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眉心微蹙,露出少见的错愕:“我府中之人,皆按每日五升供粮,为何义仓竟如此寡淡?”
  不过想想上次她亲去粥棚领粥,那米花比起贾府的粥棚确实少得可怜,甚至只怕一人一天都不足二升米。
  左丘梅无奈苦笑,算盘轻弹:“姑娘,官仓里,能有一半粮食落到百姓肚子里,便算不错了。”
  黛玉默然片刻,复而低声一叹:“我知你道理,从前府中账银库,尽是家中私财,也能叫账房层层盘剥。”
  “我们府中尚余五万石粮,如义仓不足,便先支此数,还能熬足一个月。先将城中两处粥棚,改为每人每日三升。天寒地冻,最怕人饿着熬不过去。”
  左丘梅怔住了,片刻才笑道:“这京中几户人家,想来都不如姑娘一家阔绰。”
  黛玉笑着摇摇头,“不是阔绰,有贵人相助了吧。”说罢她便没有多说,安静了许多。
  这倒叫她想起一人,那事已过去快个月了,如今瞧来便是没有他,这府中平安无事,倒撑了下去。
  左丘梅笔走如飞,推算开春前赈济京中百姓所需粮米,另写了张条子递给黛玉。
  黛玉只看了一眼,竟足足需五十余万石。
  黛玉只轻轻将那张惊人的数字搁于案上,道:“你明日便写一封书信叫赵安送去府衙,将义仓防守让一半给我们府中护卫,省得有人监守自盗,或许还能多省出几石米进百姓肚子里。”
  黛玉确实有此便宜,但左丘梅道:“这不过是节流之法,也只能多挣得十日,那后头呢?余下的五十万石,姑娘打算怎么办?”
  黛玉起身,纤指将那张条子轻轻收于袖中,“余下的我让人去找来,你不必担心。”
  左丘梅欲言又止,见家主胸中似有万全之策,可运筹帷幄。
  其实,黛玉并非真有通天之术,能无中生有。而是方才想起裴石,她便想起那无主之仓。
  她不动声色,离了荣禧堂,沿着府中回廊一路走至正院。穿过石阶、越过廊檐,她远远望见演武台仍在,那些昔日操演所用、灌满的沙袋仍堆成一丘。
  一切好似昨日,只是友人不在。她沉默片刻,随即转身去南府寻赵安、贾芸密议,商定趁夜率人悄然出城,暗自运回那些无主之粮。
  而此刻的京中,已有两处由贾府设立的粥棚。
  一处仍设在城西旧坊,那是百姓习惯前往的旧地,也方便照拂义军工事修筑之所;另一处,则设在靠近京营的城北,义军六万之众驻扎其间。
  起初,不过是贾府寻常义举,自筑棚舍,施粥赈饥,也是为了一朝蒙难,能有四邻相助。
  谁知如今,这义举竟渐成“官办”,黛玉代为承办京中济民之事。
  她与左丘梅常为粥米用度费神,为了防止贪墨与作假,便如每夜在府中巡抚查看一般,黛玉偶尔也骑马跟着护卫们亲往粥棚探查。
  一并去瞧瞧负担京中济民之事,闯王许诺给黛玉的一整条街的铺子建得如何了。
  城北大道之上,一匹墨色骏马驰过街口,身披鹤氅的女子虽带着帷帽,却难掩风姿。
  她身后护卫簇拥,一路无言前行。
  市井巷口,不少百姓驻足观望。
  “是林姑娘——”人群中有人低呼。
  “她来了之后,粥棚都大方了,真是大善人啊。”
  旁人低声接应,言语中满是敬服。
  “可不是嘛,人家可是得了城西一整条街的铺子……国公府独她一家无事,听说闯王都听她的,也不知道做了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