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2 / 2)
贾府接济流民后,账册日日记有所费,往后扶植工坊,黛玉将府中所有管事与商号掌柜集于一堂,重新核算粮料柴炭往后用度,又与账房对了又对,方才心惊。
“府中现有人口五百七十三人,”莫云低声念道,“所储稻谷虽充裕足以济民,但府中所得菜籽、鸡鸭猪羊即便来年农事有所得,也来不及应付府中用度。地窖中腌菜酱料熬不过两季,今冬药材耗损严重,府中人丁虽能护府里与商号安全,但众人吃穿用度一项遍是耗费巨大。我们皆知姑娘家私万金之数,但……”
黛玉想到了贾府还未出事前,与宝玉说的,犹如昨日重现。
“也就是说,如今府里花费巨大,出得多,进得少……而商路不通,怕是金银无用?”
李纨站在旁边,半晌才轻声说:“难不成,真要将济民坊一处处关了?”
“不可。”平儿缓缓开口,便是她也明白如今贾府在京中形势,“济民坊若关,京中必乱。且不说百姓寒心,连那闯王幕僚都会借口说我贾府弃民,坏了名声。”
“确实,况且库中谷米即便不济民,都留在府中,人也不能只吃五谷,终还是要商路畅通才行。”左丘梅翻了翻另一张账本道:“这些粮料至少换了贾府声誉,只是如今贾府是京中最能动之户,一头担着济民之事,一头还要应付义军修缮、守城、制甲等重工,若还是只换来民誉,已然没有多少意义了。我们必得将府中耗费精力钱粮换成其他东西才行。”
黛玉沉默片刻,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雪压屋檐的天空,道:“府中不是昨日所想百来人口可自给自足,府中困难不会只我们一家。看来长安虽大,却非自足之地。但若开春后商路仍不通,这京城何以为继?”
左丘梅一字一顿,“便是再掠他地,渔夺侵牟,熬过灾年。”
她现在有些理解为何闯王执意要在如此雪天,在新朝建立的前夜,仍要坚持带兵攻下周围其他城池。
左丘梅低声道:“旧朝未尽,新朝不稳,如今不过强支,若无稳定供给、农地自耕,便只能陷入掠夺与被掠的死局。”
“设工坊,豢养府兵,怕是不够。真正要做的,是开林立田,扩地屯耕……”黛玉看向书房中的众人,“我们贾府不应止步长安城内。”
第100章 金城汤池5
长安城地处关中,四塞之中,八水环绕,自古便是天府之地,非虚言也。汧、雍、河、华四山环列,水源丰足,耕田遍地。
若非天灾荒年,此地百姓原应无忧富足。
如今尸患未息,商路阻绝,若明春仍无解困之法,长安也会跟其他寻常城池一般,困于民生之中。所幸长安山野之间的水土与林地,为这座偌大城池开出一线生机。
泥瓦匠指挥济民坊的流民协作,不日便在几处济民坊修建起工坊、打通地龙、连通暖房。
雪虽深,工坊火力全开,热气腾腾,寒冬之中反现几分人间烟火。就连粥棚也改设在工坊附近,流民再不必冒雪饮冷粥,昼夜能见热雾蒸腾,粥水袅香。
黛玉在京兆尹府中曾言:“民无衣食,不知礼义。”
如今京中流民、贫户之心渐安,对朝廷感恩戴德之声不绝于耳。新朝尚未立,却已似万象更新。
官府主持的炭火榷场顺势开设。
炭窑劳作的本就是济民坊流民,免去大量人工成本,加之官办榷场胜在官府控制商品价值,若无孔方兄还可以物易物,故而木柴回收价美,而炭价如寻常年价,极其公道。 ↑返回顶部↑
“府中现有人口五百七十三人,”莫云低声念道,“所储稻谷虽充裕足以济民,但府中所得菜籽、鸡鸭猪羊即便来年农事有所得,也来不及应付府中用度。地窖中腌菜酱料熬不过两季,今冬药材耗损严重,府中人丁虽能护府里与商号安全,但众人吃穿用度一项遍是耗费巨大。我们皆知姑娘家私万金之数,但……”
黛玉想到了贾府还未出事前,与宝玉说的,犹如昨日重现。
“也就是说,如今府里花费巨大,出得多,进得少……而商路不通,怕是金银无用?”
李纨站在旁边,半晌才轻声说:“难不成,真要将济民坊一处处关了?”
“不可。”平儿缓缓开口,便是她也明白如今贾府在京中形势,“济民坊若关,京中必乱。且不说百姓寒心,连那闯王幕僚都会借口说我贾府弃民,坏了名声。”
“确实,况且库中谷米即便不济民,都留在府中,人也不能只吃五谷,终还是要商路畅通才行。”左丘梅翻了翻另一张账本道:“这些粮料至少换了贾府声誉,只是如今贾府是京中最能动之户,一头担着济民之事,一头还要应付义军修缮、守城、制甲等重工,若还是只换来民誉,已然没有多少意义了。我们必得将府中耗费精力钱粮换成其他东西才行。”
黛玉沉默片刻,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雪压屋檐的天空,道:“府中不是昨日所想百来人口可自给自足,府中困难不会只我们一家。看来长安虽大,却非自足之地。但若开春后商路仍不通,这京城何以为继?”
左丘梅一字一顿,“便是再掠他地,渔夺侵牟,熬过灾年。”
她现在有些理解为何闯王执意要在如此雪天,在新朝建立的前夜,仍要坚持带兵攻下周围其他城池。
左丘梅低声道:“旧朝未尽,新朝不稳,如今不过强支,若无稳定供给、农地自耕,便只能陷入掠夺与被掠的死局。”
“设工坊,豢养府兵,怕是不够。真正要做的,是开林立田,扩地屯耕……”黛玉看向书房中的众人,“我们贾府不应止步长安城内。”
第100章 金城汤池5
长安城地处关中,四塞之中,八水环绕,自古便是天府之地,非虚言也。汧、雍、河、华四山环列,水源丰足,耕田遍地。
若非天灾荒年,此地百姓原应无忧富足。
如今尸患未息,商路阻绝,若明春仍无解困之法,长安也会跟其他寻常城池一般,困于民生之中。所幸长安山野之间的水土与林地,为这座偌大城池开出一线生机。
泥瓦匠指挥济民坊的流民协作,不日便在几处济民坊修建起工坊、打通地龙、连通暖房。
雪虽深,工坊火力全开,热气腾腾,寒冬之中反现几分人间烟火。就连粥棚也改设在工坊附近,流民再不必冒雪饮冷粥,昼夜能见热雾蒸腾,粥水袅香。
黛玉在京兆尹府中曾言:“民无衣食,不知礼义。”
如今京中流民、贫户之心渐安,对朝廷感恩戴德之声不绝于耳。新朝尚未立,却已似万象更新。
官府主持的炭火榷场顺势开设。
炭窑劳作的本就是济民坊流民,免去大量人工成本,加之官办榷场胜在官府控制商品价值,若无孔方兄还可以物易物,故而木柴回收价美,而炭价如寻常年价,极其公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