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2 / 3)
看着那些护卫激动的神情,扶荔就知道,嬴政已经初步掌握方才学的那些。
这般的悟性,让她不得不感慨:莫非是天生的帝王?
分完了烤肉之后,嬴政又用荷叶包起剩下的,小跑到了同样聚在一起吃饭的一家人处,对着正在给儿女们分餐的老妪行了个礼:“媪,政打扰了。”
这些百姓并不知道他是太子,见他衣着华丽,身边还跟着护卫,就以为他是哪个贵族家里的公子。
见他上来行礼,老妪慌忙让儿女把她扶起来还礼:“公子真是折煞老身了。不知公子来此,有何要事?”
嬴政笑道:“政对农耕有些疑惑,见您老德高望重,就来请教一番。还望您不要觉得政过于冒昧。”
“哪里,哪里,公子严重了。”老妪把自己的小凳子让给了他,嬴政坚决推辞掉了,说了句“稍等”,把包着肉的荷叶放在地上,跑回来拿了个马扎过去。
秦国律法,春季禁猎。
这种禁令对有私人山林的贵族没有任何约束力,普通百姓却个个都得遵守。老妪一家,已经许久没沾过荤腥了。
新烤出来的肉,属于油脂的香气不停地往他们鼻子里钻,年纪小的两个少年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眼睛偷偷往肉上瞄。
嬴政自称樗里氏,是樗里疾的后代,秦国公室。
老妪告诉他,他们家是妫姓陈氏,是舜的后人妫满的后裔。陈国灭亡之后,家族子弟四散琉璃,他们这一支的祖上就迁到了秦国。
“原来是上古贤君之后。”嬴政脸上多了几分敬意,拿出匕首把肉分成小块,从陈媪开始,按照年龄的顺序一人碗里放了一块。
见他们要推辞,嬴政板着脸说:“政还有稼穑之事要请教,若是诸位推辞,政便不敢打扰了。”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陈媪也不好再推辞。又见两个孙子眼巴巴的,不由心中一叹,接受了他的好意。
“公子若不嫌弃,便用些粗茶淡饭吧。”
嬴政当然不会嫌弃,他表现得非常高兴,吃了一碗陈家的杂粮饭。
双方交换了食物,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嬴政一边大口吃饭,一边询问他们今年的收成如何?官府要了多少税赋?他们家几亩地,还能负担得起吗?别家又是如何?
陈媪一一都告诉了他,陈媪的女儿女婿和两个孙子稍做补充。
从他们的叙述中,嬴政了解到,秦国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从孝公起,秦国遵循商君之法,施行军功封爵制。到如今数百年过去,现有的土地已经封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的规矩,是分家不析产。不管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分家之后,所有土地都是归长子(子是中性词)的,父母也有长子赡养。
若是家中富裕,父母就会出一些钱财,帮余子们置办一些田地。家中不富裕的,就只能各奔前程。
秦国还好些,至少他们还有参军这条路,总算有条上升的渠道。山东六国的流氓们,可不就只能沦为匪寇了?
哦,他们才不觉得自己是匪寇,自称为“侠”。
为了混口饭吃,他们通常会找一个名声大的贵族投奔,拿命给人做门客,也就是所谓的“侠客”。
山东六国如何,嬴政不在意。可秦国的百姓,他却不能不在意。
如今的嬴政自小跟随扶荔学习,又还没接触过法家“倾天下而擅一人”的思想,他心里很清楚,百姓的安定,才是国家稳定的根基。
夏桀不能让百姓安定,大家就追随商武王推翻了他;商纣不能让百姓安定,大家便追随周武王推翻了他。
若是等他日后做了秦王,不能让秦国百姓安定,焉知秦国不会也出现一个“武王”,把他推翻? ↑返回顶部↑
这般的悟性,让她不得不感慨:莫非是天生的帝王?
分完了烤肉之后,嬴政又用荷叶包起剩下的,小跑到了同样聚在一起吃饭的一家人处,对着正在给儿女们分餐的老妪行了个礼:“媪,政打扰了。”
这些百姓并不知道他是太子,见他衣着华丽,身边还跟着护卫,就以为他是哪个贵族家里的公子。
见他上来行礼,老妪慌忙让儿女把她扶起来还礼:“公子真是折煞老身了。不知公子来此,有何要事?”
嬴政笑道:“政对农耕有些疑惑,见您老德高望重,就来请教一番。还望您不要觉得政过于冒昧。”
“哪里,哪里,公子严重了。”老妪把自己的小凳子让给了他,嬴政坚决推辞掉了,说了句“稍等”,把包着肉的荷叶放在地上,跑回来拿了个马扎过去。
秦国律法,春季禁猎。
这种禁令对有私人山林的贵族没有任何约束力,普通百姓却个个都得遵守。老妪一家,已经许久没沾过荤腥了。
新烤出来的肉,属于油脂的香气不停地往他们鼻子里钻,年纪小的两个少年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眼睛偷偷往肉上瞄。
嬴政自称樗里氏,是樗里疾的后代,秦国公室。
老妪告诉他,他们家是妫姓陈氏,是舜的后人妫满的后裔。陈国灭亡之后,家族子弟四散琉璃,他们这一支的祖上就迁到了秦国。
“原来是上古贤君之后。”嬴政脸上多了几分敬意,拿出匕首把肉分成小块,从陈媪开始,按照年龄的顺序一人碗里放了一块。
见他们要推辞,嬴政板着脸说:“政还有稼穑之事要请教,若是诸位推辞,政便不敢打扰了。”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陈媪也不好再推辞。又见两个孙子眼巴巴的,不由心中一叹,接受了他的好意。
“公子若不嫌弃,便用些粗茶淡饭吧。”
嬴政当然不会嫌弃,他表现得非常高兴,吃了一碗陈家的杂粮饭。
双方交换了食物,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嬴政一边大口吃饭,一边询问他们今年的收成如何?官府要了多少税赋?他们家几亩地,还能负担得起吗?别家又是如何?
陈媪一一都告诉了他,陈媪的女儿女婿和两个孙子稍做补充。
从他们的叙述中,嬴政了解到,秦国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从孝公起,秦国遵循商君之法,施行军功封爵制。到如今数百年过去,现有的土地已经封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的规矩,是分家不析产。不管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分家之后,所有土地都是归长子(子是中性词)的,父母也有长子赡养。
若是家中富裕,父母就会出一些钱财,帮余子们置办一些田地。家中不富裕的,就只能各奔前程。
秦国还好些,至少他们还有参军这条路,总算有条上升的渠道。山东六国的流氓们,可不就只能沦为匪寇了?
哦,他们才不觉得自己是匪寇,自称为“侠”。
为了混口饭吃,他们通常会找一个名声大的贵族投奔,拿命给人做门客,也就是所谓的“侠客”。
山东六国如何,嬴政不在意。可秦国的百姓,他却不能不在意。
如今的嬴政自小跟随扶荔学习,又还没接触过法家“倾天下而擅一人”的思想,他心里很清楚,百姓的安定,才是国家稳定的根基。
夏桀不能让百姓安定,大家就追随商武王推翻了他;商纣不能让百姓安定,大家便追随周武王推翻了他。
若是等他日后做了秦王,不能让秦国百姓安定,焉知秦国不会也出现一个“武王”,把他推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