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1 / 3)
陛下回他,“不怕。”
或许就是从那时起,心弦上的桎梏烟消云散,从今往后,随心而为,轻装上阵。
如若说向瑾这边一日千里,游刃有余,那么正面战场则堪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陛下并未等乌蒙撤军,根本没有给对手选择的机会,而是联合十六部出其不意,倾巢而出。
乌蒙被打得措手不及,连连败退。飞鹰军一雪前耻,扬眉吐气。大军沿途遭遇了几波尚且算得上顽强的抵抗,但徒劳无用,局势已定。
主力战场顺风顺水地推进,从刘壤那边传来的消息亦振奋人心,两万援军先行抵达,他们先发制人,有望将偷袭的五万乌蒙铁骑剿灭在大山深处。
似乎,过于顺利了些……陛下于行进途中隐隐不安,指派从未离开他身侧的无一前往另一侧确认战局。
尚未等到回应,大军直捣黄龙,轻易攻破乌蒙大军驻地的那一刻,成景泽窒住了。
他的猜测过于匪夷所思了些,但十有八九差不离。
一切皆是障眼之法,乌蒙兜兜转转,剑指一人。
荣国公府世代英豪,国之柱石,盛名在外,向家独苗不能在大晟境内出任何差池,否则犯了民怨众怒,难掩天下悠悠之口。因而,康王下这么一大盘棋,令世子于战中落入敌手,无懈可击,天衣无缝。
乌蒙不惜令族人龟缩塞北苦寒之地,将多年蚕食的地盘拱手相让,盖因确信,卷土重来不过轻而易举之事,甚至只要世子在手,不必再耗费一兵一卒,多年筹谋唾手可得。
攻城者,事倍功半;攻心者,以小博大。
乌蒙从何得知,以荣国公世子威胁,大晟皇帝必然言听计从?哪怕是将皇位拱手让人,亦不皱眉头。
无暇深究,陛下招来冯文斌,令他主持队伍原地驻扎,打扫战场,随时待命。成景泽钦点五十亲卫,策马飞奔,焦心如焚。
黑风性灵,不必主人扬鞭,径自鼻端生火。
在迎面撞上无一的当口,成景泽只是轻轻勒了一把缰绳,黑风急停,仰天悲鸣。
一个对视之间,陛下接受了最坏的后果,也是,举全族之力做局,又有内应配合,生擒一个初出茅庐的战场生手,不是难事。
归根结底,是他大意了。
无一也不必再开口,陛下扔下大军出现在这里,就是明明白白的抉择。暗卫紧紧抿着口唇,将一肚子的劝谏尽数憋回去。徒劳无用,他家主子做了决定的事,天王老子也拦不住。
成景泽将身后亲兵交予无一,又言简意赅地交代了后续的部署,旋即打马转身,一刻不停地奔赴乌蒙皇城。
所谓皇城,也不过是一座刚翻修不久的规模不大的城池。大抵几百年前,的确有一座堪称草原明珠的皇都存在,彼时,乌蒙还是这片广阔草原与山脉的主宰者,十六部不过是周边不成气候的散兵游勇。直至那一年,一场蓄谋已久的分裂动荡,乌蒙一分为二,投敌者认贼作父荣华富贵,坚守者家破人亡一蹶不振。
从此,乌蒙与中原势不两立。
后历经朝代更迭,百年迁延,仇恨渐渐模糊,但复兴的火苗在历代族人心口交叠,从未磨灭。他们游牧四方,在最贫瘠的土地上励精图治,在马背上烧杀抢掠,贵族不思享乐,臣民无惧生死,日久年深,积少成多,终于在乌玛可汗这一代,聚沙成塔,回到了最初的聚居地,有了与大晟一较高下的底气。
然而,这位雄心勃勃的枭雄刚刚摆开宏图大志的架势,便在诡谲的斗争中一命呜呼。徒留一妻两子与遍地鸡毛。对外,群龙无首的大军进退两难;在内,唯一的两个继承人互相指责对方是谋害可汗的真凶。
大皇子乌伦乃乌玛青梅竹马的正妻所生,高大威猛,能征善战,本是继承人的不二之选。但其母早逝,乌玛娶回来的第二任妻子虽出身低微,却长袖善舞,他们父子在外开疆辟土,王后都兰坐镇部落,勤政亲民,俘获人心。同时,与十六部暗通款曲,徐徐图之。可以说,乌蒙迅速壮大,并且与九部组建联军,背后都撇不开都兰的功劳,而他们的小儿子当然也格外受乌玛宠爱。
可汗暴毙,真相扑朔迷离。两个继承人皆有嫌疑,互相指责,乌烟瘴气。可这王位总要有人承袭,不是他,就是他。
乌伦虽有大军兵权在手,但皇城的亲兵禁卫大多不是他的人,十六部与他多有龃龉,此般情势之下,他无有魄力刀兵相向,彻底翻脸。
而且,他表面看似势强,但实际外强中干不占优势,常年在外领军扩张,于政务人情疏离浅见,族中威重位高的贵族皆不站在他这边。眼下局面,他若是撤军回营,一心一意夺位,不论结果如何,必落下有违父训,惧外欺内的恶名。若是抓紧军权,将这一仗打到底,同样先不讲成败,恐怕在这过程中,后院早就火势蔓延,回天乏术。
唯此骑虎难下,跋前疐后之际,有可靠消息为他递上两全其美之策,无异于雪中送炭,柳暗花明。
乌伦当然也没那么好糊弄,除去消息源头万无一失之外,此举一本万利的巧妙之处,十足诱惑。况且,退一万步来讲,几乎不费多少代价便将筹码握在手中,即便并不如对方透露的那般有求必应,荣国公府世子至少也价值连城,这桩买卖于名于利皆亏不了。 ↑返回顶部↑
或许就是从那时起,心弦上的桎梏烟消云散,从今往后,随心而为,轻装上阵。
如若说向瑾这边一日千里,游刃有余,那么正面战场则堪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陛下并未等乌蒙撤军,根本没有给对手选择的机会,而是联合十六部出其不意,倾巢而出。
乌蒙被打得措手不及,连连败退。飞鹰军一雪前耻,扬眉吐气。大军沿途遭遇了几波尚且算得上顽强的抵抗,但徒劳无用,局势已定。
主力战场顺风顺水地推进,从刘壤那边传来的消息亦振奋人心,两万援军先行抵达,他们先发制人,有望将偷袭的五万乌蒙铁骑剿灭在大山深处。
似乎,过于顺利了些……陛下于行进途中隐隐不安,指派从未离开他身侧的无一前往另一侧确认战局。
尚未等到回应,大军直捣黄龙,轻易攻破乌蒙大军驻地的那一刻,成景泽窒住了。
他的猜测过于匪夷所思了些,但十有八九差不离。
一切皆是障眼之法,乌蒙兜兜转转,剑指一人。
荣国公府世代英豪,国之柱石,盛名在外,向家独苗不能在大晟境内出任何差池,否则犯了民怨众怒,难掩天下悠悠之口。因而,康王下这么一大盘棋,令世子于战中落入敌手,无懈可击,天衣无缝。
乌蒙不惜令族人龟缩塞北苦寒之地,将多年蚕食的地盘拱手相让,盖因确信,卷土重来不过轻而易举之事,甚至只要世子在手,不必再耗费一兵一卒,多年筹谋唾手可得。
攻城者,事倍功半;攻心者,以小博大。
乌蒙从何得知,以荣国公世子威胁,大晟皇帝必然言听计从?哪怕是将皇位拱手让人,亦不皱眉头。
无暇深究,陛下招来冯文斌,令他主持队伍原地驻扎,打扫战场,随时待命。成景泽钦点五十亲卫,策马飞奔,焦心如焚。
黑风性灵,不必主人扬鞭,径自鼻端生火。
在迎面撞上无一的当口,成景泽只是轻轻勒了一把缰绳,黑风急停,仰天悲鸣。
一个对视之间,陛下接受了最坏的后果,也是,举全族之力做局,又有内应配合,生擒一个初出茅庐的战场生手,不是难事。
归根结底,是他大意了。
无一也不必再开口,陛下扔下大军出现在这里,就是明明白白的抉择。暗卫紧紧抿着口唇,将一肚子的劝谏尽数憋回去。徒劳无用,他家主子做了决定的事,天王老子也拦不住。
成景泽将身后亲兵交予无一,又言简意赅地交代了后续的部署,旋即打马转身,一刻不停地奔赴乌蒙皇城。
所谓皇城,也不过是一座刚翻修不久的规模不大的城池。大抵几百年前,的确有一座堪称草原明珠的皇都存在,彼时,乌蒙还是这片广阔草原与山脉的主宰者,十六部不过是周边不成气候的散兵游勇。直至那一年,一场蓄谋已久的分裂动荡,乌蒙一分为二,投敌者认贼作父荣华富贵,坚守者家破人亡一蹶不振。
从此,乌蒙与中原势不两立。
后历经朝代更迭,百年迁延,仇恨渐渐模糊,但复兴的火苗在历代族人心口交叠,从未磨灭。他们游牧四方,在最贫瘠的土地上励精图治,在马背上烧杀抢掠,贵族不思享乐,臣民无惧生死,日久年深,积少成多,终于在乌玛可汗这一代,聚沙成塔,回到了最初的聚居地,有了与大晟一较高下的底气。
然而,这位雄心勃勃的枭雄刚刚摆开宏图大志的架势,便在诡谲的斗争中一命呜呼。徒留一妻两子与遍地鸡毛。对外,群龙无首的大军进退两难;在内,唯一的两个继承人互相指责对方是谋害可汗的真凶。
大皇子乌伦乃乌玛青梅竹马的正妻所生,高大威猛,能征善战,本是继承人的不二之选。但其母早逝,乌玛娶回来的第二任妻子虽出身低微,却长袖善舞,他们父子在外开疆辟土,王后都兰坐镇部落,勤政亲民,俘获人心。同时,与十六部暗通款曲,徐徐图之。可以说,乌蒙迅速壮大,并且与九部组建联军,背后都撇不开都兰的功劳,而他们的小儿子当然也格外受乌玛宠爱。
可汗暴毙,真相扑朔迷离。两个继承人皆有嫌疑,互相指责,乌烟瘴气。可这王位总要有人承袭,不是他,就是他。
乌伦虽有大军兵权在手,但皇城的亲兵禁卫大多不是他的人,十六部与他多有龃龉,此般情势之下,他无有魄力刀兵相向,彻底翻脸。
而且,他表面看似势强,但实际外强中干不占优势,常年在外领军扩张,于政务人情疏离浅见,族中威重位高的贵族皆不站在他这边。眼下局面,他若是撤军回营,一心一意夺位,不论结果如何,必落下有违父训,惧外欺内的恶名。若是抓紧军权,将这一仗打到底,同样先不讲成败,恐怕在这过程中,后院早就火势蔓延,回天乏术。
唯此骑虎难下,跋前疐后之际,有可靠消息为他递上两全其美之策,无异于雪中送炭,柳暗花明。
乌伦当然也没那么好糊弄,除去消息源头万无一失之外,此举一本万利的巧妙之处,十足诱惑。况且,退一万步来讲,几乎不费多少代价便将筹码握在手中,即便并不如对方透露的那般有求必应,荣国公府世子至少也价值连城,这桩买卖于名于利皆亏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