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黛玉从原先太太住的院子绕出,打算去大观园转转。忽听得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疾如风掠。她回头,只见裴石纵马而来,影子与月色重叠,如一道黑影掠入夜中。
  马未停稳,裴石便已翻身落地,快步上前:“可是后楼出了什么事?”
  “无事。”黛玉笑了笑,眉眼间如旧说了起夜的缘由。
  “不过是我白日睡多了,这会睡不着,想着出来走走。小红倒把后楼的人都叫了起来,倒叫她们困顿还要陪着我一同出来打秋风。”她回头看了眼紫鹃、小红和雪雁,语带调侃,“倒是有裴总领你在,竟让我觉得夜行也安心不少。若早知如此,便不必劳师动众。”
  话里带着一分若有若无的“不满”意味,她只是想静静,奈何这些姑娘们紧张兮兮的,叫她不好推拒。
  现在倒好了,黛玉邀请裴石:“裴总领不如一道巡府?”
  裴石不答,默默转身将马牵至她跟前。
  “不是你的焦骊马,但也算性子温顺。”他将缰绳递来,伸出手,“骑马,总比你夜里走动省力些。”
  黛玉看了看他,又看了看马,一抬眉竟没推辞,只抬手搭上。他虽伸手扶,却知道分寸,黛玉靠自己一步步坐上马鞍,动作虽缓,却稳稳当当,叫后头的紫鹃和小红看得心从提着终于放下。
  她坐稳了,居高望下,竟不再觉得府中黑漆漆的,望着府中星点灯火,心中一动。
  冷风徐徐,黛玉反而吹得头脑清醒,她笑笑对众人道:“我与裴总领要谈府中要事,留下紫鹃和小红,其他人都回去歇着吧。”
  说完,黛玉策马向前,好不潇洒。
  第56章 京辇之下3
  风声猎猎,院中篝火摇曳如鬼影婆娑,风过檐角,传来夜梆声声。
  裴石牵马缓步在前,紫鹃与小红远远随行。黛玉坐在马背上,手扶鞍角,只觉马身温顺稳健,遂笑问:“这可是裴总领自用的坐骑?可有名字?”
  裴石略顿,道:“并无名字。皆是府中马匹,只是我与它有些眼缘,出行多骑它而已。”
  “既有眼缘,便是有情之物,不若就赠与你吧。”黛玉思忖片刻,含笑轻语,“既赠良驹,得取一好名才是……”
  裴石闻言止步,缰绳一收,马也不再前行,一人一骑俱看向了身边的大个子。
  黛玉略一讶然,方欲再言,却听黑暗中传来一声轻笑。
  “多谢当家的好意,”裴石终究低声应道,复又牵马前行,“只是一旦有了名字,便有了姻缘,有了姻缘,便生牵挂;有了牵挂,便起执念;执念一起,便是轮回苦海,难得超脱。"他顿了顿,"佛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名相皆空,不应执著。"
  黛玉听了,反倒掩帕轻笑:“枉你曾为佛门中人,怎地竟这般忌讳‘名相’?若依你所说,释迦牟尼给须弥山命名时,难道不知要落个'着相'的罪名?”
  “姑娘实在是博闻强识。”裴石尘缘未了,只怕日后重回因果,难舍红尘。
  “名相终归是筏,渡河之后,终究要舍。”
  黛玉看着那个圆鼓鼓黑漆漆的脑袋,想起上次他的戒疤已经看不大出来了。
  “你明明已在俗世,却还想着舍筏登岸……罢了,不强求。今日堂审,听到他们所说,你在府外可曾听到什么风声?”
  裴石收缰略顿,沉声回道:“西城门已破,宫墙之上有人悬挂‘顺天应命’大旗。三日前理国公府柳家被围,昨日是景阳侯宅邸起火,街上并无乱民蜂拥,只是往常所见与我们一般采买的人变少了。今日我等出去时,见前兵部侍郎一家老小尸陈家中,应是叫贼寇和活尸进门。”
  黛玉静听未语,良久才轻声道:“史书中常有乱世记载,官逼民反,或黄袍加身问鼎中原,或霸王别姬自刎乌江。后人只道功败垂成,却不知身处其中才觉世道无情,黎庶如草。他们说闯王替天行道,我听着倒像是遮羞之词,空谈仁义,实则杀伐无度。”
  “虽众生之苦多缘天灾地孽,”裴石点头,“然天灾人祸并非罕事,若非朝政失德、官府贪惰,亦不至今日沦落。”
  “都说治国齐家,还真是如出一辙。”黛玉毫不避讳地跟裴石谈及贾府的兴衰,末了道,“各地藩王亦如贾府子弟,若鼎盛之时能谨守家业,规训子弟,便也不至于此。”
  “既然身入朝局,便不只是修身齐家如此简单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