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2 / 2)
要平安回来。我和孩子会等你。我要以前那个少将军回来。好几句话同时在明绰舌尖上滚过去,但她一个字也没说出来。袁綦还是看着她,然后他突然往回走了几步,一下子把明绰搂进了怀里。他抱得好紧,恨不得要把她揉进自己的骨肉里。明绰被他抱得快要喘不上气,两只手下意识地环上了他的腰,被迫仰起了脸,一行眼泪无声地滑下来,迅速落进她的鬓发里,没有被袁綦发现。
第二日,圣旨便下达。复袁綦为骠骑将军,敕封镇南将军兼都督益州军事。桓湛与谢运皆受召回京,不日,兵发西南。
第156章
建康一入冬,萧盈就又病了。
现在明绰怀着身子,萧盈就没让她进宫来,怕过了病气给她。倒是萧秧现在长大懂事,知道主动地去含清宫里侍疾。侍候了没几天,含清宫里便突然单独召见了袁煦。召见了又没什么事儿要议,就是跟他拉扯些家常,谈论儿女,把袁煦说得一头雾水,诚惶诚恐。
萧盈也是好多年没有跟袁煦这样不论君臣了,迂回了半天,才总算把话说出来——儿子求到他跟前了,想娶袁家的大姑娘。
萧盈对袁韶音当然没有什么意见。她刚出生的时候,袁煦奉了皇命一直在荆州驻守,萧盈就觉得有些亏欠了桓宜华。他也知道桓殷小气,桓家不肯来照看,那会儿就特意出过几次宫,让桓湛陪着去看过她们母女——他比袁煦还更早抱过袁韶音呢。
后来他自己有了玉含,就一直想着让袁韶音进宫来陪着他的女儿,就像袁煦当年陪伴过他一样。但是玉含没活下来,萧盈就再也不提了。他后来也没什么机会见到袁韶音了,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儿。
袁煦听到这里就垂头叹气,陛下这些年已经很少提及早夭的平康公主,但那始终是他心里一道疤。当年陪他喝过的酒,流过的眼泪,仍历历在目。
两人说到这会儿才终于不像是君臣之间的奏对。萧盈跟袁煦说了实话,他没马上答应儿子,就是还想给袁煦一个拒绝的机会——毕竟,秧儿多少还是有些不正常的,他不想一道旨意下来,毁了韶音一辈子。
萧盈都这么说了,袁煦感动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当即一口答应下来。萧盈却只是笑着摆摆手,让他回家去问问夫人的意思,再来答复。
“你夫人的脾气可不是好相与的。”萧盈跟他开玩笑,“韶音是她的心尖上的肉,你要是问都不问她,她可跟你没完。”
袁煦似是抱怨:“宜华现在整天都在公主府,臣也得见得着她。”
萧盈微怔,随即也笑了笑:“她做大嫂也够尽心了。”
就为着这句话,年前陛下突然又给了桓宜华封赏。当年谢太后谋反之时,她以家书为陛下筹谋,因救驾有功,已赚了个诰命在身。如今萧盈又加封了她一个“清河君夫人”,赐食邑清河县,是她一人独享,与她丈夫无关。朝中所有官眷,没有一个人有她这份殊荣。
旨意下得很突然,但明绰一听就明白了。萧盈这是软着来,先讨好桓宜华。皇兄这个人吧,他想让别人不舒服的时候,能把人磨死,可他愿意讲情面的时候,又当真事无巨细,如春风化雨。
别人可能还不明白,但袁增已是明白了。陛下摆出这样的姿态,还不是为了平阳王吗?看陛下不动声色的,其实拳拳爱子之心,还是掩不住啊。袁增琢磨了半天,又觉得平阳王也未必就不能承继大统——退一步来讲,就算平阳王当真心智不全,那对袁家来说,不是更好掌控吗?若是日后萧稷登位,便宜的是他谢聿啊,对袁家有什么好处?
他上次回来,已经在特意在孙女面前试探了一回。袁韶音哪里藏得住事儿,早让他都看在眼里了。既然如此,袁增便把桓宜华叫来,以完全不容推拒的口吻,让她准备送女儿出嫁。
桓宜华对此的回应是带着女儿一起搬进了公主府,只说她做大嫂的,要照顾着弟媳的胎。
她知道女儿心里有萧秧,也知道陛下是给她颜面,她不能不知好歹。可是她也看出了袁增的心思,她就是不愿意让女儿卷入夺嫡之争,不愿意让她成为袁家攀至权力顶峰的另一块砖。
袁韶音不懂母亲的心,跟她闹起了脾气。明绰看在眼里,也无从劝起。桓宜华这样的态度,弄得敬漪澜也十分尴尬,甚至对儿子发了火,质问他为什么自作主张去求了父皇。明绰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一时也是愁云惨雾。
转眼僵持到了年下,今年萧盈病得反复,年节的宫宴都取消了,就没让长公主进宫。明绰本是要在公主府简单办一席就罢了,可是袁识亲自上了门,来请母亲、婶娘和姐姐回家过年去。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PeC.html" title="蕉三根" target="_blank">蕉三根
↑返回顶部↑
第二日,圣旨便下达。复袁綦为骠骑将军,敕封镇南将军兼都督益州军事。桓湛与谢运皆受召回京,不日,兵发西南。
第156章
建康一入冬,萧盈就又病了。
现在明绰怀着身子,萧盈就没让她进宫来,怕过了病气给她。倒是萧秧现在长大懂事,知道主动地去含清宫里侍疾。侍候了没几天,含清宫里便突然单独召见了袁煦。召见了又没什么事儿要议,就是跟他拉扯些家常,谈论儿女,把袁煦说得一头雾水,诚惶诚恐。
萧盈也是好多年没有跟袁煦这样不论君臣了,迂回了半天,才总算把话说出来——儿子求到他跟前了,想娶袁家的大姑娘。
萧盈对袁韶音当然没有什么意见。她刚出生的时候,袁煦奉了皇命一直在荆州驻守,萧盈就觉得有些亏欠了桓宜华。他也知道桓殷小气,桓家不肯来照看,那会儿就特意出过几次宫,让桓湛陪着去看过她们母女——他比袁煦还更早抱过袁韶音呢。
后来他自己有了玉含,就一直想着让袁韶音进宫来陪着他的女儿,就像袁煦当年陪伴过他一样。但是玉含没活下来,萧盈就再也不提了。他后来也没什么机会见到袁韶音了,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儿。
袁煦听到这里就垂头叹气,陛下这些年已经很少提及早夭的平康公主,但那始终是他心里一道疤。当年陪他喝过的酒,流过的眼泪,仍历历在目。
两人说到这会儿才终于不像是君臣之间的奏对。萧盈跟袁煦说了实话,他没马上答应儿子,就是还想给袁煦一个拒绝的机会——毕竟,秧儿多少还是有些不正常的,他不想一道旨意下来,毁了韶音一辈子。
萧盈都这么说了,袁煦感动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当即一口答应下来。萧盈却只是笑着摆摆手,让他回家去问问夫人的意思,再来答复。
“你夫人的脾气可不是好相与的。”萧盈跟他开玩笑,“韶音是她的心尖上的肉,你要是问都不问她,她可跟你没完。”
袁煦似是抱怨:“宜华现在整天都在公主府,臣也得见得着她。”
萧盈微怔,随即也笑了笑:“她做大嫂也够尽心了。”
就为着这句话,年前陛下突然又给了桓宜华封赏。当年谢太后谋反之时,她以家书为陛下筹谋,因救驾有功,已赚了个诰命在身。如今萧盈又加封了她一个“清河君夫人”,赐食邑清河县,是她一人独享,与她丈夫无关。朝中所有官眷,没有一个人有她这份殊荣。
旨意下得很突然,但明绰一听就明白了。萧盈这是软着来,先讨好桓宜华。皇兄这个人吧,他想让别人不舒服的时候,能把人磨死,可他愿意讲情面的时候,又当真事无巨细,如春风化雨。
别人可能还不明白,但袁增已是明白了。陛下摆出这样的姿态,还不是为了平阳王吗?看陛下不动声色的,其实拳拳爱子之心,还是掩不住啊。袁增琢磨了半天,又觉得平阳王也未必就不能承继大统——退一步来讲,就算平阳王当真心智不全,那对袁家来说,不是更好掌控吗?若是日后萧稷登位,便宜的是他谢聿啊,对袁家有什么好处?
他上次回来,已经在特意在孙女面前试探了一回。袁韶音哪里藏得住事儿,早让他都看在眼里了。既然如此,袁增便把桓宜华叫来,以完全不容推拒的口吻,让她准备送女儿出嫁。
桓宜华对此的回应是带着女儿一起搬进了公主府,只说她做大嫂的,要照顾着弟媳的胎。
她知道女儿心里有萧秧,也知道陛下是给她颜面,她不能不知好歹。可是她也看出了袁增的心思,她就是不愿意让女儿卷入夺嫡之争,不愿意让她成为袁家攀至权力顶峰的另一块砖。
袁韶音不懂母亲的心,跟她闹起了脾气。明绰看在眼里,也无从劝起。桓宜华这样的态度,弄得敬漪澜也十分尴尬,甚至对儿子发了火,质问他为什么自作主张去求了父皇。明绰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一时也是愁云惨雾。
转眼僵持到了年下,今年萧盈病得反复,年节的宫宴都取消了,就没让长公主进宫。明绰本是要在公主府简单办一席就罢了,可是袁识亲自上了门,来请母亲、婶娘和姐姐回家过年去。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PeC.html" title="蕉三根" target="_blank">蕉三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