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昂终于平复了凌乱的心跳,坐回原位。
  回想着曹操的处事作风与脾性,结合曹操对袁绍的态度,曹昂心中一冷,也终于明白顾至为何有此一问。
  “我不知将来会如何……但我不愿见到以私废公之事,更不愿因为个人的私欲,抛却过往的一切情谊。”
  比起因为个人情感而枉顾大局的行为,更加可怕的,是纵容个人的私欲,将过去的信念、旧情,乃至过去的自己,全都踩在底下。
  “若到那时……”
  所有的话语都被压在喉咙口,模糊得难以辨认,却又格外笃定。
  “我定会竭尽所能,极力制止。”
  曹昂略去了首尾的代指,但不管是他还是顾至,都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这一刻,他们像是在无形中立下了一个约定,达成了某个共识。
  “欲平祸乱,先要备好锋利的刀刃。大公子还需磨刀……才有从心所欲的机会。”
  曹昂颔首,捡起陶杯,拂去上面的尘埃。
  “今日多有叨扰。”
  曹昂恢复寻常的音量,将陶杯放在木案上。
  临走前,他似是有些迟疑,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了一句。
  “如今的先生,无论是神态还是行止,都与荀侍中相仿。想来……长久的相处,确实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些事。”
  这年头还没有什么“夫夫相”的说法,曹昂这话听起来就是随口一说,像是想到初见时顾至冷僻离群的行止,因为巨大的改变有感而发。
  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话听在顾至耳中,不免多了一些更深层的含义。
  直到曹昂离开,顾至还在想“夫夫相”这个问题。
  他不曾察觉自己与文若的行事有什么趋近之处……倒是饮食方面,因为总是在一起用饭,两人吃饭时的习惯与先后次序已调节一致,连吃饭的速度也相差不离。
  这个问题不过是一个短暂的插曲,很快就被顾至忘到脑后。
  曹操已占领冀州,下一步要向幽州进军。
  远在幽州的袁熙派人迎回袁绍的尸骸,找了一个叫陈琳的文官,写了一篇檄文痛骂曹操。
  曹操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找来谋士团,共议策略。
  “袁熙与乌桓勾结,想要借乌桓的兵力对抗我军。比起在青州驻军的袁谭,我军应当先行征讨袁熙,以免乌桓蹋顿的军队在北部为祸。”
  荀彧不疾不徐地分析战局,陈列敌我双方的优劣,为曹操提供攻敌的思路。
  一旁的郭嘉顺势补充:
  “乌桓首领蹋顿,骁勇善战,野心昭彰,定会借机生事。然而此人远居北地,只知骑射,不通布阵,更无远见之能。”
  “他自持地远,只当袁熙是供他操作的剑柄,对自身营地的防备反倒轻忽。若要向北征伐,或许可借道绕过幽州诸城,卒然击之,先讲蹋顿斩于马下。”
  曹操缓缓颔首,看向一语不发,仿佛若有所思的顾至。
  顾至像是没有察觉曹操的视线,仍然沉默地坐着,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模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