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2 / 3)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门帘一挑,方宝璎早提着个木头食盒进了屋子。
方明照落后进来,领着几个抬食盒的侍人,亦是笑道:夜半肚饥最是伤身,且快趁热用些宵夜,垫垫肚子罢。
几个侍人早将食盒打开来,四下里一时热气蒸腾,食香四溢。
只见里头盛着些三鲜馄饨,汤面上油花金黄;又有些杞子桂花糕,蒸得晶莹剔透;还并着几味小菜,色香俱全。
众人见了,好不欢喜,俱都停了针线,围拢过来,取些宵夜自用。
沈蕙娘正绣至要紧处,便是仍在那绣绷前头坐着,兀自埋头刺绣。
却听方宝璎笑道:好个针线痴子!你这鸟儿蝶儿的,绣了半日,可绣出几分仙气来不曾?
沈蕙娘搁了针线,抬眸瞧去,原是方宝璎正端了一碗馄饨,步至她身侧来。
不待她应话,方宝璎便舀起一个馄饨来,吹了一回,送至她唇边,说道:填饱肚子要紧,且快趁热用些。
沈蕙娘拗不过,就着她手吃了一个,一时面颊微热,伸手便要去接那碗,只道:有累宝妹,我自家吃来便是了。
方宝璎却将碗略移开些,偏不给她,只把眼向那绣绷上青鸟一睃,吃吃笑道:白教你绣了这半日!你瞧这鸟儿,这般呆头呆脑的,只知定定瞧着前头。由那蝶儿飞着,也不知看它一看!
旁的几个绣工听得这话,自是忍不住偷笑起来。
沈蕙娘登时通红了面皮,只道:好个促狭鬼,没得来编排我。你且将这馄饨与我,我自家吃了,也好紧着做活,早些家去。
方宝璎撇一撇嘴,倒真将那碗递与沈蕙娘。一面自家掇过个小杌子来,就在沈蕙娘身侧坐下,从鼻子里哼出一声来,说道:我且坐在此处监工,省得你躲懒误工,下值晚了,倒留我独个儿在房里,好是孤枕难眠。
一语未了,旁的几个绣工早是嗳哟起哄不迭。
沈蕙娘正自吃食,听她这般说话,险些不曾噎着,忙顺一口气儿,只嗔道:只顾浑说,愈发没句正经话了。且往那头吃糕去罢。
方宝璎却将脸一扭,只与那几个绣工道:列位且与我评评理,我怎的倒不正经?我这少东家亲来监工,竟不是一桩正经事么?
那几个绣工把眼风往两个中间扫过几回,笑得好不促狭,忙不迭应道:难为少东家体恤,监工正是应当。
方宝璎便又转面瞧沈蕙娘,只将眉一挑,笑嘻嘻道:蕙姐可听真了?监工原是我分内之事,懈怠不得。
沈蕙娘没奈何,只摇头轻笑一回,叹道:罢罢罢,由你便了。只是安静些,莫要扰了旁人才好。
方宝璎笑道:你便是躲懒要与我说话时,我也绝不肯与你应半个字。
良久,众人用罢夜宵,复又往绣绷前赶工。
沈蕙娘亦是重拈了银针,穿罢红线,绣那欲落青鸟喙尖的红蝶。
她余光中瞥见方宝璎盯着绣面,神色好生专注,不觉眉眼微弯,那心窝里,直软得春水相似。
四下里烛影摇曳,沈蕙娘却愈觉心安神定。
飞针走线间,那绣面红蝶,未落青鸟喙尖,却早落进沈蕙娘眼底心上。
且说那明月绣庄众人,如此点灯熬油,紧赶慢赶,贴着冬至前几日,便是将那三百件百福衣,皆齐齐整整做毕了,查验停当,入了箱笼。
捻指便到冬至正日,天色晴好,暖阳和煦。
巳牌时分,沈蕙娘与方宝璎领着些得力的伙计,押着三辆大车,走在前头。徐清徽与史琼兰也自家乘了一辆小车,缀在后头。
一队车马骨碌碌驶过青石板街,一迳往城南养济院中来。 ↑返回顶部↑
方明照落后进来,领着几个抬食盒的侍人,亦是笑道:夜半肚饥最是伤身,且快趁热用些宵夜,垫垫肚子罢。
几个侍人早将食盒打开来,四下里一时热气蒸腾,食香四溢。
只见里头盛着些三鲜馄饨,汤面上油花金黄;又有些杞子桂花糕,蒸得晶莹剔透;还并着几味小菜,色香俱全。
众人见了,好不欢喜,俱都停了针线,围拢过来,取些宵夜自用。
沈蕙娘正绣至要紧处,便是仍在那绣绷前头坐着,兀自埋头刺绣。
却听方宝璎笑道:好个针线痴子!你这鸟儿蝶儿的,绣了半日,可绣出几分仙气来不曾?
沈蕙娘搁了针线,抬眸瞧去,原是方宝璎正端了一碗馄饨,步至她身侧来。
不待她应话,方宝璎便舀起一个馄饨来,吹了一回,送至她唇边,说道:填饱肚子要紧,且快趁热用些。
沈蕙娘拗不过,就着她手吃了一个,一时面颊微热,伸手便要去接那碗,只道:有累宝妹,我自家吃来便是了。
方宝璎却将碗略移开些,偏不给她,只把眼向那绣绷上青鸟一睃,吃吃笑道:白教你绣了这半日!你瞧这鸟儿,这般呆头呆脑的,只知定定瞧着前头。由那蝶儿飞着,也不知看它一看!
旁的几个绣工听得这话,自是忍不住偷笑起来。
沈蕙娘登时通红了面皮,只道:好个促狭鬼,没得来编排我。你且将这馄饨与我,我自家吃了,也好紧着做活,早些家去。
方宝璎撇一撇嘴,倒真将那碗递与沈蕙娘。一面自家掇过个小杌子来,就在沈蕙娘身侧坐下,从鼻子里哼出一声来,说道:我且坐在此处监工,省得你躲懒误工,下值晚了,倒留我独个儿在房里,好是孤枕难眠。
一语未了,旁的几个绣工早是嗳哟起哄不迭。
沈蕙娘正自吃食,听她这般说话,险些不曾噎着,忙顺一口气儿,只嗔道:只顾浑说,愈发没句正经话了。且往那头吃糕去罢。
方宝璎却将脸一扭,只与那几个绣工道:列位且与我评评理,我怎的倒不正经?我这少东家亲来监工,竟不是一桩正经事么?
那几个绣工把眼风往两个中间扫过几回,笑得好不促狭,忙不迭应道:难为少东家体恤,监工正是应当。
方宝璎便又转面瞧沈蕙娘,只将眉一挑,笑嘻嘻道:蕙姐可听真了?监工原是我分内之事,懈怠不得。
沈蕙娘没奈何,只摇头轻笑一回,叹道:罢罢罢,由你便了。只是安静些,莫要扰了旁人才好。
方宝璎笑道:你便是躲懒要与我说话时,我也绝不肯与你应半个字。
良久,众人用罢夜宵,复又往绣绷前赶工。
沈蕙娘亦是重拈了银针,穿罢红线,绣那欲落青鸟喙尖的红蝶。
她余光中瞥见方宝璎盯着绣面,神色好生专注,不觉眉眼微弯,那心窝里,直软得春水相似。
四下里烛影摇曳,沈蕙娘却愈觉心安神定。
飞针走线间,那绣面红蝶,未落青鸟喙尖,却早落进沈蕙娘眼底心上。
且说那明月绣庄众人,如此点灯熬油,紧赶慢赶,贴着冬至前几日,便是将那三百件百福衣,皆齐齐整整做毕了,查验停当,入了箱笼。
捻指便到冬至正日,天色晴好,暖阳和煦。
巳牌时分,沈蕙娘与方宝璎领着些得力的伙计,押着三辆大车,走在前头。徐清徽与史琼兰也自家乘了一辆小车,缀在后头。
一队车马骨碌碌驶过青石板街,一迳往城南养济院中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