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2 / 2)
众工人早教这郑内官敲打过几回,此时听得这话,自知郑内官是存心要寻些明月绣庄的不是。一时之间,心下皆是不忿,却只敛声屏气,到底不敢言语。
方宝璎亦是强压火气,将一张脸绷得紧紧的,只把眼定在郑内官面上。
沈蕙娘听得郑内官相问,端端正正道个万福,温声道:诸位大人明鉴。原不是小庄懈怠轻慢,实是这市井一段,自有一番筋骨神韵。且容小的细细分说。
一面伸了指头,指点卷上一处民居砖瓦,说道:越州多有风雨,这砖瓦又颇有些年头。长久受那风吹雨打,自然不见个光洁如新的样子,正须用些暗沉色调,再使这般粗疏针脚绣来。旁处这般用色、用针的,原也依着这理儿。
一面又寻着一处贵人车马,上头缀了玉色细粉的,说道:小庄所绣市井一段,原少有这等富贵人事。领来的金玉粉儿,皆用在上头,作个点缀映衬的用处,教它与旁处有些分别,才更显出此处贵气、旁处朴素来。
一语未了,柳内官早是颔首道:沈管事此言在理。这般绣法,瞧着拙朴,然而细品之下,却是情真意切,颇有几分返璞归真的妙处。
眼见郑内官面上有些挂不住,潘知府连忙便要打圆场。
然而一旁方宝璎早是按耐不住,亦是近前一礼,只道:郑大人诸般提点,小庄自是感激在心,万不敢忘。只是虽蒙大人提点,小庄上下,却犹有些不明之处。今日列位大人在此,小的斗胆,还请郑大人赏脸,再与小庄指教一二。
说着,方宝璎便教个小工人,取了一册督工手记来,一壁翻动,一壁说道:三月廿九日,郑大人指点,这状元桥下一株红药,近旁野草太密,显不出它来。四月十五日,郑大人指点,那处野草太疏,空落落的。
又翻过几页去,续道:四月初十日,郑大人指点,这越河上一条小舟,上头船家五官太实,少些烟水韵致。四月廿一日,郑大人指点,这船家五官太虚,端的敷衍潦草。
说毕,她又是一礼,只不轻不重道:请郑大人指点,这金口玉言,小庄该拣哪一日的听来?
那郑内官见了这册子,又听过方宝璎夹枪带棒一番话,那满面上和气辞色,早是僵了三分。
不待郑内官开言,一旁柳内官却是缓缓说道:方少东家心细如发,这督工册子,倒是周全。
说着,她便伸手接过那簿子,随意翻看一回,见得上头出勤、进度、领料诸事,乃至她与郑内官每回来时如何指点,竟都字迹工整、画押俱全,记得分毫不差。
她当下抬眼,将那冷电也似眼风,只往郑内官面上一扫,又道:郑大人心系这寿礼事务,连日废寝忘食,难免眼儿疲乏。明月绣庄这市井一段,依本官看来,端的活灵活现,正有些烟火气。那些个金玉珠粉,点缀几处富贵地儿便了,满满当当绣了上去,反倒匠气,失了真趣。
一面与潘知府问道:潘大人,你以为如何?
那潘知府何等乖觉,忙满面上堆下笑来,只道:二位大人高见,下官听来时,皆是在理。柳大人慧眼识真趣,郑大人心细如发丝,都是为着天家体面,为全了陛下一番孝心。
她话锋一转,又道:只是这真趣二字,原也是各花入各眼。郑大人与沈管事所求,虽有些相异之处,却也都是拳拳之心。依下官浅见,明月绣庄这番手艺,倒也别开生面,颇有几分古拙意趣。何况郑大人提点在前,沈管事领悟在后,如今这卷子瞧着鲜活生动,岂不正是两下里成全了?依下官看,这差事办得极好,极好!
那郑内官眼见着她两个一唱一和,满堂工人亦皆是暗藏不满,一时却生生又显出些笑意来,只道:既是这等说,原是我先前不识这返璞归真的好处。沈管事、方少东家,只须依着这法子做来,也便是了。
众人一时皆暗里舒了一口气,沈蕙娘与方宝璎亦是齐齐下拜谢礼。不一时,潘知府三个离了绣庄,众人便又欢欢喜喜动工,个个儿都添了十足劲头。
及至下昼时节,却又有一桩大事。
原来上任皇商将近届满,如今京城便又下了钧旨,要在这越州绣行里头,再遴选一家顶顶拔尖的,补入皇商名册。凡有心的,皆可备齐了货样、账册、身家文书,至府衙记名参选。
方明照既得了这消息,好不欢喜,当下教管事备齐了各样物事,亲自送至府衙去,将明月绣庄在那花名册上记了名,不在话下。 ↑返回顶部↑
方宝璎亦是强压火气,将一张脸绷得紧紧的,只把眼定在郑内官面上。
沈蕙娘听得郑内官相问,端端正正道个万福,温声道:诸位大人明鉴。原不是小庄懈怠轻慢,实是这市井一段,自有一番筋骨神韵。且容小的细细分说。
一面伸了指头,指点卷上一处民居砖瓦,说道:越州多有风雨,这砖瓦又颇有些年头。长久受那风吹雨打,自然不见个光洁如新的样子,正须用些暗沉色调,再使这般粗疏针脚绣来。旁处这般用色、用针的,原也依着这理儿。
一面又寻着一处贵人车马,上头缀了玉色细粉的,说道:小庄所绣市井一段,原少有这等富贵人事。领来的金玉粉儿,皆用在上头,作个点缀映衬的用处,教它与旁处有些分别,才更显出此处贵气、旁处朴素来。
一语未了,柳内官早是颔首道:沈管事此言在理。这般绣法,瞧着拙朴,然而细品之下,却是情真意切,颇有几分返璞归真的妙处。
眼见郑内官面上有些挂不住,潘知府连忙便要打圆场。
然而一旁方宝璎早是按耐不住,亦是近前一礼,只道:郑大人诸般提点,小庄自是感激在心,万不敢忘。只是虽蒙大人提点,小庄上下,却犹有些不明之处。今日列位大人在此,小的斗胆,还请郑大人赏脸,再与小庄指教一二。
说着,方宝璎便教个小工人,取了一册督工手记来,一壁翻动,一壁说道:三月廿九日,郑大人指点,这状元桥下一株红药,近旁野草太密,显不出它来。四月十五日,郑大人指点,那处野草太疏,空落落的。
又翻过几页去,续道:四月初十日,郑大人指点,这越河上一条小舟,上头船家五官太实,少些烟水韵致。四月廿一日,郑大人指点,这船家五官太虚,端的敷衍潦草。
说毕,她又是一礼,只不轻不重道:请郑大人指点,这金口玉言,小庄该拣哪一日的听来?
那郑内官见了这册子,又听过方宝璎夹枪带棒一番话,那满面上和气辞色,早是僵了三分。
不待郑内官开言,一旁柳内官却是缓缓说道:方少东家心细如发,这督工册子,倒是周全。
说着,她便伸手接过那簿子,随意翻看一回,见得上头出勤、进度、领料诸事,乃至她与郑内官每回来时如何指点,竟都字迹工整、画押俱全,记得分毫不差。
她当下抬眼,将那冷电也似眼风,只往郑内官面上一扫,又道:郑大人心系这寿礼事务,连日废寝忘食,难免眼儿疲乏。明月绣庄这市井一段,依本官看来,端的活灵活现,正有些烟火气。那些个金玉珠粉,点缀几处富贵地儿便了,满满当当绣了上去,反倒匠气,失了真趣。
一面与潘知府问道:潘大人,你以为如何?
那潘知府何等乖觉,忙满面上堆下笑来,只道:二位大人高见,下官听来时,皆是在理。柳大人慧眼识真趣,郑大人心细如发丝,都是为着天家体面,为全了陛下一番孝心。
她话锋一转,又道:只是这真趣二字,原也是各花入各眼。郑大人与沈管事所求,虽有些相异之处,却也都是拳拳之心。依下官浅见,明月绣庄这番手艺,倒也别开生面,颇有几分古拙意趣。何况郑大人提点在前,沈管事领悟在后,如今这卷子瞧着鲜活生动,岂不正是两下里成全了?依下官看,这差事办得极好,极好!
那郑内官眼见着她两个一唱一和,满堂工人亦皆是暗藏不满,一时却生生又显出些笑意来,只道:既是这等说,原是我先前不识这返璞归真的好处。沈管事、方少东家,只须依着这法子做来,也便是了。
众人一时皆暗里舒了一口气,沈蕙娘与方宝璎亦是齐齐下拜谢礼。不一时,潘知府三个离了绣庄,众人便又欢欢喜喜动工,个个儿都添了十足劲头。
及至下昼时节,却又有一桩大事。
原来上任皇商将近届满,如今京城便又下了钧旨,要在这越州绣行里头,再遴选一家顶顶拔尖的,补入皇商名册。凡有心的,皆可备齐了货样、账册、身家文书,至府衙记名参选。
方明照既得了这消息,好不欢喜,当下教管事备齐了各样物事,亲自送至府衙去,将明月绣庄在那花名册上记了名,不在话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