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1 / 2)
灭火需要的就不仅仅是贾府、卫府两府这不到百人的家丁护卫,而还需要专业的灭火队,甚至城中的禁军。
他们放弃救火,只能敲锣喧闹地提醒城西百姓避难。
往西原本最是要紧的便是史家的保宁侯府和忠靖候府,但是史家与贾家一般同被朝廷降罪夺爵,史家一族余孤早已离开京城往金陵去,倒也不叫湘云操心了。
只是听说了城西还有两家国公府,缮国公府和治国公府,尤其还有离此最近的锦乡伯侯府,裴石提议走一趟。
裴石浅道,“我们家小少爷可以陪你同去,疏散百姓的事,我带着人做便好。”
贾兰虽是裴石的主子,但却只是静静地在一旁看着他们两人,他心里多少猜到裴石所想,毕竟前几日他们才一起在书房誊写了打算送往各国公府的拜帖。
卫若兰是个有英雄豪气的人,剑眉一扬,直率道:“这些侯府自有护院,我更想多救几家百姓。”
“此行,不为救他们。”裴石目光如霜,语气却如丝般细密,“而是赌他们肯不肯出府灭火。”
裴石想的比贾兰猜的多,“此火往西去,终究烧到他们门前。如你所言,这些人家在京中都有余力,他们若知火情严重,有理国公府在前,他们大概会为了府地安危出府灭火,周边百姓也可得救。”
“你是想借他们之手,稳住街面火势?”卫若兰眼睛一亮,旋即拍手,“有理!”
他当即与贾兰携数名府兵快马而行,直奔锦乡伯侯府方向而去。他们一走,裴石便将两府家丁护卫分组,亲自统调,分赴小巷,一路高喊示意火情,抢运干柴、清理燃物。
他们回到卫府时已到了正午,众人疲乏。卫若兰已巡视数处侯府与高官宅第,竟真有两家听闻火情,出人援助灭火。
贾府一行也带回三十余名愿意投身府中的百姓,另有米粮便就地分给了参与疏散的家丁,众人欢欣鼓舞,卫府中气氛一时振奋。
只是裴石不仅仅疏散了百姓,还找到了理国公府一等子爵的小公子,一个只有八九岁的小男孩。
这烫手山芋并不是他捡回来的,他当时见两乳母衣着并非寻常,所穿虽旧,却是经匠人改制的华贵里衣。而她们带着的孩子,更是极为清秀,眼睛里虽藏着恐惧,脸上却还无惧色。
裴石猜想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便留心尾随,最后挟持回了卫府。
第67章 京辇之下13
一路上,愿意跟着去贾府做工的人其实并不多。
黛玉此番是来卫府做客,既不好让人跟着裴石离开冒险,也不便多打扰主人,便让卜旃领着人,暂时安置在天井角落那处棚子,与那些到卫府避难的街坊一同歇脚。
谁料人刚一落脚,便有人打听起他们来,知道卜旃带的十几人都是被说服要去贾府避祸的,有人嘀咕起来:“你们说要投奔贾府?就是那以前一门两国公的人家?”
有人一听就笑了:“那家子不是摊上事了吗?听说就为几把破扇子,把一个傻子逼得投了井。前阵子才被朝廷降罪,你们居然还敢去?”
“听说那家子□□不堪,你这还带着姑娘,去了她们家以后还要不要清白了。”
七嘴八舌间又有人劝:“现在卫府愿意暂时收留咱们,你不如也来这!这好歹是清流人家,都是要名声的,定是不会委屈我们这些街坊的。”
听这些人你一句我一句,拿卫府贬低贾府,说得好不痛快,卜旃脸色当即难看起来。她们带来的那些答应去贾府的街坊只能低头不语,眼神里多透着踌躇。
卜旃却当场冷哼一声,挺着瘦小的身子站起来,道:“都到了没饭吃、没地住的地步了,还挑三拣四,倒像谁家千金似的!你们是来投奔人的,倒反客为主了不成?还是说,看上卫府这清白人家,想赖下来了?”
这话一出,几个妇人顿时炸锅:“你这小丫头,说话怎么这般尖酸刻薄?你还懂不懂长幼尊卑?”
卜旃偏就不是个怕事的:“我就是嘴利索,怎么着了?说得好像贾府拉你们去当壮丁似的,少拿人家当笑话讲,要是不想来不过一句话的事,也不瞧瞧你们现在是什么境地。”
她声音清脆,一股子泼辣劲儿扑面而来,引得一旁看热闹的都微微侧目。
有个老汉见她年纪小、赶忙打圆场:“姑娘别计较,他们不去我们是真心想去贾府的,求个生路罢了。”
“你们看看,我就说荣宁两府不清白,就连小丫头说话口气倒大,去了还不得他们欺负。”刚才嘴碎的人此刻还上下打量起卜旃,嗤笑道,“荣宁府好歹也是国公府,怎么就出来你这样长得又瘦又黄的野丫头?你不会是假借人家的名义出来招摇撞骗的吧!” ↑返回顶部↑
他们放弃救火,只能敲锣喧闹地提醒城西百姓避难。
往西原本最是要紧的便是史家的保宁侯府和忠靖候府,但是史家与贾家一般同被朝廷降罪夺爵,史家一族余孤早已离开京城往金陵去,倒也不叫湘云操心了。
只是听说了城西还有两家国公府,缮国公府和治国公府,尤其还有离此最近的锦乡伯侯府,裴石提议走一趟。
裴石浅道,“我们家小少爷可以陪你同去,疏散百姓的事,我带着人做便好。”
贾兰虽是裴石的主子,但却只是静静地在一旁看着他们两人,他心里多少猜到裴石所想,毕竟前几日他们才一起在书房誊写了打算送往各国公府的拜帖。
卫若兰是个有英雄豪气的人,剑眉一扬,直率道:“这些侯府自有护院,我更想多救几家百姓。”
“此行,不为救他们。”裴石目光如霜,语气却如丝般细密,“而是赌他们肯不肯出府灭火。”
裴石想的比贾兰猜的多,“此火往西去,终究烧到他们门前。如你所言,这些人家在京中都有余力,他们若知火情严重,有理国公府在前,他们大概会为了府地安危出府灭火,周边百姓也可得救。”
“你是想借他们之手,稳住街面火势?”卫若兰眼睛一亮,旋即拍手,“有理!”
他当即与贾兰携数名府兵快马而行,直奔锦乡伯侯府方向而去。他们一走,裴石便将两府家丁护卫分组,亲自统调,分赴小巷,一路高喊示意火情,抢运干柴、清理燃物。
他们回到卫府时已到了正午,众人疲乏。卫若兰已巡视数处侯府与高官宅第,竟真有两家听闻火情,出人援助灭火。
贾府一行也带回三十余名愿意投身府中的百姓,另有米粮便就地分给了参与疏散的家丁,众人欢欣鼓舞,卫府中气氛一时振奋。
只是裴石不仅仅疏散了百姓,还找到了理国公府一等子爵的小公子,一个只有八九岁的小男孩。
这烫手山芋并不是他捡回来的,他当时见两乳母衣着并非寻常,所穿虽旧,却是经匠人改制的华贵里衣。而她们带着的孩子,更是极为清秀,眼睛里虽藏着恐惧,脸上却还无惧色。
裴石猜想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便留心尾随,最后挟持回了卫府。
第67章 京辇之下13
一路上,愿意跟着去贾府做工的人其实并不多。
黛玉此番是来卫府做客,既不好让人跟着裴石离开冒险,也不便多打扰主人,便让卜旃领着人,暂时安置在天井角落那处棚子,与那些到卫府避难的街坊一同歇脚。
谁料人刚一落脚,便有人打听起他们来,知道卜旃带的十几人都是被说服要去贾府避祸的,有人嘀咕起来:“你们说要投奔贾府?就是那以前一门两国公的人家?”
有人一听就笑了:“那家子不是摊上事了吗?听说就为几把破扇子,把一个傻子逼得投了井。前阵子才被朝廷降罪,你们居然还敢去?”
“听说那家子□□不堪,你这还带着姑娘,去了她们家以后还要不要清白了。”
七嘴八舌间又有人劝:“现在卫府愿意暂时收留咱们,你不如也来这!这好歹是清流人家,都是要名声的,定是不会委屈我们这些街坊的。”
听这些人你一句我一句,拿卫府贬低贾府,说得好不痛快,卜旃脸色当即难看起来。她们带来的那些答应去贾府的街坊只能低头不语,眼神里多透着踌躇。
卜旃却当场冷哼一声,挺着瘦小的身子站起来,道:“都到了没饭吃、没地住的地步了,还挑三拣四,倒像谁家千金似的!你们是来投奔人的,倒反客为主了不成?还是说,看上卫府这清白人家,想赖下来了?”
这话一出,几个妇人顿时炸锅:“你这小丫头,说话怎么这般尖酸刻薄?你还懂不懂长幼尊卑?”
卜旃偏就不是个怕事的:“我就是嘴利索,怎么着了?说得好像贾府拉你们去当壮丁似的,少拿人家当笑话讲,要是不想来不过一句话的事,也不瞧瞧你们现在是什么境地。”
她声音清脆,一股子泼辣劲儿扑面而来,引得一旁看热闹的都微微侧目。
有个老汉见她年纪小、赶忙打圆场:“姑娘别计较,他们不去我们是真心想去贾府的,求个生路罢了。”
“你们看看,我就说荣宁两府不清白,就连小丫头说话口气倒大,去了还不得他们欺负。”刚才嘴碎的人此刻还上下打量起卜旃,嗤笑道,“荣宁府好歹也是国公府,怎么就出来你这样长得又瘦又黄的野丫头?你不会是假借人家的名义出来招摇撞骗的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