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陛下这句话,袁煦方才当庭写的和离书,桓宜华也签了。天子见证,以后无论是桓家和袁家谁有意见,都已经是板上钉钉,推不翻了。桓宜华把幼子过继之后,就连夫家的财产也不要,只要求把她带来的嫁妆带回去。但陛下在这里看着,袁煦也没这个脸,所以半爿身家都在和离书里,全交给了她。
  拿了这份和离书,桓宜华才愿意跟袁煦一起暂时回到袁府。她不能这样不明不白地一直在外面,有进门礼,自然也要有出门礼。娘家要来接她,光明正大地带着那些财产从袁家出去,表明他们是“相和而去”,桓宜华并无过错,日后也不许有人以此相辱。
  所以明绰刚才派了人去通知桓湛,又让袁綦陪着回去,以防袁增不高兴起来,再生事端。
  “陛下如此出其不意,”明绰叹了口气,“大将军和尚书令会怎么想?”
  一朵桂花就在她说话间落了下来,坠在她鬓间。萧盈就像没听见这个问题,伸手为她轻轻一拂。那小小的桂花被他拂去了,他也没舍得把手放下,就这样留恋地在明绰的鬓角抚了抚。
  “我算是一个明君吗?”萧盈突然问她。
  明绰“嗯?”了一声,不知道这话从何而来。
  萧盈终于把手放下:“你曾经说过,我‘以后一定是个明君’。”
  明绰的表情告诉他,她已经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这话了。但平心而论,萧盈当政的这二十年,大雍国富力强,朝局清明,法度严明,佛寺无限膨胀的势头也被遏制。民间轻徭薄赋,农桑兴盛,商贸通畅。虽偶有天灾人祸,但百姓整体上还是安居乐业,人口也得到了大幅的增长,称得上是治世。
  青史一笔,当有河清海晏之誉。
  可是她不喜欢萧盈这样问她。她也不喜欢萧盈今天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他好像是来告别的,可是他明明身体已经好起来了,明明还答应过,他至少要比乌兰徵命长。明绰说不出话,只是落泪:“你不要这样好不好?”
  萧盈抬起手,非常耐心地抹去了她的眼泪,又道:“我近日总在想太父。”
  明绰一怔,没想到他会突然提起谢郯。
  “我总在想,他泉下有知,会怎么说呢?”
  谢郯走的时候,萧盈没有太多的感觉,当时的局势千钧一发,萧盈没什么精神分出来去体会这个老人的离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一转眼二十年,反而越到自己觉得身体不行了的时候,才越是想起他。
  他有辜负谢郯的期望吗?这样的治世,是谢郯所希望的吗?
  “有的时候,做得不好,我就觉得他在看着我,我心里就慌……”
  明绰不怎么信的样子:“你也会慌吗?”
  “会啊。”萧盈叹了口气,“盐政出了乱子,青州造反的时候,我就感觉,太父在用那种眼神看着我……”
  他绷起脸,模仿当年谢郯的样子。学得一点都不像,但是明绰还是没忍住笑出了声。
  “青州之乱也好些年了。”明绰安慰他,“你翻来找去,也就这么一件事儿好心虚。想想大燕,隔三差五就是叛乱……”
  萧盈便拍拍她的手背:“大燕立国不久,人心不服,在所难免。不好这样比较。”
  这话倒是像当年明绰在方千绪面前给乌兰徵开脱的口气,可是从萧盈嘴里说出来,她就觉得五味杂陈。
  萧盈显然还有话没说完,又叹出来了一口气:“做了一辈子的明君,有什么意思呢?”
  他早该废了谢星娥,那么明绰就不会失去她的孩子,可是他选择了做明君。他早该答应袁綦的和离,那么楚氏就不会死,可是他又选择了做明君。长公主议政,内外都该她说话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做明君。
  谢郯当年要求他,公正,勤勉,仁爱,善纳谏言,要他把国家放在自己前面……萧盈都做到了,命不久矣了才突然意识到,他为什么还在按照谢郯的要求活着?谢郯对他,到底是仇大于恩,还是恩大于仇?
  “我又不是萧氏子孙。”萧盈笑起来,觉得很荒谬似的,“到了地下,你家列祖列宗不见得说我一句好吧?”
  明绰不知道他到底在说什么了,只觉得有点儿被他吓住,担忧地抓了他的手。萧盈又道:“溦溦,我选不出来。”
  “选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