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言至此处,黛玉语气已分寸有别,“我敬闯王志业远大,但时势不同,谋略亦应有别。旧朝恬据金陵,而京城新朝将立,争锋相对时更该息兵养民、清军整伍、设法安众、徐徐图之……一味攻伐之策,岂是治国之道?稳政胜于拔地,安民重于耀武。”
  她顿了顿,终是缓声而出:“大人若信得过我,便替我劝一句。京中百姓方才稍喘口气,若雪中折兵,伤民坏政,乱象横生……不如就此整顿,以待扩张。”
  师景辉静默良久,半晌,道:“姑娘既言如此,不妨留书一封,我必转呈闯王。”
  黛玉心中了然。
  她知,这闯王亲命的京兆尹早已无当年兰台寺谏言之志。
  她更知,闯王不会因她一言而止步。
  终究是苟合,到底志不同。
  她闭目轻叹:“多谢大人。”旋即转身,从容一笑道:“方才大人问府中招募护卫之事,实是劳师动众,非我本意……”
  她神情恬淡如常,只转移话题,留待以后。
  第98章 金城汤池3
  大雪不分敌我,铺天盖地地下着,城门紧闭,长安城内数处茅屋已被厚雪压塌,济民坊一夜之间竟冻死压死了不少人。
  可即便如此,长安仍是北方最安全的堡垒。
  京城极大,远非贾府能比,做不到家家户户都有地龙御寒。各户所依赖的,不过是些柴火被褥。真正入了冬后,活计骤减,手中银两无几的百姓难以换食,以工代赈更显不切实际。若真将贾府所储木柴无偿赈给流民贫户,只怕先前在府中做工换食的百姓便要起怨。
  左丘梅从京兆尹衙门回来时,正是天寒地冻。他跺了跺靴底的雪,眉目间仍带着风霜之色:“昨夜,京中几处济民坊塌了屋顶,冻死与压死者共近百人。他那副官要我们想办法,搞得济民坊不是他们官府的事一样。”
  黛玉闻言心中一震,终是轻叹一声。
  一旁紫鹃正在研墨,听到这话也忍不住插言道:“未曾想,好不容易熬过饥荒,却还是敌不过这寒雪天。”
  黛玉抬眸望了她一眼,未有责怪,只看向左丘梅,沉声问道:“可有办法,让济民坊熬过这个寒冬?”
  左丘梅眉头深锁,道:“主子,我此次……不得不直言。此等天灾,本应由朝廷统筹调度。咱们贾府本就代官赈济,已是竭力。况且,自古有赈旱荒、救洪涝,未闻哪朝哪代能解寒流雪灾。
  紫鹃心知姑娘忧虑,驳斥道:“左先生未免也太冷心冷情了。我们不求广济天下,不过尽力而为罢了,心里总得过得去。”
  黛玉却笑了笑,摆手轻声道:“莫怪左先生,他说得并非无理。寒灾不同饥馑,便是烧尽一座山,不过是几夜温热。只是京中济民坊多为贾府所设,人命出在我们手中,如何不管?”
  左丘梅原先以为主子是急公好义,这才松了口气。
  黛玉说的是理,但理若当真行得通,世间也就没那么多雪夜长叹了。
  他声音低了些,“咱们府中所储柴薪,还要兼顾几座工坊,也只够自用。若真分出去救济京中流民,下一个冻死的,只怕就是我们府里人了。”
  书房内顿时静了。
  正犯难间,雪雁入内低声禀报:“房家父子带着工坊的师傅们求见,说有新做的护甲呈上。”
  黛玉从收容安阳医馆所带来的街坊时,便将有手艺的匠人安置在府中,不仅建设工坊给他们谋生,更能为贾府出力。
  前后无论修筑塔防,重铸护卫们的断刃,还是烧窑制炭,对府中助益甚大。
  随着贾府济民之举遍及京城内外,从流民百姓中优先筛选安置有祖传手艺匠人的做法便从未改变。
  如今贾府内,一开始为贾府搭建高台哨所的房家父子还在,还设有铁工坊、木工坊、陶瓦工坊,甚至女子专司的纺织作坊,聚拢了不少能人巧匠。
  陶艺纺织等能够买卖的,多随贾府的掌柜们安排至丰川街的商铺;而擅筑屋建器之匠人,则常为义军修缮城门、重建街坊,多直接留在贾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