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 / 3)
裴石与贾兰又低声交谈片刻,便起身作别。
贾兰拱手道:“今日一见,知卫府安好,大姐姐安好,我便好回府禀告母亲与二奶奶,叫她们宽心。”
卫老爷忙道:“我已命家奴做饭,贤侄何不留下来用膳。”
裴石摇头谢道:“多谢老爷美意,此番出府除了来报平安,尚要往北静王府请王爷出面协助,实不敢久留。”
裴石话音刚落,厅中便沉了一瞬。
卫老爷眉头一蹙,低声道:“如今贾府在内的金陵四大家都被朝廷降罪抄没……”
他语气不重,却分量极重。说罢端起茶盏轻啜一口,语气稍顿,转而道:“若只为求援,凭贾家之势,未必见得着王爷……更何况,原来的贤德妃有通敌叛国之罪,旁人避之不及,北静王未必愿掺这浑水。”
湘云闻言,也低下了头。
她自有失双亲,寄人篱下,最是知道世态炎凉。卫家并未因贾府抄家落罪而有所轻慢,亦是难得,又有多少人愿意帮助贾府呢?
这也是她与卫若兰对贾府担忧不止的原因。
裴石将他们目的是求王爷看在与宝玉的私交帮忙寻人的打算一一说清。
卫老爷听后点点头,“王爷若肯见你们,找人之事明面上必不会推拒。再者,他知贾府落败至此,只剩孤儿寡母,他应不会赶狗入穷巷,往后贾府反而有喘息之机,得回金陵祖宅。”
卫若兰站起身来,道:“父亲说得有理。若只是兰兄弟和裴兄前往,王府未必见他们。但若以卫府名义,递上拜帖,至少能为他们争得见到王爷的机会。”
此话一出,堂中一静。
他稍顿,又看向裴石,语气坚定:“方才听闻闯王欲以百官为质,如今局势如此,我们卫家又岂能独善其身?虽已不在朝列,但与贾府有姻亲之义,岂能袖手旁观?”
卫太尉抬眼望向二人,目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片刻后,他长叹一声:“罢了,你去便去。但切记,卫家虽可伸义手,但不可轻许人情。如今这世道,世家与朝廷之间,也不过是互相权衡。你是卫家子,不是贾家人。”
“孩儿明白。”卫若兰拱手一礼。
裴石闻言,亦拱手正色道:“得卫府相助,裴某自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贾兰也忙上前行礼,道:“恩情深重,兰儿铭感五内。”
卫若兰打算去北静王府后,同往贾府瞧看一二。临近冬日,卫府正好重新纳被,湘云忙叫下人取了三床新缝的被褥,又备了些过冬的炭火,想让夫君一并带去贾府。
裴石婉言谢绝,恐耽误行程。
湘云略觉遗憾,却未多言。旋即挥笔写了一幅诗,托裴石转交黛玉。事毕,众人便策马而去。
此次去贾府,不复此前那般忧虑家中无人照看。只是去看上一眼,卫若兰心下轻松了不少。
一行人至北静王府外,果然见府门紧闭。
敲响府门,许久,方有人应声。卫若兰亲自出面应答,呈上卫太尉亲笔所书拜帖。又在门前等了良久,方才得令从角门入内。
众人下马,角门后,竟有一队身穿软甲、装束划一的府兵自内拥出,将他们团团围住。
这显然不是待客之道。
家丁护卫皆被挡在门外,只准三人中两位公子入内。守门的府兵神色冷峻,态度坚决,显然王府礼遇宾客已成过去。
就在此时,府兵身后缓缓步出一人。
那人一袭青衣,不见丝毫佩刀之气,面容清癯,鬓边白发隐隐,年约五旬,行止间却自有一股世外高人般的倨傲。眉如墨画,眼藏霜雪,举手投足俱是书卷气,偏偏那神色高远,似笑非笑之间,令人生出一种说不清的敬畏。 ↑返回顶部↑
贾兰拱手道:“今日一见,知卫府安好,大姐姐安好,我便好回府禀告母亲与二奶奶,叫她们宽心。”
卫老爷忙道:“我已命家奴做饭,贤侄何不留下来用膳。”
裴石摇头谢道:“多谢老爷美意,此番出府除了来报平安,尚要往北静王府请王爷出面协助,实不敢久留。”
裴石话音刚落,厅中便沉了一瞬。
卫老爷眉头一蹙,低声道:“如今贾府在内的金陵四大家都被朝廷降罪抄没……”
他语气不重,却分量极重。说罢端起茶盏轻啜一口,语气稍顿,转而道:“若只为求援,凭贾家之势,未必见得着王爷……更何况,原来的贤德妃有通敌叛国之罪,旁人避之不及,北静王未必愿掺这浑水。”
湘云闻言,也低下了头。
她自有失双亲,寄人篱下,最是知道世态炎凉。卫家并未因贾府抄家落罪而有所轻慢,亦是难得,又有多少人愿意帮助贾府呢?
这也是她与卫若兰对贾府担忧不止的原因。
裴石将他们目的是求王爷看在与宝玉的私交帮忙寻人的打算一一说清。
卫老爷听后点点头,“王爷若肯见你们,找人之事明面上必不会推拒。再者,他知贾府落败至此,只剩孤儿寡母,他应不会赶狗入穷巷,往后贾府反而有喘息之机,得回金陵祖宅。”
卫若兰站起身来,道:“父亲说得有理。若只是兰兄弟和裴兄前往,王府未必见他们。但若以卫府名义,递上拜帖,至少能为他们争得见到王爷的机会。”
此话一出,堂中一静。
他稍顿,又看向裴石,语气坚定:“方才听闻闯王欲以百官为质,如今局势如此,我们卫家又岂能独善其身?虽已不在朝列,但与贾府有姻亲之义,岂能袖手旁观?”
卫太尉抬眼望向二人,目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片刻后,他长叹一声:“罢了,你去便去。但切记,卫家虽可伸义手,但不可轻许人情。如今这世道,世家与朝廷之间,也不过是互相权衡。你是卫家子,不是贾家人。”
“孩儿明白。”卫若兰拱手一礼。
裴石闻言,亦拱手正色道:“得卫府相助,裴某自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贾兰也忙上前行礼,道:“恩情深重,兰儿铭感五内。”
卫若兰打算去北静王府后,同往贾府瞧看一二。临近冬日,卫府正好重新纳被,湘云忙叫下人取了三床新缝的被褥,又备了些过冬的炭火,想让夫君一并带去贾府。
裴石婉言谢绝,恐耽误行程。
湘云略觉遗憾,却未多言。旋即挥笔写了一幅诗,托裴石转交黛玉。事毕,众人便策马而去。
此次去贾府,不复此前那般忧虑家中无人照看。只是去看上一眼,卫若兰心下轻松了不少。
一行人至北静王府外,果然见府门紧闭。
敲响府门,许久,方有人应声。卫若兰亲自出面应答,呈上卫太尉亲笔所书拜帖。又在门前等了良久,方才得令从角门入内。
众人下马,角门后,竟有一队身穿软甲、装束划一的府兵自内拥出,将他们团团围住。
这显然不是待客之道。
家丁护卫皆被挡在门外,只准三人中两位公子入内。守门的府兵神色冷峻,态度坚决,显然王府礼遇宾客已成过去。
就在此时,府兵身后缓缓步出一人。
那人一袭青衣,不见丝毫佩刀之气,面容清癯,鬓边白发隐隐,年约五旬,行止间却自有一股世外高人般的倨傲。眉如墨画,眼藏霜雪,举手投足俱是书卷气,偏偏那神色高远,似笑非笑之间,令人生出一种说不清的敬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