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1 / 3)
贾芸按着图纸上标注出来的房子,带着几个能说会道的前去劝说房中人入府做工躲祸。
有些坚持留守家中的,黛玉也没强求,只叫人记下门户,后面再舍了些陈年谷米给人家,又对百姓说了些京中如今的局势,只叫人小心,便也算了。
就这么一群人浩浩荡荡,真没遇到贼寇来扰,黛玉愈发觉得那俩人所言非虚。
行至中途,黛玉更叫人骑快马去探探皇城外义军闯宫的情况,也好早做打算。
黛玉的马车先一步到卫府,带着一群人进入人家的府邸总归不妥,裴石便带着护卫家丁前往起火的地方去。
黛玉站在卫府门口,还有些许紧张,可是贾兰叩门自报家门后,很快便见卫府正门双门大开。
纵使史湘云还是穿着一身男装,但是黛玉很快便认出人来。
俩人都在京中,只是一场变故却差点再难相见。
不只是黛玉,俩人相见的一瞬间想起往日姐妹们在大观园中自在快乐,无所顾忌的日子,恍若隔世。许多姐妹已经再难相见,而此时能见故人安好,俩人都喜极而泣。
第66章 京辇之下12
卫府虽最后还是被火势波及,却因早有准备,并未遭受实质损毁。相反,因府中防火严密、守备得当,反倒引得四邻八舍的百姓自发前来投奔,也算成全了卫若兰心中那一份“扶困济世”的志愿。
黛玉向卫府长辈请安之后,便受邀与卫老爷、卫太太一同去看府中安置街坊的事宜。
虽是探访,她的身份终究不同往昔,既是贾府实际掌权之人,也承负着整个荣府上下的未来。闲言少叙,难免问及京中异变之后卫府如何自居,卫老爷坦言不过是坐吃山空,静待时局。
显然,卫府虽不如贾府富丽堂皇,府邸广大,但是也是殷实富贵人家,确实有这个资本等。
黛玉随意扫了一眼天井角落搭起的简易棚子,那是昨夜被火燎过的偏院,如今已成临时的庇护所。她语气虽淡,眉间却微凝,“可若乱局迟迟不定,又能撑到何时呢?”
卫太太轻轻叹息:“这些百姓昨夜才逃过一劫,若是无人接纳,只怕他们在这城中熬不过几日也要去做强梁。我们能顾一时,已是尽力。”
卫老爷也摇头:“如今但愿朝廷早日平乱,重新闭城整肃,方能稳住京中局势。”
黛玉问:“我有一事不解,想请卫大人指点。”
卫老爷引黛玉入内落座,黛玉再问:“闯王的义军进城已经月余,且不提他们与活尸成日夜相斗之势反倒相互制衡,只是这皇城禁军……”
这里毕竟不是贾府,黛玉只得含糊其词。
黛玉一进府里便将自己所知今日闯军全力进攻皇城的事与卫府说了,卫老爷知道她所问什么,也没有藏私道:“朝廷并非无人,禁军也仍有守城之力,闯王久攻不下便是答案。”
“若是如此,禁军为何要弃守城门?”甚至黛玉想问,卫老爷即为太尉,为何又要告老辞官,这样的朝廷即便苟延残喘,又与困兽有何益呢?
“你应该知道此时朝中日月同辉吧。”
黛玉当然知道,当年娘娘回贾府省亲,便是得了太上皇的恩典。
“难道是朝中有变?”
卫老爷神色复杂,“各地民乱不断,异变频传,朝廷早已知晓。太上皇遣驾南下,往留都而去,名为彻底‘让位’,实则即是自保,也是谋局。虽说朝廷仍由皇上主政,可政令离不开皇城,这九州四海怎能无主?”
黛玉点头:“我林氏祖上在开国时争得列侯勋爵,便是贾府在国本之争中有了从龙之功,多少朝中王侯跟在江南之地。这样想来,不管京城,还是金陵,都是朝廷。”
这么说来,这京中留下的王公官宦,只怕并非都是心系朝廷的。这京中也不过是一座赌坊,有人则若京中有变,金陵龙椅尚在;皇上若守得住京师,从此不在有日月同辉。
“若不能火中取栗,便是灭族之祸。”
黛玉已将朝局看得通透,贾府许是因为站错队,才有元妃叛国之事。只是如今贾家一族只是百姓,朝局如何又有何干呢? ↑返回顶部↑
有些坚持留守家中的,黛玉也没强求,只叫人记下门户,后面再舍了些陈年谷米给人家,又对百姓说了些京中如今的局势,只叫人小心,便也算了。
就这么一群人浩浩荡荡,真没遇到贼寇来扰,黛玉愈发觉得那俩人所言非虚。
行至中途,黛玉更叫人骑快马去探探皇城外义军闯宫的情况,也好早做打算。
黛玉的马车先一步到卫府,带着一群人进入人家的府邸总归不妥,裴石便带着护卫家丁前往起火的地方去。
黛玉站在卫府门口,还有些许紧张,可是贾兰叩门自报家门后,很快便见卫府正门双门大开。
纵使史湘云还是穿着一身男装,但是黛玉很快便认出人来。
俩人都在京中,只是一场变故却差点再难相见。
不只是黛玉,俩人相见的一瞬间想起往日姐妹们在大观园中自在快乐,无所顾忌的日子,恍若隔世。许多姐妹已经再难相见,而此时能见故人安好,俩人都喜极而泣。
第66章 京辇之下12
卫府虽最后还是被火势波及,却因早有准备,并未遭受实质损毁。相反,因府中防火严密、守备得当,反倒引得四邻八舍的百姓自发前来投奔,也算成全了卫若兰心中那一份“扶困济世”的志愿。
黛玉向卫府长辈请安之后,便受邀与卫老爷、卫太太一同去看府中安置街坊的事宜。
虽是探访,她的身份终究不同往昔,既是贾府实际掌权之人,也承负着整个荣府上下的未来。闲言少叙,难免问及京中异变之后卫府如何自居,卫老爷坦言不过是坐吃山空,静待时局。
显然,卫府虽不如贾府富丽堂皇,府邸广大,但是也是殷实富贵人家,确实有这个资本等。
黛玉随意扫了一眼天井角落搭起的简易棚子,那是昨夜被火燎过的偏院,如今已成临时的庇护所。她语气虽淡,眉间却微凝,“可若乱局迟迟不定,又能撑到何时呢?”
卫太太轻轻叹息:“这些百姓昨夜才逃过一劫,若是无人接纳,只怕他们在这城中熬不过几日也要去做强梁。我们能顾一时,已是尽力。”
卫老爷也摇头:“如今但愿朝廷早日平乱,重新闭城整肃,方能稳住京中局势。”
黛玉问:“我有一事不解,想请卫大人指点。”
卫老爷引黛玉入内落座,黛玉再问:“闯王的义军进城已经月余,且不提他们与活尸成日夜相斗之势反倒相互制衡,只是这皇城禁军……”
这里毕竟不是贾府,黛玉只得含糊其词。
黛玉一进府里便将自己所知今日闯军全力进攻皇城的事与卫府说了,卫老爷知道她所问什么,也没有藏私道:“朝廷并非无人,禁军也仍有守城之力,闯王久攻不下便是答案。”
“若是如此,禁军为何要弃守城门?”甚至黛玉想问,卫老爷即为太尉,为何又要告老辞官,这样的朝廷即便苟延残喘,又与困兽有何益呢?
“你应该知道此时朝中日月同辉吧。”
黛玉当然知道,当年娘娘回贾府省亲,便是得了太上皇的恩典。
“难道是朝中有变?”
卫老爷神色复杂,“各地民乱不断,异变频传,朝廷早已知晓。太上皇遣驾南下,往留都而去,名为彻底‘让位’,实则即是自保,也是谋局。虽说朝廷仍由皇上主政,可政令离不开皇城,这九州四海怎能无主?”
黛玉点头:“我林氏祖上在开国时争得列侯勋爵,便是贾府在国本之争中有了从龙之功,多少朝中王侯跟在江南之地。这样想来,不管京城,还是金陵,都是朝廷。”
这么说来,这京中留下的王公官宦,只怕并非都是心系朝廷的。这京中也不过是一座赌坊,有人则若京中有变,金陵龙椅尚在;皇上若守得住京师,从此不在有日月同辉。
“若不能火中取栗,便是灭族之祸。”
黛玉已将朝局看得通透,贾府许是因为站错队,才有元妃叛国之事。只是如今贾家一族只是百姓,朝局如何又有何干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