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2 / 4)
“荀氏族人,大多豁达明理,文若亦然。”
顾至安静而认真地听着,不置一言。
“文若与六叔家的从妹,自幼比旁人聪颖三分,更是心如明镜,对世间的一切都看得极为透彻。”
顾至曾听荀彧详细地介绍过族中的情况,记得家中的排序。
荀悦口中的六叔,指的是前任司空荀爽,被誉为“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荀慈明。
而他提到的从妹,应当就是荀爽之女,自缢而亡的荀采。
见荀悦同时说起荀彧与荀采,顾至若有所感,背脊僵硬了几分。
“世人只当我阿妹从一而终,不愿改嫁……并不知晓,我阿妹并非迂腐之人。”
提及往事,荀悦那平稳安然的声嗓多了几分沙哑,目中溢出伤痛,
“她所追寻的,并非是她的丈夫,而是她心中无法企及的愿景。”
她自幼敏而好学,学问才识不输于任何人,却只能囿于世俗之礼,被后宅琐事纠缠。
十七岁那年,她向着世道妥协了一次,嫁入阴家。丈夫死后,她在失去夫婿的悲痛短暂地获得自由,可在不久之后,她又被自己的父亲许给姓郭的鳏夫。
《后汉书》中写道,“采时尚丰少,常虑为家所逼[1]”。
在荀采的父亲又一次决定她的婚姻之前,她就已猜到这个结果,时刻为之忧虑,心结渐生。
“阿妹看得太过通透……也因此,无法从世俗与自我的纷争中获得解脱。”
她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只能决定自己的生死。
“文若心思澄明,对世间种种洞若观火,他与阿妹,何其相似。”
顾至袖中的手蓦然收紧。
“我只担心……文若会步上阿妹的后尘。”
第152章 对弈
荀悦所担心的这点, 何尝不是他一直以来的忧虑?
“一人为独,渺小如草芥,而天下洪流滔滔, 势不可挡。”
荀悦慨然而叹,
“以蚍蜉之力,如何能抵御洪流?”
可偏偏有一些远志之士,为了夙愿逆流而上,为了不随波逐流, 宁可被洪流吞噬。
“蚍蜉与独木的确无法抵御滔滔洪流,”
顾至倏然抬眼,眸中透着锐意,
“但若是合千万人之力, 用经过百炼的铁器, 铸造一艘可以容纳千人, 万人的大船,便可乘风破浪。”
“世间当真有这样的巨舸?”
荀悦低声嗫嗫,像是自问, 又像是在茫茫云烟中寻找一个渺茫未知的答案。 ↑返回顶部↑
顾至安静而认真地听着,不置一言。
“文若与六叔家的从妹,自幼比旁人聪颖三分,更是心如明镜,对世间的一切都看得极为透彻。”
顾至曾听荀彧详细地介绍过族中的情况,记得家中的排序。
荀悦口中的六叔,指的是前任司空荀爽,被誉为“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荀慈明。
而他提到的从妹,应当就是荀爽之女,自缢而亡的荀采。
见荀悦同时说起荀彧与荀采,顾至若有所感,背脊僵硬了几分。
“世人只当我阿妹从一而终,不愿改嫁……并不知晓,我阿妹并非迂腐之人。”
提及往事,荀悦那平稳安然的声嗓多了几分沙哑,目中溢出伤痛,
“她所追寻的,并非是她的丈夫,而是她心中无法企及的愿景。”
她自幼敏而好学,学问才识不输于任何人,却只能囿于世俗之礼,被后宅琐事纠缠。
十七岁那年,她向着世道妥协了一次,嫁入阴家。丈夫死后,她在失去夫婿的悲痛短暂地获得自由,可在不久之后,她又被自己的父亲许给姓郭的鳏夫。
《后汉书》中写道,“采时尚丰少,常虑为家所逼[1]”。
在荀采的父亲又一次决定她的婚姻之前,她就已猜到这个结果,时刻为之忧虑,心结渐生。
“阿妹看得太过通透……也因此,无法从世俗与自我的纷争中获得解脱。”
她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只能决定自己的生死。
“文若心思澄明,对世间种种洞若观火,他与阿妹,何其相似。”
顾至袖中的手蓦然收紧。
“我只担心……文若会步上阿妹的后尘。”
第152章 对弈
荀悦所担心的这点, 何尝不是他一直以来的忧虑?
“一人为独,渺小如草芥,而天下洪流滔滔, 势不可挡。”
荀悦慨然而叹,
“以蚍蜉之力,如何能抵御洪流?”
可偏偏有一些远志之士,为了夙愿逆流而上,为了不随波逐流, 宁可被洪流吞噬。
“蚍蜉与独木的确无法抵御滔滔洪流,”
顾至倏然抬眼,眸中透着锐意,
“但若是合千万人之力, 用经过百炼的铁器, 铸造一艘可以容纳千人, 万人的大船,便可乘风破浪。”
“世间当真有这样的巨舸?”
荀悦低声嗫嗫,像是自问, 又像是在茫茫云烟中寻找一个渺茫未知的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