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3)
路之苹的重点和别人都不一样:“所以咧下嘴就可以把上嘴唇放下来了吗?”
“应该是吧。”卞舍春迟疑地回答。
蒋艳辉又笑着问:“那你之后有几次还是撇嘴,是还不熟练,忘咧了吗?”
“不是哦,”卞舍春微笑,“那是真的在挑衅你了。”
蒋艳辉:“……”
她的笑容转移给了最近的人,路之苹靠在她肩膀上笑了半天。
店里迟迟没有别人来,莉娜又很和善,他们一坐就坐了很久,天南地北地扯闲天。到最后,蒋艳辉和闻于野聊起算法,其他两人听得昏昏欲睡,卞舍春又聊得口干舌燥,干脆跟路之苹学起了手语。
咖啡其实太甜了,莉娜加了太多糖。但他们都喝完了。
走出店面的时候,云层散开了一些,天空弥漫着柔和的灰蓝色的微光,卞舍春恍惚了一下,疑惑这是否真的是极圈以内的极夜。
蒋艳辉也发出了类似的感叹,路之苹拿起手机,边拍照边说:“这是航海黄昏。”
“什么?”
“我们常说的黎明和黄昏,都是民用的定义,”路之苹说,指星笔在她手指间转了两圈,“还有天文黄昏和航海黄昏。”
“航海黄昏是太阳位于地平线下6至12度时,太阳光只能散射到大气中层,民用黄昏可以散射到高层。所以航海黄昏暗暗的,但可以给出海的船只导航,所以叫航海黄昏。”
指星笔的绿光穿透蓝色的雾霭,指向云散后可见的一颗亮星:“随堂测验,这颗叫什么?”
“天狼星。”蒋艳辉自觉答道。
路之苹笑着点点头,把指星笔关掉了:“再往北一些,就看不到它了。”
闻于野注视着那颗低悬的星辰:“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它叫洛卡布雷那,意思是‘洛基的火把’。”
“那天文黄昏是什么?”卞舍春问。
“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12到18度,这时候肉眼能看到的最暗的恒星也会显现,”路之苹说,“很神奇吧?说是黄昏,但其实天空是全黑的,只有银河和深空天体发光。”
“所以才是属于天文的黄昏啊,”蒋艳辉感叹道,“那现在能看到吗,天文黄昏?”
“不行,”路之苹很轻地叹了口气,“纬度太高,达不到这样的黑暗程度,极昼极夜都看不到的,过渡季才有。”
“遗憾吗?”
路之苹想了想:“遗憾也是期待嘛。”
回程的车上,雪势加大了,几乎能说是举步维艰的地步,但卞舍春看见窗户外面有居民带着冰爪跑步遛狗,看着很轻松,仿佛四周不是风雪,而是绿意盎然的湿地公园。
车开进了隧道,他在黑暗里想着,大概是因为这里和世界上大多数有人在的地方的差异都太大,以至于来到这里的游客往往只能用旁观者的姿态观赏他们的衣食住行。但在这些生长于天寒地冻的峡湾地带的人们来说,这些也只是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而已。
车开出隧道,眼前延伸着看不到尽头的、半遮盖的悬崖公路,似乎行至尽头,便是极乐之地。矮矮的红房子,静静地立在植被稀疏的山坡上,里面或许有孩子正吃着午餐。
汽车还在开。人会在哪条极寒之地的边界上扎根,路就会有多长,车便会开多久。路过冰湖,海湾,没有人的露营地,雪山永远都在身边,伴随长途跋涉的人度过极夜里许多个航海黄昏之后的空寂。
无端的,他想起《撒哈拉的故事》里面讲——“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将你的爱情,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地回报着你,静静地承诺着对你的保证,但愿你的子子孙孙,都诞生在它的怀抱里。”
世界上也没有第二个挪威,没有第二个罗弗敦,没有第二个Nusfjord了。或许其实也没有第二个广东,第二个北京,这样波澜壮阔的语言并不是用来装饰这些山高路远的风景,只是在诉说一个游子喜悦而感动的心。
第28章 舌尖上的罗弗敦 ↑返回顶部↑
“应该是吧。”卞舍春迟疑地回答。
蒋艳辉又笑着问:“那你之后有几次还是撇嘴,是还不熟练,忘咧了吗?”
“不是哦,”卞舍春微笑,“那是真的在挑衅你了。”
蒋艳辉:“……”
她的笑容转移给了最近的人,路之苹靠在她肩膀上笑了半天。
店里迟迟没有别人来,莉娜又很和善,他们一坐就坐了很久,天南地北地扯闲天。到最后,蒋艳辉和闻于野聊起算法,其他两人听得昏昏欲睡,卞舍春又聊得口干舌燥,干脆跟路之苹学起了手语。
咖啡其实太甜了,莉娜加了太多糖。但他们都喝完了。
走出店面的时候,云层散开了一些,天空弥漫着柔和的灰蓝色的微光,卞舍春恍惚了一下,疑惑这是否真的是极圈以内的极夜。
蒋艳辉也发出了类似的感叹,路之苹拿起手机,边拍照边说:“这是航海黄昏。”
“什么?”
“我们常说的黎明和黄昏,都是民用的定义,”路之苹说,指星笔在她手指间转了两圈,“还有天文黄昏和航海黄昏。”
“航海黄昏是太阳位于地平线下6至12度时,太阳光只能散射到大气中层,民用黄昏可以散射到高层。所以航海黄昏暗暗的,但可以给出海的船只导航,所以叫航海黄昏。”
指星笔的绿光穿透蓝色的雾霭,指向云散后可见的一颗亮星:“随堂测验,这颗叫什么?”
“天狼星。”蒋艳辉自觉答道。
路之苹笑着点点头,把指星笔关掉了:“再往北一些,就看不到它了。”
闻于野注视着那颗低悬的星辰:“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它叫洛卡布雷那,意思是‘洛基的火把’。”
“那天文黄昏是什么?”卞舍春问。
“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12到18度,这时候肉眼能看到的最暗的恒星也会显现,”路之苹说,“很神奇吧?说是黄昏,但其实天空是全黑的,只有银河和深空天体发光。”
“所以才是属于天文的黄昏啊,”蒋艳辉感叹道,“那现在能看到吗,天文黄昏?”
“不行,”路之苹很轻地叹了口气,“纬度太高,达不到这样的黑暗程度,极昼极夜都看不到的,过渡季才有。”
“遗憾吗?”
路之苹想了想:“遗憾也是期待嘛。”
回程的车上,雪势加大了,几乎能说是举步维艰的地步,但卞舍春看见窗户外面有居民带着冰爪跑步遛狗,看着很轻松,仿佛四周不是风雪,而是绿意盎然的湿地公园。
车开进了隧道,他在黑暗里想着,大概是因为这里和世界上大多数有人在的地方的差异都太大,以至于来到这里的游客往往只能用旁观者的姿态观赏他们的衣食住行。但在这些生长于天寒地冻的峡湾地带的人们来说,这些也只是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而已。
车开出隧道,眼前延伸着看不到尽头的、半遮盖的悬崖公路,似乎行至尽头,便是极乐之地。矮矮的红房子,静静地立在植被稀疏的山坡上,里面或许有孩子正吃着午餐。
汽车还在开。人会在哪条极寒之地的边界上扎根,路就会有多长,车便会开多久。路过冰湖,海湾,没有人的露营地,雪山永远都在身边,伴随长途跋涉的人度过极夜里许多个航海黄昏之后的空寂。
无端的,他想起《撒哈拉的故事》里面讲——“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将你的爱情,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地回报着你,静静地承诺着对你的保证,但愿你的子子孙孙,都诞生在它的怀抱里。”
世界上也没有第二个挪威,没有第二个罗弗敦,没有第二个Nusfjord了。或许其实也没有第二个广东,第二个北京,这样波澜壮阔的语言并不是用来装饰这些山高路远的风景,只是在诉说一个游子喜悦而感动的心。
第28章 舌尖上的罗弗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