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蕙娘笑道:尽说痴话。你待我只好不曾掏心窝子,怎的还不好?
  方宝璎面颊一热,只往沈蕙娘身上一倚,说道:难为你晓得我的好处,那桃花酒且多与你赏两坛罢。
  正说笑间,车身猛地一晃,却是急急转向改道。
  众人唬了一跳,待车停稳了,方明照忙与那驾车的问道:好端端的,怎的倒这般行车?
  第三十八章
  那驾车的应道:东家宽谅,方才正碰着一队官府仪仗,好大排场,正迎面过来,小的这才避开了。
  方宝璎与沈桂娘听得这话,立时掀了车帘,探出脑袋张觑。
  但见那当街正道之上,正有好长一队人马浩荡行来。头里打着虎头牌,上书肃静回避。后头一顶官轿,前后簇拥着好些护卫、伴当,好不威风。
  方宝璎与沈桂娘看得咂舌,只问道:这等排场架势,却不知是何处来的贵人?
  方明照应道:瞧着倒像是京城里来的。
  众人瞧了一回,待那仪仗远了,方才打道回府。自有管家侍人接应,安顿行李,不在话下。
  歇息不过两日,便有府衙来人,递了潘知府亲下的文书,传召全城有字号的大绣庄东家、管事,皆往府衙议事,道是事关重大,不得延误。
  是日,方明照、沈蕙娘、方宝璎三个,皆打选衣帽齐整,迳往府衙中来。
  到那府衙二堂,只见夏银凤、王甲延、邱乙梅、赵丙涯等,越州绣行中有头面的人物,皆列座堂下。又有潘知府并两个面生的官员,皆端坐上首,满面肃然。
  众人见毕礼数,只听潘知府开言道:今日宣召列位前来,实乃奉得京中钧旨。如今正有一桩天大的体面差事,落在我们越州绣行头上。
  说着,示意众人瞧向旁的两位官员,只道:此乃宫中特使,郑内官、柳内官两位大人,皆在采办司当差走动。今奉陛下旨意,特为太后娘娘千秋圣寿,采办寿礼而来。
  那两个内官微微颔首,算是见礼。
  但见那郑内官约莫四十上下,面皮白净,细眉长目,隐含笑意,瞧来倒是亲和。
  那柳内官略年轻些,三十出头,容长脸儿,双眼含威,举止持重利落。
  只听柳内官道:太后娘娘原是越州出身,近年久居深宫,尤念故土诸般景致风物。值此圣寿节之际,陛下孝心,欲得一副《越州繁华图》绣品献入慈宁宫中,以慰娘娘思乡之情。此乃天家恩典,亦是尔等造化。
  潘知府接过来道:两月后便是圣寿节,眼下工期端的紧迫。何况此图须耗人力、工量,只多不少。依郑大人、柳大人之意,此绣品须得集越州绣行顶尖之力,各家通力合作,方能成就。
  众人听得这话,只道此番正是出头露脸、扬名立万的好时机,一时皆是心热不已。
  方明照、沈蕙娘、方宝璎彼此相看一回,亦是十分欢喜,跃跃欲试。
  忽见那夏银凤起身,越众而出,作礼道:郑大人、柳大人、潘大人说得在理,此事乃天家要务,正须各家齐心合力,各展所长。只是如今工期紧迫,事体繁杂,各家自顾自做来,只怕乱作一团,反而误事。须得在绣行中,寻个牵头的,承担指派、采买、督工诸务,倒还好办些。
  方明照、沈蕙娘、方宝璎听得这话,心中端如明镜一般,只道这夏员外倘或一日不捞油水,便断没个安生处。
  郑内官应道:夏员外所说,倒也在理。却不知这牵头承事的,哪一家担得?
  果不其然,那夏银凤满面堆下笑来,深深道个万福,只道:小的不才,斗胆自荐。承蒙天家恩典,此等体面差事,我品香绣庄忝列皇商之席,供奉内廷多年,深知宫中规制喜好。庄上针线物料,亦是最上等的。此番能为太后娘娘尽些心力,正是分内之事,万不应推辞。
  夏银凤一番话端的滴水不漏,又搬出皇商的名头作保,俨然已将这差事视作囊中之物。
  一旁王甲延、邱乙梅、赵丙涯几个,素来与她一个鼻子眼儿里出气的,也忙不迭出声附和。
  潘知府同两个采办司内官商议一回,那郑内官便是颔首道:品香绣庄既是越州绣行魁首,更位列皇商多年,想必正是技艺超群,根基深厚。此番由品香绣庄总揽承办之事,最为妥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