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1 / 4)
若连续三个月无法完成,则劝退处理。
若有学生天赋卓绝,能又好又快地完成成品,折算成银子后,多余的部分可归她自己所有。
从女学出来的学生,日后可以优先选入锦绣坊干活。
另外,女学会缩短学制,夏收秋种时停课,让学生回家帮忙,灵活授课。
除此之外,她们会邀几位德高望重的诰命夫人担任“名誉山长”,以增加信誉。
这是她们的初步方案,具体落实起来,定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困难再多,也没有方法多。
万事开头难,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只要熬过了开头,后续之事自然能铺陈展开。
如今的锦绣坊,便是最好的例子。
德丰帝亲题的“毓秀女学”牌匾很快挂了上去,紧接着,毓秀女学张贴出了招生要求和一应福利,并派了官差深入各个村子进行宣传,务求让每户人家都知晓。
原本对此事嗤之以鼻的百姓们,看到这样的条件也不由生出了动摇。
但重男轻女的思想到底根深蒂固,有的农户依旧不愿意让女儿去“抛头露面”,还是守着农活更加踏实。
这几日,毓秀女学招生之事传得沸沸扬扬,每个人看法不一,也有各自不同的选择。
五日后,招生结束。
此次一共招了五十八人,其中,农家女四十一人,商户之女十三人,让她们意外的是,竟有四户官宦人家把自家庶女送了来。
陆知苒看了那四户人家的名单,很快就明白了,这四位官员都是太子一系,他们此举,便是对太子和太子妃的支持。
而那几家商户,也或多或少与自家商户有过生意往来。
生意人都精明,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毓秀女学的意义不凡,自然要努力抓住机会。
萧宝珠对于这个人数十分不满意。
“这可是朝廷公办的女学,条件这般优渥,怎么就没有一呼百应?”
陆知苒和蒋南笙却觉得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人之观念,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便是送了女儿来上学的人家,也并非每人都真心相信读书之道,大多数人应当只是看重了女学的条件。”
“没错,连饱读诗书的朝中官员都反对女学,更何况是那些大字不识的平头百姓?此事任重且道远。”
萧宝珠闻言顿时泄气。
“那我们辛辛苦苦张罗这么多,岂不是白费?”
偌大的女学,就只招了五十多人,传出去都要叫人笑话。
陆知苒笑着摇头。
“怎会白费?我们的女学,教的是真正可以谋生的技巧,三年后,这批学生的成果就会展现在人前。我们现在走的每一步路,都不会浪费。”
蒋南笙也道:“说得再多,也没有做得实实在在呈现在众人面前的东西来得实际,今日那些等着看我们笑话的人,来日,就会被我们狠狠打脸。到时候,女学何愁没有学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