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有蜡烛,桌上也没玫瑰花和漂亮桌布,方与宣给自己单独盛了一碗打卤面,剩下的卤直接扣进锅里,让丛风端着锅吃。
  丛风在满屋狼藉里翻出来个隔热垫扔桌上,端着锅觉得好笑:“这什么待客之道,这么大一盆。”
  “这顿又没肉,量少了你吃不饱啊。”方与宣吸溜一口面条,又觉得这年头都吃得营养均衡,丛风又不像以前一样要出去练一天兵,应该不至于吃不饱。
  丛风听出来他在臊自己,也没和他争着辩驳,只是吃一半的时候把锅底下的隔热垫拿出来了,盯着看了老半天,才说:“你这是什么纪念品吗?”
  方与宣不想咬断面条,含糊道:“给我看看。”
  隔热垫被拎起来展示,是棉布质地的小垫子,上面绣了几个拟人化的青铜器QQ形象,角落盖了一方红印,上书“邑门县考古博物馆”。
  “哦,上次去邑门时候带回来的文创。”方与宣还是没忍住把这口面条咬断了,“你怎么拿了个这出来。”
  丛风骂骂咧咧:“你东西都堆在一起,我以为是块破布。”
  骂完他又手腕一翻,指腹摸过棉布上的图案,发现是绣上去的,瞧着应该挺珍贵:“你上次去博物馆了?”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这样开诚布公地聊那次邑门行,方与宣坦诚道:“来都来了,顺路的事。”
  “这个多少钱?”
  “没要钱。”方与宣回忆了一下当时的场景,“那天就我一个游客,聊了一下午,我请客吃饭,他送我的礼物。”
  礼轻情意重,手中的这块布顿时变得沉重起来,妥帖放到一旁,丛风顺口问:“是那边的修复老师?”
  方与宣摇摇头:“基层文博没有修复岗,也没有经费,遇上要修的直接外包给上级博物馆。”
  丛风了然:“基层都不好干。”
  “是不好干,挺可惜的。邑门那个博物馆只分了两个区,陈列展厅和遗址保护棚,其实它能做的内容不少,我看了他们的考古日志,城市扩建时挖出来的墓葬群,里面的坛坛罐罐和村民家里装腌菜用的一模一样,可以做一条故事线,只可惜馆里没钱,邑门那地方,没有配套景点,墓坑本身也不够有名,没有什么吸引力。没有客流量,就是死循环。”
  方与宣有些鼻音,难得收拢了几分拌嘴时漫不经心的姿态。丛风认真听着,恍然记起最初见面时,他认识的就是这样的方与宣,沉静、笃定,讲什么都拥有令人信服的魄力。
  “懂你意思了。有什么想法吗?”
  方与宣重新去捞自己的面条,一眨眼又变回那个心不在焉的模样:“有想法也没用,又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也不是文旅局局长。”
  “线下没入账就做线上。”丛风说,“当初办你们那个案子,开会提了一句,现在上面支持宣传文博,做这个有政策扶持。郑宇刚开了个视频号,天天拍他的那些球星卡。”
  方与宣说:“扶了多少年,这年头能叫普通人总结出风口的,真正的浪尖早在不知道的时候就巅峰完了。”
  “你这话别叫我两个弟弟听见,他们都觉得自己就是风口上的猪,等着浪尖托举呢。”丛风说。
  方与宣听笑了,这个时机实在是恰到好处,此时不追问,往后就难开口了。他觑了眼丛风的神情,问道:“你跟你两个弟弟关系如何啊?”
  “不怎么样。你不是都见过了?”
  “我看他们对你挺好呢。”方与宣撑着脑袋歪头看他。
  丛风喝着他那瓶橙汁,别有深意地抛回一句话:“那你觉得他俩怎么样?”
  方与宣转了转眼珠:“小少爷不亲,小宇随你。”
  “看人挺准。”丛风这回没再顾左右而言他,“都不是亲的,我和小宇九岁时候被丛家收养的。”
  得了想知道的答案,方与宣却没觉得多满足,之前已经猜到大半,此时听着还是不落忍,舌根里发苦,想着要说些什么,却见丛风神情轻松,径直把那口锅端起来,起身走向厨房,转移了话题:“下次我带个碗来行吧,别拿锅吃了,喂狗呢?”
  方与宣又想笑了:“还有下次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