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 / 3)
搬运谷米还需一些时间,黛玉策马直接进了荣禧堂,将要紧事交代小红。
小红是个做事有眼力见的,急忙带着院中百姓,一起往南院去,又将主子交代的事情与自己母亲一说,众人便开始慢条斯理地搬运陈年谷米,一时人声鼎沸。
莫云又说车马修整,愣是叫进府的两个小卒去叫帮手来领。
李大年不识府中虚实,只以为此为巨恩。五石对贾府如今的库存不算什么,但却是将近五十斗,需要一袋袋穿过两条街巷,才能搬到城西粥棚。小小守城军头无车无马,人手搬抬不算易事,但人多却也不难。
李大年恨不得将这一出“赈济义举”捧去献与闯王,甚至想要独占,自然依从,很快便不断有兵卒上门搬粮。
如今却因一场“放行”,披着贾府的“德政”,得了百姓好名,一时真以为自己成了赈济功臣。
可一趟趟将谷米如蚂蚁搬粮一般,从原先荣国府的黑油大门出,运往城西粥棚。
百姓们看到义军从原来的荣国公府竟客客气气地往粥棚添粮,甚至天色已经变成猪肝一样危险的颜色都还在与夜色赶时间。第二日百姓们纷纷打听,那一日入城之事,自城西至城中,不胫而走,贾府的南院忽而门庭若市,义诊施粥终日不停,到府中做工的机会甚至是需要求人才能得到的。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被抄家、流言四起的贾府,竟在闯王新政初立之时,早已义诊施粥,甚至出粮赈济。
贾府重立于京中的名声,便从这五石谷米开始,如微火燎原,迅速传开。
不是旧贵胄,不是市井商,只是一个女子,扶着濒临破败的旧朝罪臣之名,硬生生挤入这座即将易主的京城之中。
第87章 京中贵女3
府门黑漆,仿若哑然张口,将她的心从进府后隔绝成两个世界。她立于马上,草草吩咐莫云嬷嬷几句关于送粮的事,语气冷淡得仿佛是在讲旁人家的闲事。随即甩开缰绳,不顾身后侍从目光,一路大步奔向正院。
虽说自南院马厩入府,直通荣禧堂只需穿过两道中轴移门,林黛玉却仍是一路策马疾驰,未作片刻停留。
身为主母,纵有万般权宜之举,也不该如此失仪。可回了贾府,进了那道黑油大门的那一刻,她只觉得心口像被什么堵住了,一口气悬着,不破不散。
深秋的风带着冬日的寒,掀起她的兜帽,刺得她眼角绯红。穿过以前学跑马的正院,她只觉在马上的畅意已经变成了心口一片模糊而钝重的痛。
荣禧堂的丫鬟们还没被南院通传,只见当家的姑娘翻身下马,拉着兜帽掩面直接上了自己的闺房。
堂中平儿正与紫鹃低语,抬头见她疾步而来,皆是一惊。
紫鹃一下子便发现自己小姐不对劲,“姑娘!”紫鹃下意识要迎上去。
可黛玉却似未听见一般,径直推开屋门,反手关上,靠门而立,背脊微弓,一动不动。
良久,门后传来一阵极轻极浅的呜咽,如漏雨穿瓦,紫鹃听出不对,心头一紧,便欲推门进去,却发觉门栓已落。
平儿心想着姑娘在外可能被人欺负了,转身对楼下的丫鬟们沉声吩咐:“都闭好了嘴,不许往外嚼舌。”便亲自下楼压阵。
小红闻讯赶来,先找一路小跑追来的卜旃问明情况,抬头望了眼那紧闭的门。她思忖片刻,便上楼敲门,轻声道:“姑娘,这府中陈谷虽已备出,可姑娘还未明言送往哪处,是直接去粥棚,还是……”
门内一阵沉默。
半晌,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
“紫鹃、小红,你们进来。”
二人对视一眼,俱是心中一松,随即轻手轻脚地步入。
黛玉未在房中,透过大理石屏风,却见暖阁小几上伏着一纤细身影,肩头微颤,连背影都失了平日的端庄,只听得里面暗暗抽泣。
紫鹃一下子便钻进了屏风里,轻唤一声“姑娘”,便跪坐在她身旁。 ↑返回顶部↑
小红是个做事有眼力见的,急忙带着院中百姓,一起往南院去,又将主子交代的事情与自己母亲一说,众人便开始慢条斯理地搬运陈年谷米,一时人声鼎沸。
莫云又说车马修整,愣是叫进府的两个小卒去叫帮手来领。
李大年不识府中虚实,只以为此为巨恩。五石对贾府如今的库存不算什么,但却是将近五十斗,需要一袋袋穿过两条街巷,才能搬到城西粥棚。小小守城军头无车无马,人手搬抬不算易事,但人多却也不难。
李大年恨不得将这一出“赈济义举”捧去献与闯王,甚至想要独占,自然依从,很快便不断有兵卒上门搬粮。
如今却因一场“放行”,披着贾府的“德政”,得了百姓好名,一时真以为自己成了赈济功臣。
可一趟趟将谷米如蚂蚁搬粮一般,从原先荣国府的黑油大门出,运往城西粥棚。
百姓们看到义军从原来的荣国公府竟客客气气地往粥棚添粮,甚至天色已经变成猪肝一样危险的颜色都还在与夜色赶时间。第二日百姓们纷纷打听,那一日入城之事,自城西至城中,不胫而走,贾府的南院忽而门庭若市,义诊施粥终日不停,到府中做工的机会甚至是需要求人才能得到的。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被抄家、流言四起的贾府,竟在闯王新政初立之时,早已义诊施粥,甚至出粮赈济。
贾府重立于京中的名声,便从这五石谷米开始,如微火燎原,迅速传开。
不是旧贵胄,不是市井商,只是一个女子,扶着濒临破败的旧朝罪臣之名,硬生生挤入这座即将易主的京城之中。
第87章 京中贵女3
府门黑漆,仿若哑然张口,将她的心从进府后隔绝成两个世界。她立于马上,草草吩咐莫云嬷嬷几句关于送粮的事,语气冷淡得仿佛是在讲旁人家的闲事。随即甩开缰绳,不顾身后侍从目光,一路大步奔向正院。
虽说自南院马厩入府,直通荣禧堂只需穿过两道中轴移门,林黛玉却仍是一路策马疾驰,未作片刻停留。
身为主母,纵有万般权宜之举,也不该如此失仪。可回了贾府,进了那道黑油大门的那一刻,她只觉得心口像被什么堵住了,一口气悬着,不破不散。
深秋的风带着冬日的寒,掀起她的兜帽,刺得她眼角绯红。穿过以前学跑马的正院,她只觉在马上的畅意已经变成了心口一片模糊而钝重的痛。
荣禧堂的丫鬟们还没被南院通传,只见当家的姑娘翻身下马,拉着兜帽掩面直接上了自己的闺房。
堂中平儿正与紫鹃低语,抬头见她疾步而来,皆是一惊。
紫鹃一下子便发现自己小姐不对劲,“姑娘!”紫鹃下意识要迎上去。
可黛玉却似未听见一般,径直推开屋门,反手关上,靠门而立,背脊微弓,一动不动。
良久,门后传来一阵极轻极浅的呜咽,如漏雨穿瓦,紫鹃听出不对,心头一紧,便欲推门进去,却发觉门栓已落。
平儿心想着姑娘在外可能被人欺负了,转身对楼下的丫鬟们沉声吩咐:“都闭好了嘴,不许往外嚼舌。”便亲自下楼压阵。
小红闻讯赶来,先找一路小跑追来的卜旃问明情况,抬头望了眼那紧闭的门。她思忖片刻,便上楼敲门,轻声道:“姑娘,这府中陈谷虽已备出,可姑娘还未明言送往哪处,是直接去粥棚,还是……”
门内一阵沉默。
半晌,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
“紫鹃、小红,你们进来。”
二人对视一眼,俱是心中一松,随即轻手轻脚地步入。
黛玉未在房中,透过大理石屏风,却见暖阁小几上伏着一纤细身影,肩头微颤,连背影都失了平日的端庄,只听得里面暗暗抽泣。
紫鹃一下子便钻进了屏风里,轻唤一声“姑娘”,便跪坐在她身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