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1 / 3)
以他们的才能和见识,嬴政想到的那些,他们也都想到了。
戴璇出自蜀国,又在秦国做官,对两国的律法和制度都了解颇深。
若要他来说,两国律法各有优势。就像那些蜀国学子写在试卷上的一样,秦国律法适合乱世,以雷霆霹雳之势,荡平一切坎坷!
而蜀国的律法,则更适合在天下稳定之后实施,与民休养生息,保留上层利益的同时,也给下层留足了晋升的空间。
而且,蜀国也不是没有雷霆治世的时候,几乎每代蜀王上位,抓稳了权力之后,都会彻底整顿一次吏治。
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政治大清洗,把逐渐固化的上层阶级打破,保证底层晋升渠道不被堵塞,让朝廷经常有新鲜血液添加进来。
若是连续两三代都是庸君,无力整顿吏治,国家的统治就会迅速衰败,阶级固化,底层困苦不堪。
到了这个时候,就是一个朝代终结的临界点。
上层不给活路,百姓会自己寻找出路。
听了戴璇的话,嬴政倒还好,毕竟他已经从扶荔那里了解过了。吕不韦则是觉得受益匪浅。
“因时制宜,这倒是与商君之道不谋而合呀。”
吕不韦沉思的片刻,原本的为难之色一扫而空,笑问道:“也就是说,蜀国学子并不像山东六国那样,完全抵制严刑峻法,而是觉得该以峻法打天下,不能以严刑治天下?”
“没错。”戴璇点了点头,“乱世用重典,盛世就该轻摇薄赋,让百姓觉得有活下去的希望。”
“哈哈哈哈哈……”
吕不韦乐得哈哈大笑,许久之后,才转身对着嬴政一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哦,寡人何喜之有?”嬴政一时没转过弯来。
吕不韦道:“这些蜀国学子诚心修改秦律,分明是在为我大秦统一天下做准备。这正说明他们入秦,就是奔着辅佐大王一统天下来的。大王将有无数大才,这不正是大喜事吗?”
嬴政恍然,畅然大笑:“右相所言甚是,右相所言甚是!”
笑过之后,他又沉吟:“蜀国学子一共二十个,虽然个个都才学卓著,但如今都录取了显然不合适。可若是把剩下的那些放走,寡人又着时难以割舍。两位相邦可否为寡人解忧?”
戴璇笑道:“这有何难?依臣之见,不如就录取一半。至于剩下的一半,就由大王出面,聘为客卿就是了。”
嬴政和吕不韦都是一愣,只觉得遮住眼睛那片叶子“啪”一下就碎了。
——对呀,秦国虽然试行了科举制,却也没把客卿制度废除呀。
吕不韦道:“还有中原百家的学子,落榜也不都是一无是处,只要有一样特别突出的,都可以聘为客卿,将大王求贤若渴之名传遍天下。”
=====
蜀国学子的问题解决之后,剩下的就都好办了,五天之后的清晨,由宫中甲士护送着两位上卿,把高中之人的名单贴在了城门口。
科举考试发酵了这么多天,整个咸阳城的人都知道这件大事。如今见榜单出来了,不管是走路的、坐车的还是做买卖的,都停下了自己的事,追着护榜甲士看热闹。
待两张黄榜贴好之后,两位上卿高声宣布这是高中的榜单,右边这张是文举榜,左边这张是武举榜。
大声宣扬了三遍之后,才对看热闹的人群拱了拱手,登车离去了。
但那些甲士却留了下来,轮流大声通报高中之人的名字。人群里议论纷纷,不时有人鼓噪叫好。
好些早起的考生都挤进来看榜,有人在榜上找到了自己的籍贯和名字,兴奋地喊道:“我中了!我中了!楚国陈郡陈象!” ↑返回顶部↑
戴璇出自蜀国,又在秦国做官,对两国的律法和制度都了解颇深。
若要他来说,两国律法各有优势。就像那些蜀国学子写在试卷上的一样,秦国律法适合乱世,以雷霆霹雳之势,荡平一切坎坷!
而蜀国的律法,则更适合在天下稳定之后实施,与民休养生息,保留上层利益的同时,也给下层留足了晋升的空间。
而且,蜀国也不是没有雷霆治世的时候,几乎每代蜀王上位,抓稳了权力之后,都会彻底整顿一次吏治。
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政治大清洗,把逐渐固化的上层阶级打破,保证底层晋升渠道不被堵塞,让朝廷经常有新鲜血液添加进来。
若是连续两三代都是庸君,无力整顿吏治,国家的统治就会迅速衰败,阶级固化,底层困苦不堪。
到了这个时候,就是一个朝代终结的临界点。
上层不给活路,百姓会自己寻找出路。
听了戴璇的话,嬴政倒还好,毕竟他已经从扶荔那里了解过了。吕不韦则是觉得受益匪浅。
“因时制宜,这倒是与商君之道不谋而合呀。”
吕不韦沉思的片刻,原本的为难之色一扫而空,笑问道:“也就是说,蜀国学子并不像山东六国那样,完全抵制严刑峻法,而是觉得该以峻法打天下,不能以严刑治天下?”
“没错。”戴璇点了点头,“乱世用重典,盛世就该轻摇薄赋,让百姓觉得有活下去的希望。”
“哈哈哈哈哈……”
吕不韦乐得哈哈大笑,许久之后,才转身对着嬴政一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哦,寡人何喜之有?”嬴政一时没转过弯来。
吕不韦道:“这些蜀国学子诚心修改秦律,分明是在为我大秦统一天下做准备。这正说明他们入秦,就是奔着辅佐大王一统天下来的。大王将有无数大才,这不正是大喜事吗?”
嬴政恍然,畅然大笑:“右相所言甚是,右相所言甚是!”
笑过之后,他又沉吟:“蜀国学子一共二十个,虽然个个都才学卓著,但如今都录取了显然不合适。可若是把剩下的那些放走,寡人又着时难以割舍。两位相邦可否为寡人解忧?”
戴璇笑道:“这有何难?依臣之见,不如就录取一半。至于剩下的一半,就由大王出面,聘为客卿就是了。”
嬴政和吕不韦都是一愣,只觉得遮住眼睛那片叶子“啪”一下就碎了。
——对呀,秦国虽然试行了科举制,却也没把客卿制度废除呀。
吕不韦道:“还有中原百家的学子,落榜也不都是一无是处,只要有一样特别突出的,都可以聘为客卿,将大王求贤若渴之名传遍天下。”
=====
蜀国学子的问题解决之后,剩下的就都好办了,五天之后的清晨,由宫中甲士护送着两位上卿,把高中之人的名单贴在了城门口。
科举考试发酵了这么多天,整个咸阳城的人都知道这件大事。如今见榜单出来了,不管是走路的、坐车的还是做买卖的,都停下了自己的事,追着护榜甲士看热闹。
待两张黄榜贴好之后,两位上卿高声宣布这是高中的榜单,右边这张是文举榜,左边这张是武举榜。
大声宣扬了三遍之后,才对看热闹的人群拱了拱手,登车离去了。
但那些甲士却留了下来,轮流大声通报高中之人的名字。人群里议论纷纷,不时有人鼓噪叫好。
好些早起的考生都挤进来看榜,有人在榜上找到了自己的籍贯和名字,兴奋地喊道:“我中了!我中了!楚国陈郡陈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