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2 / 3)
“鱼先生走了。”
明绰意外地抬起头:“走哪儿去了?”
“出府了。”阴青蘅声音更小,露出了些许为难的神色,“将军做的主,拿了一笔钱,将鱼先生打发出去了。”
第171章
袁綦推门进来的时候,明绰刚把头上的步摇拆下来,听见动静,抬眼从镜中看了他一眼。阴青蘅马上从长公主身边起来,几个围着伺候的婢女看见了她使的眼色,也赶紧跟着站起来,微微屈膝,行礼告退。
袁綦站在明绰房间门口,微微侧身等阴青蘅她们先退下,人走空了也没近前来,姿态十分恭敬。明绰就没忍住在心里冷笑了一声,看来他也知道她会不高兴。
但她垂了眼,神色淡淡的,没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只把步摇塞进了妆奁的小抽屉里,站起来主动朝他走过去。
“去哪儿了?”明绰绕到他身后,给他脱外袍,“还想等你一起用饭,满府里找不着你人。”
袁綦似是意外她这个态度,有一瞬间的怔愣,但还是顺着她把自己的外袍脱了下来,一边回:“父亲叫我去了一趟。”
“又有什么事?”明绰给他把外袍挂起来,又折回去,仍跟没事儿人似的,抓了他的手给他拆束袖。
袁綦还是看着她,竟没回答。
这都是很平常的妻子招呼回来的丈夫的举动,但明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样的表现了,反正他方才回来,听见府里人传话说长公主在找他的时候,确实没想到等着的会是他的妻子。
袁綦手腕轻轻一晃,配合着从束袖里脱出来,反问她:“你今日没入宫吗?”
自从加封镇国长公主,明绰每天也就早上那一点儿时间是在公主府里的,打发完那些人,她往往要亲自去尚书台。若是无事,中午就能回来,若是有事,议起来就没个准了。长公主和尚书令经常意见不合,争论起来是常事,能及时回来的情况屈指可数,就是回来了,也往往要召谢维来议事。
但无论她午饭是不是能回公主府用,事毕了是一定要进宫的。不只是看陛下,还要去看建安王。那孩子还是由裴贵嫔照顾着,裴贵嫔没有强势的母家撑腰,没有什么犹豫就投靠了长公主,如今孩子的开蒙、起居,其实都是长公主说了算。
有些时候一耽搁,宫门关了,她就直接留在宫里,根本都不回来。
她突然说今晚在家等他吃饭,倒把袁綦听愣了。
明绰又给他解身上挂的配饰:“你是不是觉得我近日冷落了你?”
袁綦便又沉默了。
他刚从益州回来的时候是搬回了明绰房里的。但当时桓宜华私下里问了罗太医,不知道长公主这个身体以后还能不能有孩子。罗太医又说不好讲,只是小产毕竟伤身,最好还是再休养一年。桓宜华心疼明绰,跟袁綦说了,袁綦就自己去了另一间房住。后来陛下突然病重,长公主又一直在宫中侍疾,自那时起,他就没再来过妻子房中。
“没有。”袁綦牵了牵嘴角,轻轻握了握明绰的手,“我知道你
有要紧的事。”
明绰抬头看了他一眼,嘴角有一点儿想笑出来,但又忍着的表情。她听说是袁綦把鱼先生打发走的时候,就大概想到他是为了什么。当时那一刻,心里是恼火的,只是不至于那么恼火。按照袁綦从前捅姜逯的性子,这次都算客气的了,到底是有长进。
明绰轻轻地把手抽了回来,转身把他的束袖和玉佩什么的都到床头收好,又问了一遍:“大将军叫你回去有什么事?”
袁綦也没瞒她:“父亲想让我给丰喜县侯的儿子安排个录事参军。”
明绰闻言就笑了一声,袁增的动作还真是快。
“这点事儿还要找你?”明绰回头问他,“大将军自己办不了吗?”
袁綦就补了一句:“益州录事参军。”
明绰“哦”了一声,听懂了。
袁綦的都督府其实是设在成都的,只是因为他同时是驸马,战事平了,益州自有刺史,陛下才特许他留驻京师,陪伴长公主。录事参军已经是个不太要紧的文职了,益州录事参军,还在建康,那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这不是个做实事的。就像早上明绰对敬漪澜说的那样,不过是让人知道,宋询以后就是袁氏门下,去王家说亲的时候方便些。 ↑返回顶部↑
明绰意外地抬起头:“走哪儿去了?”
“出府了。”阴青蘅声音更小,露出了些许为难的神色,“将军做的主,拿了一笔钱,将鱼先生打发出去了。”
第171章
袁綦推门进来的时候,明绰刚把头上的步摇拆下来,听见动静,抬眼从镜中看了他一眼。阴青蘅马上从长公主身边起来,几个围着伺候的婢女看见了她使的眼色,也赶紧跟着站起来,微微屈膝,行礼告退。
袁綦站在明绰房间门口,微微侧身等阴青蘅她们先退下,人走空了也没近前来,姿态十分恭敬。明绰就没忍住在心里冷笑了一声,看来他也知道她会不高兴。
但她垂了眼,神色淡淡的,没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只把步摇塞进了妆奁的小抽屉里,站起来主动朝他走过去。
“去哪儿了?”明绰绕到他身后,给他脱外袍,“还想等你一起用饭,满府里找不着你人。”
袁綦似是意外她这个态度,有一瞬间的怔愣,但还是顺着她把自己的外袍脱了下来,一边回:“父亲叫我去了一趟。”
“又有什么事?”明绰给他把外袍挂起来,又折回去,仍跟没事儿人似的,抓了他的手给他拆束袖。
袁綦还是看着她,竟没回答。
这都是很平常的妻子招呼回来的丈夫的举动,但明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样的表现了,反正他方才回来,听见府里人传话说长公主在找他的时候,确实没想到等着的会是他的妻子。
袁綦手腕轻轻一晃,配合着从束袖里脱出来,反问她:“你今日没入宫吗?”
自从加封镇国长公主,明绰每天也就早上那一点儿时间是在公主府里的,打发完那些人,她往往要亲自去尚书台。若是无事,中午就能回来,若是有事,议起来就没个准了。长公主和尚书令经常意见不合,争论起来是常事,能及时回来的情况屈指可数,就是回来了,也往往要召谢维来议事。
但无论她午饭是不是能回公主府用,事毕了是一定要进宫的。不只是看陛下,还要去看建安王。那孩子还是由裴贵嫔照顾着,裴贵嫔没有强势的母家撑腰,没有什么犹豫就投靠了长公主,如今孩子的开蒙、起居,其实都是长公主说了算。
有些时候一耽搁,宫门关了,她就直接留在宫里,根本都不回来。
她突然说今晚在家等他吃饭,倒把袁綦听愣了。
明绰又给他解身上挂的配饰:“你是不是觉得我近日冷落了你?”
袁綦便又沉默了。
他刚从益州回来的时候是搬回了明绰房里的。但当时桓宜华私下里问了罗太医,不知道长公主这个身体以后还能不能有孩子。罗太医又说不好讲,只是小产毕竟伤身,最好还是再休养一年。桓宜华心疼明绰,跟袁綦说了,袁綦就自己去了另一间房住。后来陛下突然病重,长公主又一直在宫中侍疾,自那时起,他就没再来过妻子房中。
“没有。”袁綦牵了牵嘴角,轻轻握了握明绰的手,“我知道你
有要紧的事。”
明绰抬头看了他一眼,嘴角有一点儿想笑出来,但又忍着的表情。她听说是袁綦把鱼先生打发走的时候,就大概想到他是为了什么。当时那一刻,心里是恼火的,只是不至于那么恼火。按照袁綦从前捅姜逯的性子,这次都算客气的了,到底是有长进。
明绰轻轻地把手抽了回来,转身把他的束袖和玉佩什么的都到床头收好,又问了一遍:“大将军叫你回去有什么事?”
袁綦也没瞒她:“父亲想让我给丰喜县侯的儿子安排个录事参军。”
明绰闻言就笑了一声,袁增的动作还真是快。
“这点事儿还要找你?”明绰回头问他,“大将军自己办不了吗?”
袁綦就补了一句:“益州录事参军。”
明绰“哦”了一声,听懂了。
袁綦的都督府其实是设在成都的,只是因为他同时是驸马,战事平了,益州自有刺史,陛下才特许他留驻京师,陪伴长公主。录事参军已经是个不太要紧的文职了,益州录事参军,还在建康,那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这不是个做实事的。就像早上明绰对敬漪澜说的那样,不过是让人知道,宋询以后就是袁氏门下,去王家说亲的时候方便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