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2 / 3)
虞思慢慢转了身,她看向了被丫鬟架住的乔氏,“给夫人梳洗装扮了,她这一身不像样子!”
丫鬟们忙
应下,赶紧架着乔氏离了正厅。
“明日一早出殡。”虞思再看向了卫氏和虞惠,“婶婶和堂弟送一送。”顿了顿,她慢慢让自己语气平静下来,接着道,“陛下不日凯旋,这种事情不可冲撞,故而不设那些仪仗祭拜,只卜吉时下葬即可。”
“都听太傅的。”卫氏如此回答。
身后的虞惠跟着点头:“是,都听太傅的。”
虞思缓缓吐出一口长气,不想再在这里多留,只道:“那这里就交给婶婶和堂弟,你们有什么事情去找董梁就行。”
.
离开正厅,虞思看到乔氏身边的丫鬟慌慌张张朝着青豫跑过去,青豫面露为难,但不敢上前来问她。
虞思脚步没有停下,她眼前一时是方才乔氏头上那张晃眼的麻布,一时是父兄葬礼上她发间闪闪发亮的银梅花簪。
乔氏那时对她说,母亲都不知道要怎么活下去了,母亲只剩你了。
可她什么都没剩下,这世上只有她一个人了。
.
第44章 化冻
这一仗的胜利对萧烈来说意义非凡。
他登基仓促,尽管地位上无人质疑,然而天下毕竟才一统不久,他这个继任的皇帝年轻又没有太多军功在身,便会有人看轻。
称帝谋反的祁应或者会说出千百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但追根到底不过就是看轻了萧烈。
北边大张旗鼓动兵与祁应勾结的鲜卑元氏自然也还是因为认定了萧烈这样的皇帝连中原都按不住,自然无法解决他们这些草原上的铁骑。
萧烈决定亲征之前听过大臣们的各种劝谏,他们对中原更看重,对北边用兵态度谨慎,对他亲自带兵更加是反对到底。
原因很简单,萧烈现在膝下无子,太后只他这一个儿子,若他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恐怕萧氏皇族要先生变,到那时候这一统江山的天齐恐怕是要立刻变得四分五裂。
他们不愿意冒险,宁可萧烈在京城安安稳稳当皇帝,甚至宁可用各种怀柔各种妥协去解决北边的祁氏与鲜卑,他们看得到萧烈面临的各种难题,但不愿意冒哪怕一丝风险。
但萧烈不那么想,他决定亲征之前与太后交谈了整整一夜。
.
最初太后是不同意他亲征的,太后道:“战场上刀剑无眼,若你有三长两短,叫我如何是好呢?我这辈子就你这么一个孩儿,你父亲意外走了,你忍心叫母亲孤零零一个人么?”
萧烈依偎在太后身边,他道:“为了母亲,我会平平安安回来。”
太后听着这话便只叹气:“只怪你父亲眼光太高,没给你早些娶妻生子,只怪你父亲走得太早,只怪他没良心,丢下我们孤儿寡母的。”话锋一转直接把责任丢给了已经死去的萧慎,太后认真看着自己的孩儿,“你的太傅回去了平城,还把那祁氏赶去了鲜卑,或者可以不必动兵,你只管支持你的太傅,叫你的太傅在前头和祁氏斗就是了。不管结果如何,祁氏和虞氏都会被削弱,到时候你黄雀在后,北边危机自然能解。”
萧烈却道:“这样争斗,却是苦了百姓,我不忍心叫百姓因为这样的事情受苦。”他看着太后的眼睛,“父亲那时候起兵,也是不希望生灵涂炭。”
太后沉默良久,终是妥协了,她道:“那便依着你吧!”顿了顿,她又道,“你只管放心带兵,京中我替你看着,你得平安回来。”
有了太后的承诺,朝中大臣也不再因此争吵,萧烈于是亲自带兵奔赴了平城,亲自前往草原,打了一场大大的胜仗。
他证明了自己与他的父亲一样骁勇善战,也表明了自己对叛逆之臣惩处的决心,他不会对这些人有任何妥协。 ↑返回顶部↑
丫鬟们忙
应下,赶紧架着乔氏离了正厅。
“明日一早出殡。”虞思再看向了卫氏和虞惠,“婶婶和堂弟送一送。”顿了顿,她慢慢让自己语气平静下来,接着道,“陛下不日凯旋,这种事情不可冲撞,故而不设那些仪仗祭拜,只卜吉时下葬即可。”
“都听太傅的。”卫氏如此回答。
身后的虞惠跟着点头:“是,都听太傅的。”
虞思缓缓吐出一口长气,不想再在这里多留,只道:“那这里就交给婶婶和堂弟,你们有什么事情去找董梁就行。”
.
离开正厅,虞思看到乔氏身边的丫鬟慌慌张张朝着青豫跑过去,青豫面露为难,但不敢上前来问她。
虞思脚步没有停下,她眼前一时是方才乔氏头上那张晃眼的麻布,一时是父兄葬礼上她发间闪闪发亮的银梅花簪。
乔氏那时对她说,母亲都不知道要怎么活下去了,母亲只剩你了。
可她什么都没剩下,这世上只有她一个人了。
.
第44章 化冻
这一仗的胜利对萧烈来说意义非凡。
他登基仓促,尽管地位上无人质疑,然而天下毕竟才一统不久,他这个继任的皇帝年轻又没有太多军功在身,便会有人看轻。
称帝谋反的祁应或者会说出千百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但追根到底不过就是看轻了萧烈。
北边大张旗鼓动兵与祁应勾结的鲜卑元氏自然也还是因为认定了萧烈这样的皇帝连中原都按不住,自然无法解决他们这些草原上的铁骑。
萧烈决定亲征之前听过大臣们的各种劝谏,他们对中原更看重,对北边用兵态度谨慎,对他亲自带兵更加是反对到底。
原因很简单,萧烈现在膝下无子,太后只他这一个儿子,若他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恐怕萧氏皇族要先生变,到那时候这一统江山的天齐恐怕是要立刻变得四分五裂。
他们不愿意冒险,宁可萧烈在京城安安稳稳当皇帝,甚至宁可用各种怀柔各种妥协去解决北边的祁氏与鲜卑,他们看得到萧烈面临的各种难题,但不愿意冒哪怕一丝风险。
但萧烈不那么想,他决定亲征之前与太后交谈了整整一夜。
.
最初太后是不同意他亲征的,太后道:“战场上刀剑无眼,若你有三长两短,叫我如何是好呢?我这辈子就你这么一个孩儿,你父亲意外走了,你忍心叫母亲孤零零一个人么?”
萧烈依偎在太后身边,他道:“为了母亲,我会平平安安回来。”
太后听着这话便只叹气:“只怪你父亲眼光太高,没给你早些娶妻生子,只怪你父亲走得太早,只怪他没良心,丢下我们孤儿寡母的。”话锋一转直接把责任丢给了已经死去的萧慎,太后认真看着自己的孩儿,“你的太傅回去了平城,还把那祁氏赶去了鲜卑,或者可以不必动兵,你只管支持你的太傅,叫你的太傅在前头和祁氏斗就是了。不管结果如何,祁氏和虞氏都会被削弱,到时候你黄雀在后,北边危机自然能解。”
萧烈却道:“这样争斗,却是苦了百姓,我不忍心叫百姓因为这样的事情受苦。”他看着太后的眼睛,“父亲那时候起兵,也是不希望生灵涂炭。”
太后沉默良久,终是妥协了,她道:“那便依着你吧!”顿了顿,她又道,“你只管放心带兵,京中我替你看着,你得平安回来。”
有了太后的承诺,朝中大臣也不再因此争吵,萧烈于是亲自带兵奔赴了平城,亲自前往草原,打了一场大大的胜仗。
他证明了自己与他的父亲一样骁勇善战,也表明了自己对叛逆之臣惩处的决心,他不会对这些人有任何妥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