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2 / 3)
她干活利索又贴心,是副热心肠,徐怀霜便使她将箐娘带来,让箐娘在昱曜斋念私塾,夜里就宿在后院,也好过来回奔波。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袁娘子惦记着徐怀霜的好,偶尔回庄子上,也要带上满满一麻袋杏子回来,好果子分给徐怀霜吃着玩,稍稍次一些的碾碎了酿酒。
绿树阴浓,蝉鸣惊眠,日复一日的新蝉迭起,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一晃迈进七月。
昱曜斋有书可租,极大限度满足了坊间一些手头拮据的年轻学生,世道便是如此,人人都想争一个念书的机会,从前是买书贵,现如今能租书,便都一窝蜂往昱曜斋里去了。
可这样的安排又变相地令其他书斋不满,有几位书斋老板仗着自己在正街开了许多年,便刻意在外头放出一些难听的话。
譬如说徐怀霜在扰乱行情,又譬如说徐怀霜身为大家闺秀,不过是在胡乱发散善心。
徐怀霜在几位出身贫寒的学生嘴里听了这样的话,也只暗窥几人衣袂上的补丁,不疾不徐道:
“扰乱行情?那可真谈不上,能买得起书的学生,不会租书与旁人共用,既不会租书,就不会往昱曜斋来了,能来昱曜斋的自然都是想租书的学生,既只能租书,又怎会往别的书斋去买书?做的本就不是同一批人的生意,怎叫扰乱行情?”
“发散善心?那更谈不上了,昱曜斋既能租书,便是为学生们提供帮助,若真要大发善心,昱曜斋何不改为送书?几位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读过来的,几位虽衣着贫寒,却肯花钱租书,足以见得几位心有盘算,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想必几位也愿凭自己的本事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几位学生本就如她所说,哪怕是家世贫寒,也保持本心,至少每日都在念书。
听她一席话顿觉很是有道理,对昱曜斋一连迭夸赞,租还过一轮书籍,忙不迭就往家里赶,期间遇上别的学生,也不忘将此话尽数告知。
一传十十传百,来昱曜斋租书的学生一如既往的多,其他书斋传出的那些难听言语,也就悄无声息淹没了。
租书的学生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少年男子,而来昱曜斋念私塾的,则是十岁以下的女孩子们。
下至四岁,上至十岁,因年龄差距有些大,徐怀霜托高梧巷徐家的西席寻了两位西席来,一位负责教授六岁以下的懵懂孩童,一位负责教授六岁以上开过蒙的孩童。
见势头正好,徐怀霜不免又思忖起日后的盘算,一来要考虑学生们年龄渐大,该再怎样区分开,二来又要考虑一些琐碎繁杂的事。
这日正值午晌,二位西席用过午膳便去了后院歇息,学生们也有一个时辰的午憩,二楼却隐隐传来压抑的嬉笑声。
徐怀霜轻步踩上木梯,细细一窥,才见学生们绕成一圈,将一位妹妹给围了起来。
有学生眼尖发现徐怀霜来
,忙竖起手指“嘘”了一声,笑嘻嘻朝她悄声道:“玉娘不知梦到什么,在梦里发笑呢!”
说来也巧,二楼这些学生里,最小的竟是周玉。
经上回的惊心动魄,周夫子夫妻对周玉已是到了恨不能就让她在眼皮子底下活动的地步,一面忧惘盯着周玉,一面也不忘蔡妙翎这位恩人。
自第一回带着周玉登门道谢后,每逢节气与节日便又会再送些节礼过去,赶上上回端午节,又带了周玉登门。
蔡妙翎虽娇蛮任性,但到底是心肠软,还是客气请周夫子夫妻进花厅坐,逗着周玉玩了片刻,便问:“你们这样带着她,如何好去书院教书?”
周夫子闻言苦笑,“没办法,我是真怕了,如今是每日赶着最早的时辰出城,又赶着宵禁回来,白日就是她母亲带着她。”
“这样岂非耽误事?”蔡妙翎听着连连拧眉,“城里私塾这样多,就没想给她送去?”
说到此节,蔡妙翎话音一顿,蓦然忆起曾听婢女说,徐怀霜开了间租书与私塾并存的书斋,她虽与徐怀霜谈不到一处,但心中却是记挂她先前帮过自己。
因此便向二人道:“你们可知徐四姑娘也开了私塾,我想你们也是不放心别的私塾的,但总是做这惊弓之鸟,总归是不妥的,倘或信得过,不如将玉娘送去她那。”
周夫子夫妻回家一合计,便将周玉送到了昱曜斋。
这厢周玉正歪在矮几上呼呼大睡,软嫩的腮肉紧紧贴着桌面,嘴角挂出一抹晶莹,时不时还哼笑两声。
徐怀霜一时兴致盎然,也不忍其他学生扰了周玉美梦,摆了摆手使她们去睡,自己持扇替周玉扇起风来。 ↑返回顶部↑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袁娘子惦记着徐怀霜的好,偶尔回庄子上,也要带上满满一麻袋杏子回来,好果子分给徐怀霜吃着玩,稍稍次一些的碾碎了酿酒。
绿树阴浓,蝉鸣惊眠,日复一日的新蝉迭起,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一晃迈进七月。
昱曜斋有书可租,极大限度满足了坊间一些手头拮据的年轻学生,世道便是如此,人人都想争一个念书的机会,从前是买书贵,现如今能租书,便都一窝蜂往昱曜斋里去了。
可这样的安排又变相地令其他书斋不满,有几位书斋老板仗着自己在正街开了许多年,便刻意在外头放出一些难听的话。
譬如说徐怀霜在扰乱行情,又譬如说徐怀霜身为大家闺秀,不过是在胡乱发散善心。
徐怀霜在几位出身贫寒的学生嘴里听了这样的话,也只暗窥几人衣袂上的补丁,不疾不徐道:
“扰乱行情?那可真谈不上,能买得起书的学生,不会租书与旁人共用,既不会租书,就不会往昱曜斋来了,能来昱曜斋的自然都是想租书的学生,既只能租书,又怎会往别的书斋去买书?做的本就不是同一批人的生意,怎叫扰乱行情?”
“发散善心?那更谈不上了,昱曜斋既能租书,便是为学生们提供帮助,若真要大发善心,昱曜斋何不改为送书?几位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读过来的,几位虽衣着贫寒,却肯花钱租书,足以见得几位心有盘算,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想必几位也愿凭自己的本事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几位学生本就如她所说,哪怕是家世贫寒,也保持本心,至少每日都在念书。
听她一席话顿觉很是有道理,对昱曜斋一连迭夸赞,租还过一轮书籍,忙不迭就往家里赶,期间遇上别的学生,也不忘将此话尽数告知。
一传十十传百,来昱曜斋租书的学生一如既往的多,其他书斋传出的那些难听言语,也就悄无声息淹没了。
租书的学生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少年男子,而来昱曜斋念私塾的,则是十岁以下的女孩子们。
下至四岁,上至十岁,因年龄差距有些大,徐怀霜托高梧巷徐家的西席寻了两位西席来,一位负责教授六岁以下的懵懂孩童,一位负责教授六岁以上开过蒙的孩童。
见势头正好,徐怀霜不免又思忖起日后的盘算,一来要考虑学生们年龄渐大,该再怎样区分开,二来又要考虑一些琐碎繁杂的事。
这日正值午晌,二位西席用过午膳便去了后院歇息,学生们也有一个时辰的午憩,二楼却隐隐传来压抑的嬉笑声。
徐怀霜轻步踩上木梯,细细一窥,才见学生们绕成一圈,将一位妹妹给围了起来。
有学生眼尖发现徐怀霜来
,忙竖起手指“嘘”了一声,笑嘻嘻朝她悄声道:“玉娘不知梦到什么,在梦里发笑呢!”
说来也巧,二楼这些学生里,最小的竟是周玉。
经上回的惊心动魄,周夫子夫妻对周玉已是到了恨不能就让她在眼皮子底下活动的地步,一面忧惘盯着周玉,一面也不忘蔡妙翎这位恩人。
自第一回带着周玉登门道谢后,每逢节气与节日便又会再送些节礼过去,赶上上回端午节,又带了周玉登门。
蔡妙翎虽娇蛮任性,但到底是心肠软,还是客气请周夫子夫妻进花厅坐,逗着周玉玩了片刻,便问:“你们这样带着她,如何好去书院教书?”
周夫子闻言苦笑,“没办法,我是真怕了,如今是每日赶着最早的时辰出城,又赶着宵禁回来,白日就是她母亲带着她。”
“这样岂非耽误事?”蔡妙翎听着连连拧眉,“城里私塾这样多,就没想给她送去?”
说到此节,蔡妙翎话音一顿,蓦然忆起曾听婢女说,徐怀霜开了间租书与私塾并存的书斋,她虽与徐怀霜谈不到一处,但心中却是记挂她先前帮过自己。
因此便向二人道:“你们可知徐四姑娘也开了私塾,我想你们也是不放心别的私塾的,但总是做这惊弓之鸟,总归是不妥的,倘或信得过,不如将玉娘送去她那。”
周夫子夫妻回家一合计,便将周玉送到了昱曜斋。
这厢周玉正歪在矮几上呼呼大睡,软嫩的腮肉紧紧贴着桌面,嘴角挂出一抹晶莹,时不时还哼笑两声。
徐怀霜一时兴致盎然,也不忍其他学生扰了周玉美梦,摆了摆手使她们去睡,自己持扇替周玉扇起风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