自一人跪地自省。
左丘梅心头一凛,一下被府中的肃穆所震,悄悄低下头站在一侧,不敢言语。平儿见此,也顾不得寒冷,忙快步上前,目光忧切。
黛玉心中带着怒气,自进门便负手踱步,一言不发,怕一开口便压不住火气,如少时气急而泣,只会误事。
听平儿回报济民坊已稳,黛玉点头算是认可,抬眼望见左丘梅,虽无语,但还是抬手把人招了过来。
如今万事具结,黛玉走到荀勇面前,道:“你们今夜在山中遭难,好不容易回来了。你可知我为何要你等在此跪着自省?”
荀勇低头:“是属下无能,未能寻回赵总领与其他护院。”
“错。”黛玉轻叹一声,“我将此事交予你与赵安时,是如何吩咐的,你可还记得?”
荀勇沉默。他当然记得。
“你守的是工匠与林工,赵安主搜营地,我派你率半数人手护山,是何用意?如今人虽安然归来,但你扪心自问,是你尽了职责,还是仰赖他人运气?”
黛玉又来回踱步,生怕荀勇不明白自己的心思,道:“你可有想过我为何将半百护院配于你而非探山的赵安?可你却只以十数人送上百人返程,若途中有闪失,该如何交代?”
荀勇急道:“属下与赵总领约为接应,若申时未归,不去寻他,赵总领他们陷于山中,又当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