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1 / 3)
“这……”宜阳侯张口结舌,她此时才明白秦国派遣蜀人为使的险恶用心。
——蜀人熟悉蜀国一切风俗制度,她想编个瞎话糊弄过去都不行。
见双方僵持住了,渭阳君嬴傒就知道该自己出场了。
他上前一步,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先对蜀王拱了拱手,又对宜阳侯行了个礼,笑道:“诸位且听傒一言。既然讨论的是郑二姑娘的婚事,不如就把郑二姑娘请过来。
若她实在不愿意,我们秦国也不会强人所难,就请蜀王再寻一位愿意的贵女就是了。若是郑二姑娘愿意,宜阳侯却擅自推掉了,岂不影响母女感情?”
秦国之所以选中郑嘉,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郑措虽是远支宗室,但她母亲郑尚书是宗室里少有的才能出众者,嫡系和近支都很乐意和他们家交好。
双方走得近了,自然就有机会了解彼此的性情。
据郑措所知,郑嘉的才能远胜其姐郑疾,心中对母氏把大部分资源倾斜在郑疾身上颇有不服。
只是碍于礼法,她不好在母亲面前表露出来,却没少在交好的友人间抱怨。
嫁到秦国做王后,做小君,和留在蜀国只能得到小部分的资源,说不定还要经历乱世,改朝换代之后不得不退隐。
郑措相信,郑嘉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个使臣的角色都是商量好的,渭阳君身为秦人,完全可以装作对蜀国的风俗不熟,大胆提出让郑嘉自己决定。
宜阳侯果然没有起疑,她自信自家女儿不会甘居人下,立刻就请蜀王传召郑嘉前来。
郑措微微垂眸,眼中笑意闪过:成了!
第216章
在等郑嘉的间歇,蜀王郑锦命鸿胪寺给秦国使团安排住处,又命光禄寺准备夜宴,款待三位使臣。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用香草沐浴过后的郑嘉穿着吉福前来陛见。
她知道今日秦国使臣入都,却不知道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来的路上也不是没向内官打探,但那内官觉得秦国的求娶对郑嘉来说是奇耻大辱,怕她知道了半路上捣乱不来,便憋着一个字都没说,直接把人引了过来。
——只要郑嘉进了怀英殿,后续的事就跟她这个引路的没关系了。
拜见过蜀王之后,郑嘉当然要问召她前来有何要事。
她可不觉得自己的才能已经足够上达天听了,毕竟她去年才考中举人,要等两年后中了进士才有资格站在金殿上。
不等蜀国这边开口,郑措抢先道:“二姑娘,此事与我秦国有关,还是由我秦国官员来说吧。”
蜀国官员正不知该如何开口,见她主动把事情揽了过去,自然求之不得,便也没人制止。
在场的除了郑措的亲娘郑尚书,唯有坐在上首的沙王后熟悉她的秉性,知道她绝不是单纯的好心。
可无论是郑尚书,还是沙王后,都不会在此时点破。
毕竟如今的郑氏政权,是真的不容乐观。蜀王郑锦只是比较清醒自律,本身才能并不出众,更不是那种能力挽狂澜的明主。
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婚至今都没有子嗣。宫中医官每日都会为他们夫妻检查身体,他们两个都没病,但就是生不出孩子来。
这不得不让人多想:难不成是天意? ↑返回顶部↑
——蜀人熟悉蜀国一切风俗制度,她想编个瞎话糊弄过去都不行。
见双方僵持住了,渭阳君嬴傒就知道该自己出场了。
他上前一步,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先对蜀王拱了拱手,又对宜阳侯行了个礼,笑道:“诸位且听傒一言。既然讨论的是郑二姑娘的婚事,不如就把郑二姑娘请过来。
若她实在不愿意,我们秦国也不会强人所难,就请蜀王再寻一位愿意的贵女就是了。若是郑二姑娘愿意,宜阳侯却擅自推掉了,岂不影响母女感情?”
秦国之所以选中郑嘉,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郑措虽是远支宗室,但她母亲郑尚书是宗室里少有的才能出众者,嫡系和近支都很乐意和他们家交好。
双方走得近了,自然就有机会了解彼此的性情。
据郑措所知,郑嘉的才能远胜其姐郑疾,心中对母氏把大部分资源倾斜在郑疾身上颇有不服。
只是碍于礼法,她不好在母亲面前表露出来,却没少在交好的友人间抱怨。
嫁到秦国做王后,做小君,和留在蜀国只能得到小部分的资源,说不定还要经历乱世,改朝换代之后不得不退隐。
郑措相信,郑嘉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个使臣的角色都是商量好的,渭阳君身为秦人,完全可以装作对蜀国的风俗不熟,大胆提出让郑嘉自己决定。
宜阳侯果然没有起疑,她自信自家女儿不会甘居人下,立刻就请蜀王传召郑嘉前来。
郑措微微垂眸,眼中笑意闪过:成了!
第216章
在等郑嘉的间歇,蜀王郑锦命鸿胪寺给秦国使团安排住处,又命光禄寺准备夜宴,款待三位使臣。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用香草沐浴过后的郑嘉穿着吉福前来陛见。
她知道今日秦国使臣入都,却不知道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来的路上也不是没向内官打探,但那内官觉得秦国的求娶对郑嘉来说是奇耻大辱,怕她知道了半路上捣乱不来,便憋着一个字都没说,直接把人引了过来。
——只要郑嘉进了怀英殿,后续的事就跟她这个引路的没关系了。
拜见过蜀王之后,郑嘉当然要问召她前来有何要事。
她可不觉得自己的才能已经足够上达天听了,毕竟她去年才考中举人,要等两年后中了进士才有资格站在金殿上。
不等蜀国这边开口,郑措抢先道:“二姑娘,此事与我秦国有关,还是由我秦国官员来说吧。”
蜀国官员正不知该如何开口,见她主动把事情揽了过去,自然求之不得,便也没人制止。
在场的除了郑措的亲娘郑尚书,唯有坐在上首的沙王后熟悉她的秉性,知道她绝不是单纯的好心。
可无论是郑尚书,还是沙王后,都不会在此时点破。
毕竟如今的郑氏政权,是真的不容乐观。蜀王郑锦只是比较清醒自律,本身才能并不出众,更不是那种能力挽狂澜的明主。
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婚至今都没有子嗣。宫中医官每日都会为他们夫妻检查身体,他们两个都没病,但就是生不出孩子来。
这不得不让人多想:难不成是天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