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1 / 2)
左丘梅心头骤然一紧:“你是要……借‘盐’为名?”
“不错。”黛玉微点螓首,“如今京畿盐引断绝,盐路紊乱。闯王今日劫富济贫、均田分仓,靠的不过是旧贵手中田产与抢掠。但百姓吃盐艰难,军队缺盐更甚,况且自古盐路即财路,他迟早要重开盐道。”
左丘梅眼中精光流转,声音低沉而兴奋:“自古盐政握于朝廷,今朝崩塌,盐科亦乱。盐贩重起,虽不及米粮昂贵,却是民心之所系。若姑娘能插手此道——”
黛玉微微颔首,指点案上:“此时容我想想如何行事,先请你代笔一纸,递给西门李大年,想办法让我们能与闯王见上一面。我贾府可重开医馆为京中百姓,再赠二百石谷米酬义军,不过我要他人驻守医馆,为百姓留一处太平之地。我只怕贾府无用,便会落入两家国公府那般下场。”
左丘梅浅笑:“不需那二百石谷米,我便能叫闯王登门来访。”
“先生莫要夸海口,那二百石谷米该用时便用吧。”
左丘梅笑道:“姑娘,我还未投诚,你便如此信我,未免太不设防了。”
黛玉轻轻一笑,手中笔未停,道:“人情似水,权势如舟,人言为潮。我不过于你有人情罢了,而义军靠的是人言,要的是权势。”
左丘梅笃定,“姑娘已经给足筹码了。我会将闯王带到姑娘面前。”
第91章 京中贵女7
正如裴石托倪二带来的话一般,许是临冬天冷,活尸竟似也被寒气压住了凶性,不仅白天活尸躲了个彻底,就连夜晚行动也缓慢了许多。
京城里商品交易有了恢复的苗头,甚至有些离开京城的人趁着白日凶尸蛰伏渐渐回来。只是十月便落了第一场雪,白日残阳浅照,街头残雪未融,冷风吹得行人衣袖猎猎作响。
街头残雪初融,贾府的黑油大门前还有百姓带着柴火来换粥米,而义诊施粥停三日的牌子已挂了足足十日。
贾府像是忽然间变得沉默冷漠,彻底闭门谢客。更在不为人知处,林黛玉已悄然停掉了那支清除白日活尸的小队。府中诸事,如骤然从“悲天悯人”转作“独善其身”。
一开始不过是周遭街坊些许抱怨,嫌要绕去城西粥棚费时费脚。可不知从哪一日开始,京中开始有人羡慕起当初签了工契、在贾府做活换饭吃的人,都说他们有先见之明。
毕竟这年头,能支付得起价格公道的工钱,还不苛责下人的东家少之又少。
消息便悄然传开。市井好传是非,善名一旦入口,便再难遏止。
这种被人羡慕的优越感,不亚于那些跟随闯王进京的义军小卒们。这些白天在贾府做工,晚上回家的街坊,主动为贾府传播美名,成为了贾府最为忠实的支持者。
粥米多,好做工,只是一开始的。后面甚至京中在传是贾府收留了城西因大火失去家园的百姓,帮助延义村村民,为缮国公府的孤女们赎身,种种善举又传开。
说起贾府在京中原本名声狼藉,便有人说是新当家的清理门户为害百姓落草为寇的子弟,甚至还有人说在义军忙着攻皇城时,只有贾府清理京中活尸,才能护住安阳医馆的遗孤们,才有如今的义诊。
真真假假,贾府善举慢慢在京中传开,便是连当家的林姑娘,如何在家败后待嫁守贞,在恶仆中如何重整家务,也成为了对灾年何时终结而毫无希望的百姓热议谈资。
与此同时天越发的冷,不知是不是那五百石增米大抵快用完了,义军的粥棚所供粥水愈发的薄,甚至开始有人拿义军粥棚与贾府对此。
只是外头无论如何说,府里的日子还是那么过。
今日府中还特别热闹,不是因为又有百姓集结于荣宁街,跪求贾府重开府门,济民扶困,是因为倪二他们竟在山中抓到一窝小野猪。
这等荒年里竟还有猪崽,府中婆子们眼睛都红了,小心伺候,比养娃娃还精细。
谁都知道,若养得好,这几头猪更能下崽,过年便能杀肉。
要说这长安城内如何能有这般野兽,不过是贾府买通了李大年,赵安他们常能以采药之名带着人马出了城去,这次撞上大运罢了。
左丘梅身披一件洗得泛白的旧灰裘,右臂不受控地晃动,似早已废去。他左手稳稳托着一包油纸包,坐在载着两缸老酒的驴车上,酒在城西卸下,再带上李大年,缓缓朝义军驻京府衙行去。
李大年仗着人脉熟、脸皮厚,在城里通行倒也方便。左丘梅乘他之便,绕过几处军哨,直入衙门。
他尚未入堂,一道清朗中透着讥讽的笑声便自帘后响起:“啧啧,京中常见故人,唯有左兄最值得一见。当年你可是揭出顺天贡院舞弊案的风头人物,怎地今日也肯替旧贵奔走了?” ↑返回顶部↑
“不错。”黛玉微点螓首,“如今京畿盐引断绝,盐路紊乱。闯王今日劫富济贫、均田分仓,靠的不过是旧贵手中田产与抢掠。但百姓吃盐艰难,军队缺盐更甚,况且自古盐路即财路,他迟早要重开盐道。”
左丘梅眼中精光流转,声音低沉而兴奋:“自古盐政握于朝廷,今朝崩塌,盐科亦乱。盐贩重起,虽不及米粮昂贵,却是民心之所系。若姑娘能插手此道——”
黛玉微微颔首,指点案上:“此时容我想想如何行事,先请你代笔一纸,递给西门李大年,想办法让我们能与闯王见上一面。我贾府可重开医馆为京中百姓,再赠二百石谷米酬义军,不过我要他人驻守医馆,为百姓留一处太平之地。我只怕贾府无用,便会落入两家国公府那般下场。”
左丘梅浅笑:“不需那二百石谷米,我便能叫闯王登门来访。”
“先生莫要夸海口,那二百石谷米该用时便用吧。”
左丘梅笑道:“姑娘,我还未投诚,你便如此信我,未免太不设防了。”
黛玉轻轻一笑,手中笔未停,道:“人情似水,权势如舟,人言为潮。我不过于你有人情罢了,而义军靠的是人言,要的是权势。”
左丘梅笃定,“姑娘已经给足筹码了。我会将闯王带到姑娘面前。”
第91章 京中贵女7
正如裴石托倪二带来的话一般,许是临冬天冷,活尸竟似也被寒气压住了凶性,不仅白天活尸躲了个彻底,就连夜晚行动也缓慢了许多。
京城里商品交易有了恢复的苗头,甚至有些离开京城的人趁着白日凶尸蛰伏渐渐回来。只是十月便落了第一场雪,白日残阳浅照,街头残雪未融,冷风吹得行人衣袖猎猎作响。
街头残雪初融,贾府的黑油大门前还有百姓带着柴火来换粥米,而义诊施粥停三日的牌子已挂了足足十日。
贾府像是忽然间变得沉默冷漠,彻底闭门谢客。更在不为人知处,林黛玉已悄然停掉了那支清除白日活尸的小队。府中诸事,如骤然从“悲天悯人”转作“独善其身”。
一开始不过是周遭街坊些许抱怨,嫌要绕去城西粥棚费时费脚。可不知从哪一日开始,京中开始有人羡慕起当初签了工契、在贾府做活换饭吃的人,都说他们有先见之明。
毕竟这年头,能支付得起价格公道的工钱,还不苛责下人的东家少之又少。
消息便悄然传开。市井好传是非,善名一旦入口,便再难遏止。
这种被人羡慕的优越感,不亚于那些跟随闯王进京的义军小卒们。这些白天在贾府做工,晚上回家的街坊,主动为贾府传播美名,成为了贾府最为忠实的支持者。
粥米多,好做工,只是一开始的。后面甚至京中在传是贾府收留了城西因大火失去家园的百姓,帮助延义村村民,为缮国公府的孤女们赎身,种种善举又传开。
说起贾府在京中原本名声狼藉,便有人说是新当家的清理门户为害百姓落草为寇的子弟,甚至还有人说在义军忙着攻皇城时,只有贾府清理京中活尸,才能护住安阳医馆的遗孤们,才有如今的义诊。
真真假假,贾府善举慢慢在京中传开,便是连当家的林姑娘,如何在家败后待嫁守贞,在恶仆中如何重整家务,也成为了对灾年何时终结而毫无希望的百姓热议谈资。
与此同时天越发的冷,不知是不是那五百石增米大抵快用完了,义军的粥棚所供粥水愈发的薄,甚至开始有人拿义军粥棚与贾府对此。
只是外头无论如何说,府里的日子还是那么过。
今日府中还特别热闹,不是因为又有百姓集结于荣宁街,跪求贾府重开府门,济民扶困,是因为倪二他们竟在山中抓到一窝小野猪。
这等荒年里竟还有猪崽,府中婆子们眼睛都红了,小心伺候,比养娃娃还精细。
谁都知道,若养得好,这几头猪更能下崽,过年便能杀肉。
要说这长安城内如何能有这般野兽,不过是贾府买通了李大年,赵安他们常能以采药之名带着人马出了城去,这次撞上大运罢了。
左丘梅身披一件洗得泛白的旧灰裘,右臂不受控地晃动,似早已废去。他左手稳稳托着一包油纸包,坐在载着两缸老酒的驴车上,酒在城西卸下,再带上李大年,缓缓朝义军驻京府衙行去。
李大年仗着人脉熟、脸皮厚,在城里通行倒也方便。左丘梅乘他之便,绕过几处军哨,直入衙门。
他尚未入堂,一道清朗中透着讥讽的笑声便自帘后响起:“啧啧,京中常见故人,唯有左兄最值得一见。当年你可是揭出顺天贡院舞弊案的风头人物,怎地今日也肯替旧贵奔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