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2 / 2)
袁綦克制了一下火气,又问了一遍:“先生要献给谁去?”
“谁来求,小人就献给谁。”
袁綦从牙缝里挤出来一句:“你没有别的画可以献了吗?”
鱼先生只是笑笑,没把袁綦的脸色放在心上:“小人只画这天下最美的女子。”
他使了个眼色,让人把画捡起来。仆役觑着袁綦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去捡被他掼在地上的画。鱼先生等他们都捡起来了,便十分敷衍地行了一礼,转身欲走。
袁綦一声低喝:“站住!”
——
“王勤的孙女?”
明绰从镜中看着敬漪澜,一句“王勤疯了?”险些脱口而出,好歹顾及了她的感受,没说出来。转念一想,就知道袁增在琢磨什么了。
他在陛下那边不得脸,长公主这头又咄咄逼人,自然是把所有的宝都押到平阳王身上了。平阳王虽有不足,但跟建安王比起来,他胜在已成年。两边相抵,平阳王就只剩下一个污点——宋家人。
明绰实在忍不住揣度,袁增是不是自己出身也不高,才不像建康其他世家那样根深蒂固地看不起宋家人。他要把王氏女说给宋询,那就是要把王勤拉到平阳王那头去。
但王勤会不会答应,还真的不好说。
明绰对王勤的了解不多。在她还小的时候,王氏的大宗是王诃那一支,王勤只是旁支,不太受族中的重视。但他格外争气,凭自己的才学进的尚书台,从度支曹的书掾做起,上手就是土地税收等等实务。明绰与他有限的几次交道下来,印象就是他很会算账,国家税入多少支出多少,直到今天他都是了然于胸,张口就来。萧盈给他的评价也是实干,谨慎。
王勤从前并不是一个谨慎的人。明绰记得,当年他只是因为认同谢太后的施政,深恐小皇帝冒进好战,废了这么多年与民休息政策的心血,就甘愿为谢太后联络朝臣,造萧盈的反。后来才变得谨慎了,都是感念陛下宽仁,不敢行差踏错。可是明绰总觉得,虽然他现在与尚书令同进退,但和桓廊那种只因长公主是女子便坚决抵抗的态度是不太一样的。
但说到底,这些跟他会不会支持平阳王没有什么关系。王勤要是聪明,就会像陈缙一样,虽然一心催陛下立储,但绝口不提议立谁。选谁即位,他都是辅政大臣,着急站队才会犯陛下的忌讳。
何必非要选平阳王呢?总不能是因为他也喜欢秧儿算数算得快吧?
明绰一时也不知道该作何反应,敬漪澜来跟她说这个,是要她想法子促成一二么?但又不像是她的为人。她只好看着敬漪澜的脸色,一面试探着:“王勤虽非王氏大宗,但王诃死了这么多年,王家最有出息的还是他。来日以公卿入太庙,宗祠都要从他这里重立,是不是大宗倒也不算什么。这是门好亲事,你也能放心询儿……”
她话还没说完,敬漪澜就了然地一笑:“询儿有什么资格挑人家是不是大宗?”
“话也不是这么说。”明绰叹了口气,“你也别让这些世家们吓住了,真正百世流芳的都死在前朝啦,如今在建康门第煊赫的,往上数,谁知道是哪里蹦出来滥竽充数的?询儿毕竟是平阳王的兄长,他若能娶王氏女,等到了你的孙辈,就不会有人这么看不起宋氏了——远的不说,你看大将军他们家,也不见得真的是淮梁袁氏后人,如今不也是……”
“袁家有今日,靠的是他父子三人平边拓土的军功,不是他们宣称自己是淮梁袁氏。”
敬漪澜心里明镜儿似的,这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当初宋询跟他那些狐朋狗友在酒馆欺负袁韶音,让袁綦碰上了。袁綦收拾他们轻松得跟玩儿似的,宋询能跟袁家谁比啊?他连这个锦都没有,添花又有什么用呢?
“询儿现在文不成武不就,王勤就是想站在秧儿这一头,也看不上他。”敬漪澜说得十分直白,就跟那不是她亲儿子似的,“大将军若要促成此事,只能先为询儿求官。”
明绰马上松了口气,终于听明白了来意:“我以为什么事儿呢……”
敬漪澜把脸一板,明明白白道:“我不是来跟你卖我的情面的。我是来告诉你,万不可给询儿官做。”
明绰让她说得愣了愣:“可是……”
“你是知道我的,”敬漪澜看着她,“当初我也是亲口答应了宜华,秧儿不会去争这个大位,不会让韶音跟着朝不保夕……”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PeC.html" title="蕉三根" target="_blank">蕉三根
↑返回顶部↑
“谁来求,小人就献给谁。”
袁綦从牙缝里挤出来一句:“你没有别的画可以献了吗?”
鱼先生只是笑笑,没把袁綦的脸色放在心上:“小人只画这天下最美的女子。”
他使了个眼色,让人把画捡起来。仆役觑着袁綦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去捡被他掼在地上的画。鱼先生等他们都捡起来了,便十分敷衍地行了一礼,转身欲走。
袁綦一声低喝:“站住!”
——
“王勤的孙女?”
明绰从镜中看着敬漪澜,一句“王勤疯了?”险些脱口而出,好歹顾及了她的感受,没说出来。转念一想,就知道袁增在琢磨什么了。
他在陛下那边不得脸,长公主这头又咄咄逼人,自然是把所有的宝都押到平阳王身上了。平阳王虽有不足,但跟建安王比起来,他胜在已成年。两边相抵,平阳王就只剩下一个污点——宋家人。
明绰实在忍不住揣度,袁增是不是自己出身也不高,才不像建康其他世家那样根深蒂固地看不起宋家人。他要把王氏女说给宋询,那就是要把王勤拉到平阳王那头去。
但王勤会不会答应,还真的不好说。
明绰对王勤的了解不多。在她还小的时候,王氏的大宗是王诃那一支,王勤只是旁支,不太受族中的重视。但他格外争气,凭自己的才学进的尚书台,从度支曹的书掾做起,上手就是土地税收等等实务。明绰与他有限的几次交道下来,印象就是他很会算账,国家税入多少支出多少,直到今天他都是了然于胸,张口就来。萧盈给他的评价也是实干,谨慎。
王勤从前并不是一个谨慎的人。明绰记得,当年他只是因为认同谢太后的施政,深恐小皇帝冒进好战,废了这么多年与民休息政策的心血,就甘愿为谢太后联络朝臣,造萧盈的反。后来才变得谨慎了,都是感念陛下宽仁,不敢行差踏错。可是明绰总觉得,虽然他现在与尚书令同进退,但和桓廊那种只因长公主是女子便坚决抵抗的态度是不太一样的。
但说到底,这些跟他会不会支持平阳王没有什么关系。王勤要是聪明,就会像陈缙一样,虽然一心催陛下立储,但绝口不提议立谁。选谁即位,他都是辅政大臣,着急站队才会犯陛下的忌讳。
何必非要选平阳王呢?总不能是因为他也喜欢秧儿算数算得快吧?
明绰一时也不知道该作何反应,敬漪澜来跟她说这个,是要她想法子促成一二么?但又不像是她的为人。她只好看着敬漪澜的脸色,一面试探着:“王勤虽非王氏大宗,但王诃死了这么多年,王家最有出息的还是他。来日以公卿入太庙,宗祠都要从他这里重立,是不是大宗倒也不算什么。这是门好亲事,你也能放心询儿……”
她话还没说完,敬漪澜就了然地一笑:“询儿有什么资格挑人家是不是大宗?”
“话也不是这么说。”明绰叹了口气,“你也别让这些世家们吓住了,真正百世流芳的都死在前朝啦,如今在建康门第煊赫的,往上数,谁知道是哪里蹦出来滥竽充数的?询儿毕竟是平阳王的兄长,他若能娶王氏女,等到了你的孙辈,就不会有人这么看不起宋氏了——远的不说,你看大将军他们家,也不见得真的是淮梁袁氏后人,如今不也是……”
“袁家有今日,靠的是他父子三人平边拓土的军功,不是他们宣称自己是淮梁袁氏。”
敬漪澜心里明镜儿似的,这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当初宋询跟他那些狐朋狗友在酒馆欺负袁韶音,让袁綦碰上了。袁綦收拾他们轻松得跟玩儿似的,宋询能跟袁家谁比啊?他连这个锦都没有,添花又有什么用呢?
“询儿现在文不成武不就,王勤就是想站在秧儿这一头,也看不上他。”敬漪澜说得十分直白,就跟那不是她亲儿子似的,“大将军若要促成此事,只能先为询儿求官。”
明绰马上松了口气,终于听明白了来意:“我以为什么事儿呢……”
敬漪澜把脸一板,明明白白道:“我不是来跟你卖我的情面的。我是来告诉你,万不可给询儿官做。”
明绰让她说得愣了愣:“可是……”
“你是知道我的,”敬漪澜看着她,“当初我也是亲口答应了宜华,秧儿不会去争这个大位,不会让韶音跟着朝不保夕……”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PeC.html" title="蕉三根" target="_blank">蕉三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