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子楚微微一怔,继而哈哈大笑:“不错,不错,是寡人口误。从今往后,再无洛阳戴氏,唯有咸阳戴氏!”
  他转身回到桌案前,拿出一张盖好了宝印的诏书,双手奉给戴渠:“这是拜请监正掌管秦国太常所的诏书。即日起,改太常所为钦天监,戴卿仍为监正。”
  既然已经来了咸阳,戴渠不会再推三阻四,整了整衣衫和头冠,郑重其事地伸出双手,看着子楚把那道任命诏书放在她托举的掌心。
  “多谢大王,渠定不辱王命!”
  完成了正式的任命之后,戴渠又问:“从前山东六国,每年都会派人到洛阳去,领取当年的历法。不知从今往后,大王准备如何?”
  子楚反问道:“监正以为如何?”
  戴渠正色道:“以臣之见,大王应该立刻发国书于六国,明言从今往后,各国都可于年末九月时,派使者入咸阳,领取次年的新历法。”
  历法的作用不但是标记时日,更是关乎天下百姓耕种的时节。若是历法有误,导致百姓耕种时间有错,很可能这一季的种子就全糟蹋了。
  戴渠刚接过任命就有此提议,一是怜悯天下百姓,二也是为了试探子楚的心胸。
  若子楚是个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之辈,她就要另做打算了。
  子楚抚掌笑道:“戴卿所言,正合吾意。寡人就是要让六国知道,天下正统在咸阳。从今往后,他们都得仰寡人鼻息!”
  虽然他并不是个心胸狭隘之人,但从前在赵国为质,难免有诸多不如意处。他又是刚坐上王位,如今有了机会,当然要在六国……特别是赵国面前,扬眉吐气一番。
  他的经历并不是秘密,戴渠虽在洛阳,对这位秦王曾为质的事也有耳闻。他有这种想法,戴渠一点都不意外。
  但该劝的还是要劝的。
  “大王心胸宽广,又装着天下万民,不忍六国百姓错过时令。待国书送出之时,也要让六国百姓知晓才是。”
  听了这话,子楚猛然醒悟:比起一时之快,自然是为秦国收揽人心更重要。
  “戴卿所言甚是,若非卿,寡人几乎因义气误事。”他对戴渠拱手一拜,正色道,“从今往后,还望戴卿不吝面刺寡人。”
  戴渠还礼:“大王乃是明君,才能容下直臣。既然您有如此胸怀,臣敢不竭诚以奉?”
  两人好一阵商业互吹,那叫一个君臣相得。
  子楚本来想让寺人把在东宫的扶荔夫妻请过来,却被戴渠制止了。
  她从怀中拿出一张蜀国流行的纸质名帖,请子楚代为转交,让扶荔确定好时间写回帖,她要亲自登门拜访。
  见她如此郑重其事,言辞间对夫妻二人颇为崇敬,子楚也意识到,那两人的身份应该不简单。
  他急忙回想了一番,确定自己并没有冒犯过对方,暗暗松了口气。
  =====
  扶荔很快给了回帖,见面的时间就定在第二天下午。
  到了约定好的时候,戴渠只领着自己的长女戴倩登门。扶荔把伺候的人都打发了出去,哪吒亲自守在门口,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内堂说了什么。
  六国的探子和子楚派去的人,都只知道戴氏母女从宅子里出来时红光满面,走路都带风。
  吕不韦好奇地打探过,但戴渠是打太极的高手,总能把这个话题绕过去。
  两三次之后,吕不韦也知道她是不会说的,也就识趣地不再提了。
  嬴政一边读书,一边听政,在朝堂上越发如鱼得水。而子楚的身体,已经有了不好的苗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