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1 / 2)
病房里人声喧闹,护士走进走出,方与宣一面要听郑宇和老堆哥互相嚎叫,还要照看着站在后面的丛风,生怕有人把这位才拆石膏的病号磕了碰了。
丛风看他忙作一团,便拍拍他的腰,在耳边低声道:“我去车里等你,你们聊吧。”
方与宣一把拽住他:“你就在这儿呆着。”
他俩还没拉扯过一个回合,老堆哥也瞧见他身后的人,扬声招呼道:“哟,都来了?”
郑宇适时脱身:“叙旧吧,你们看着点他,我去拿药。”
最咋咋呼呼的人走了,气氛竟然没有冷场,方与宣看着床上的人,千言万语堵在嘴边,二人对视良久,都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你侠姨怎么样了?”老堆哥的音量微微降下来,那双精明的眼睛也闭上,他枕着自己的胳膊,姿态竟然有几分悠闲。
方与宣站在床头,挑着好听的部分说:“过得不错,赚钱了。”
老堆哥哼哼两声笑着,似在回忆些悠远的过往,叹气般说道:“当年你们搬走,都没知会我一声,等我回去一瞧,人走茶凉,看得心里一阵哇凉,没成想这么多年过去还能再见着你,也算是弥补点遗憾吧。”
方与宣没有说话。老堆哥没在意他的沉默,自顾自说:“你侠姨出事儿那单生意,全程我都瞅见了。那人来店里寻她时,我就觉得不对劲,他拿的瓶子我打眼一瞧就晓得是开门货,那种成色的好东西,不去嘉德、翰海,跑来这名不见经传的小拍卖行,怎么想怎么有诈,我那时候跟你侠姨说了,她没听进去。但凡我再多念叨几遍,是不是就没后头这些事儿?”
“跟你没关系,是我舅妈自己鬼迷了心窍,当时谁都劝不动。她后来也没怪过谁。”方与宣低声道。
老堆哥还是笑,他睁开眼睛,望着病房的灯罩,不知在想些什么。
方与宣也沉默。侠姨出事那年,他十五岁,在准备中考,办了住校,只记得那个月家里氛围怪异,像一根绷紧的弦,无形的砝码层层施压,最终在某天下午崩断,他忽然接到了远在异地的父亲的电话,说要转学了。
后来才知道,是舅妈被一个拍卖行的朋友骗了,那人和舅妈处了两三年,本以为值得信赖,跟着对方混,负责当拍卖行与委托人之间的掮客,合作一段时间一切顺利,佣金赚得盆满钵满,最后接手一单大生意,花卉纹玉壶春瓶。
那年头皮包拍卖行泛滥,朋友如往常走了一系列手续,上拍后遭恶意抬价,巨额成交,落锤后没几日,整个行当卷铺盖走人,报警都抓不着,委托人被坑得财货两空,上门问侠姨要货,没货只能赔钱。
这事情闹得惊天动地,整条道的人都听说侠姨被人坑了,这一坑就再爬不起来,铺子卖了,人也离乡另谋出路,一走就再没见过面。时过境迁,也只变成老古玩行当的一桩谈资。
拙劣的骗局毁了一个家,方与宣自此踏上颠沛流离的求学路。
他被从学校接走,直接去了车站,最后都没有回一趟老店,也没来得及与同学好友道别,联络并不便捷的时代,见不上面,也就只能为友谊画上休止符。那日一别,许多人这辈子都没再见。
方与宣其实习惯这种快餐友谊,他小学时跟着外地工作的父亲,读了两年被送回户籍地,初中时舅妈一家搬家,他也跟着不断转学,一来二去,他的生活圈被反复揉搓变形,最终只剩下他一个人。
他厌恶极了不稳定的生活,踏上离开这座城市的火车时,望着窗玻璃里自己的倒影,只想到老堆哥店旁那道沉默的身影,麻木又茫然。
老堆哥转过头,细细看着方与宣的脸,在一寸寸寻找着少年时的影子,口中念叨着:“他们那天来砸店,青花凤尾尊,海水龙纹罐……全碎了。要打要闹,别对着宝贝撒气啊。我就那么眼睁睁看着。侠气了那么多年,临了真遇上事儿,倒是怂了退了。退一万步说,那店里的物件儿要是都还在,转手也能填补上大几十万。”
方与宣想他知道为什么郑宇喊他今天过来了,这事情是老堆哥心里一根刺,不是太大的事,是最细最软的鱼刺,扎得久了也没感觉,渐渐也就淡忘了,可一提起来,手指拨弄过去,还是会带起一阵痛。
任谁也知道这种灾怪不得旁观者身上,老堆哥介怀的不是自己袖手旁观,是这群孩子喊了这么多年的“哥”。
他从前也是叱咤风云,名号响当当,放在年轻时遇到这种事指定要上去拦一把,多管点闲事。可那时候他自己的孩子也才念小学,生活刚刚稳定,有了牵挂,侠肝义胆就都被拴住了。
这种微妙又没道理的芥蒂,本并不需要有人开导,只要方与宣出现在他面前,那些难言的别扭便自行迎刃而解了。
“我都不知道,你惦记这些事这么多年。”方与宣笑了笑。
老堆哥沉默了片刻,也突然笑了,这回眼角堆起来的是豁然和放松,他斜眼睨着方与宣,如从前那般对他道:“我跟你侠姨认识那么久,真走了,其实也就电话簿上一串数字的交情,我上哪晓得你们过得咋样?”
他说罢又扬起下巴指指他身后的人:“这位阿sir也是久未见面,今日怎么也大驾光临?胳膊怎么弄的,我看有伤?”
方与宣说:“阿sir拍警匪片,被砍了。”
“哟我操。”老堆哥终于把那两只眼睁开了,睁开其实也不大,但亮堂,他撑起身子就盯着丛风看,上上下下看好几遍,“你宝贝弟弟跟我说,你上的那个班是负责抓会计的,怎么抓成这样了?” ↑返回顶部↑
丛风看他忙作一团,便拍拍他的腰,在耳边低声道:“我去车里等你,你们聊吧。”
方与宣一把拽住他:“你就在这儿呆着。”
他俩还没拉扯过一个回合,老堆哥也瞧见他身后的人,扬声招呼道:“哟,都来了?”
郑宇适时脱身:“叙旧吧,你们看着点他,我去拿药。”
最咋咋呼呼的人走了,气氛竟然没有冷场,方与宣看着床上的人,千言万语堵在嘴边,二人对视良久,都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你侠姨怎么样了?”老堆哥的音量微微降下来,那双精明的眼睛也闭上,他枕着自己的胳膊,姿态竟然有几分悠闲。
方与宣站在床头,挑着好听的部分说:“过得不错,赚钱了。”
老堆哥哼哼两声笑着,似在回忆些悠远的过往,叹气般说道:“当年你们搬走,都没知会我一声,等我回去一瞧,人走茶凉,看得心里一阵哇凉,没成想这么多年过去还能再见着你,也算是弥补点遗憾吧。”
方与宣没有说话。老堆哥没在意他的沉默,自顾自说:“你侠姨出事儿那单生意,全程我都瞅见了。那人来店里寻她时,我就觉得不对劲,他拿的瓶子我打眼一瞧就晓得是开门货,那种成色的好东西,不去嘉德、翰海,跑来这名不见经传的小拍卖行,怎么想怎么有诈,我那时候跟你侠姨说了,她没听进去。但凡我再多念叨几遍,是不是就没后头这些事儿?”
“跟你没关系,是我舅妈自己鬼迷了心窍,当时谁都劝不动。她后来也没怪过谁。”方与宣低声道。
老堆哥还是笑,他睁开眼睛,望着病房的灯罩,不知在想些什么。
方与宣也沉默。侠姨出事那年,他十五岁,在准备中考,办了住校,只记得那个月家里氛围怪异,像一根绷紧的弦,无形的砝码层层施压,最终在某天下午崩断,他忽然接到了远在异地的父亲的电话,说要转学了。
后来才知道,是舅妈被一个拍卖行的朋友骗了,那人和舅妈处了两三年,本以为值得信赖,跟着对方混,负责当拍卖行与委托人之间的掮客,合作一段时间一切顺利,佣金赚得盆满钵满,最后接手一单大生意,花卉纹玉壶春瓶。
那年头皮包拍卖行泛滥,朋友如往常走了一系列手续,上拍后遭恶意抬价,巨额成交,落锤后没几日,整个行当卷铺盖走人,报警都抓不着,委托人被坑得财货两空,上门问侠姨要货,没货只能赔钱。
这事情闹得惊天动地,整条道的人都听说侠姨被人坑了,这一坑就再爬不起来,铺子卖了,人也离乡另谋出路,一走就再没见过面。时过境迁,也只变成老古玩行当的一桩谈资。
拙劣的骗局毁了一个家,方与宣自此踏上颠沛流离的求学路。
他被从学校接走,直接去了车站,最后都没有回一趟老店,也没来得及与同学好友道别,联络并不便捷的时代,见不上面,也就只能为友谊画上休止符。那日一别,许多人这辈子都没再见。
方与宣其实习惯这种快餐友谊,他小学时跟着外地工作的父亲,读了两年被送回户籍地,初中时舅妈一家搬家,他也跟着不断转学,一来二去,他的生活圈被反复揉搓变形,最终只剩下他一个人。
他厌恶极了不稳定的生活,踏上离开这座城市的火车时,望着窗玻璃里自己的倒影,只想到老堆哥店旁那道沉默的身影,麻木又茫然。
老堆哥转过头,细细看着方与宣的脸,在一寸寸寻找着少年时的影子,口中念叨着:“他们那天来砸店,青花凤尾尊,海水龙纹罐……全碎了。要打要闹,别对着宝贝撒气啊。我就那么眼睁睁看着。侠气了那么多年,临了真遇上事儿,倒是怂了退了。退一万步说,那店里的物件儿要是都还在,转手也能填补上大几十万。”
方与宣想他知道为什么郑宇喊他今天过来了,这事情是老堆哥心里一根刺,不是太大的事,是最细最软的鱼刺,扎得久了也没感觉,渐渐也就淡忘了,可一提起来,手指拨弄过去,还是会带起一阵痛。
任谁也知道这种灾怪不得旁观者身上,老堆哥介怀的不是自己袖手旁观,是这群孩子喊了这么多年的“哥”。
他从前也是叱咤风云,名号响当当,放在年轻时遇到这种事指定要上去拦一把,多管点闲事。可那时候他自己的孩子也才念小学,生活刚刚稳定,有了牵挂,侠肝义胆就都被拴住了。
这种微妙又没道理的芥蒂,本并不需要有人开导,只要方与宣出现在他面前,那些难言的别扭便自行迎刃而解了。
“我都不知道,你惦记这些事这么多年。”方与宣笑了笑。
老堆哥沉默了片刻,也突然笑了,这回眼角堆起来的是豁然和放松,他斜眼睨着方与宣,如从前那般对他道:“我跟你侠姨认识那么久,真走了,其实也就电话簿上一串数字的交情,我上哪晓得你们过得咋样?”
他说罢又扬起下巴指指他身后的人:“这位阿sir也是久未见面,今日怎么也大驾光临?胳膊怎么弄的,我看有伤?”
方与宣说:“阿sir拍警匪片,被砍了。”
“哟我操。”老堆哥终于把那两只眼睁开了,睁开其实也不大,但亮堂,他撑起身子就盯着丛风看,上上下下看好几遍,“你宝贝弟弟跟我说,你上的那个班是负责抓会计的,怎么抓成这样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