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2 / 3)
进商业局的时候,有人抱着个大木桶从他们身边经过,差点撞到严雪,还被他伸手挡了下。
那木桶当时就在他手背上擦出一片红,看得他忍不住皱眉,“你没看到这边有孕妇?”
对方没听到似的,径直往前走,被他一把扯住胳膊,“你就没看到这边有孕妇?”
这下男人不得不回头了,手里搬着的木桶也只能放下,语气不耐,“孕妇你还带着来办事儿?就不能让她待在家?”
也不怪他会搞错,这年代有工作的女人还是少,能来商业局办事的更少,何况装东西的背筐还是祁放在背。
祁放一听脸色却冷了,“孕妇就不能来办事?领导人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你是觉得他老人家说的不对?”
这可是个还要学习领导人语录的年代,对方哪里敢说是,只得认怂,“是我刚才没看着行了吧?”
算是和两人道了歉,抱起地上的木桶就走,边走还边在嘀咕,“屁事儿真多。”
祁放那脸色眼见着还是不好,严雪倒是抓起他的手腕看了下,“你手没事吧?”
“没事。”祁放不在意地收回,又低下眸来问她,“你没事吧?”
“有你挡着呢,能有什么事?当时他距离我还有大半尺。”
祁放这才缓和了神色,找了最近的一个办公室敲了门,问清楚报价在哪个屋。
没想到进门的时候刚那个搬木桶的人也在,还在和人说:“刚进来的时候碰到个男的,来办事儿还带着个孕妇。”
才说完,严雪就进来了,走在祁放前面,进门就笑着问:“请问报价是在这里吗?”
搬木桶那人一下子顿住了,其他人也有些尴尬,赶紧有人问了句:“是哪个单位要报价?”
“你好。”严雪先把相应的手续从包里拿出来,“我是澄水林业局下属金川林场的。”
一开口就让屋内众人愣了下,没想到还真是她来办事,而且林业局的木材不归他们管,人参这又还没到时间。
当地起人参,一般都在九月中旬,起出来还得先清洗、晾晒,然后才会拿到县商业局报价、售卖。
但商业局的人还是接过手续看了看,然后露出意外,“金川木耳栽培基地?”
“对,我们是澄水林业局今年刚成立的木耳栽培基地。”严雪说,“不过目前还在试验阶段,也是第一次过来报价。”
那这也够让人震惊了,木耳栽培,木耳这玩意儿也能人工栽培的吗?
本来只有一个人在帮她办事,这下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还有人问:“你们那木耳种成了?”
“种成了,不然我也不能来您这报价。”严雪笑着一回头,祁放已经将背筐解下,放到了她手边。
她就从背筐里拿出包好的木耳,每人都发了一大包,“这就是我们基地今年种的,各位同志可以看看。”
当时就有人打开看了,的确是晒好的木耳,看着甚至比他们在市场上见到的还要好。
这就有点难办了,毕竟种植的木耳以前压根就没有,谁也不知道这东西应该怎么定价。
帮严雪办事那人干脆直接问严雪,“你们基地价格定的多少?”
严雪早有准备,拿出事先写好的价目表,“零售价我们准备定在三块六一斤,批发三块三毛五。”
这年代国家有要求,不许暴利经营,零售价和批发价的价差必须定在10%以内。
严雪解释给几人听,“澄水小市场的野生木耳零售价是三块八一斤,县里可能更贵。一来我们今年才第一次试种,产量并不算高;二来我们价格要是定得太低,会影响当地山民的收入。” ↑返回顶部↑
那木桶当时就在他手背上擦出一片红,看得他忍不住皱眉,“你没看到这边有孕妇?”
对方没听到似的,径直往前走,被他一把扯住胳膊,“你就没看到这边有孕妇?”
这下男人不得不回头了,手里搬着的木桶也只能放下,语气不耐,“孕妇你还带着来办事儿?就不能让她待在家?”
也不怪他会搞错,这年代有工作的女人还是少,能来商业局办事的更少,何况装东西的背筐还是祁放在背。
祁放一听脸色却冷了,“孕妇就不能来办事?领导人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你是觉得他老人家说的不对?”
这可是个还要学习领导人语录的年代,对方哪里敢说是,只得认怂,“是我刚才没看着行了吧?”
算是和两人道了歉,抱起地上的木桶就走,边走还边在嘀咕,“屁事儿真多。”
祁放那脸色眼见着还是不好,严雪倒是抓起他的手腕看了下,“你手没事吧?”
“没事。”祁放不在意地收回,又低下眸来问她,“你没事吧?”
“有你挡着呢,能有什么事?当时他距离我还有大半尺。”
祁放这才缓和了神色,找了最近的一个办公室敲了门,问清楚报价在哪个屋。
没想到进门的时候刚那个搬木桶的人也在,还在和人说:“刚进来的时候碰到个男的,来办事儿还带着个孕妇。”
才说完,严雪就进来了,走在祁放前面,进门就笑着问:“请问报价是在这里吗?”
搬木桶那人一下子顿住了,其他人也有些尴尬,赶紧有人问了句:“是哪个单位要报价?”
“你好。”严雪先把相应的手续从包里拿出来,“我是澄水林业局下属金川林场的。”
一开口就让屋内众人愣了下,没想到还真是她来办事,而且林业局的木材不归他们管,人参这又还没到时间。
当地起人参,一般都在九月中旬,起出来还得先清洗、晾晒,然后才会拿到县商业局报价、售卖。
但商业局的人还是接过手续看了看,然后露出意外,“金川木耳栽培基地?”
“对,我们是澄水林业局今年刚成立的木耳栽培基地。”严雪说,“不过目前还在试验阶段,也是第一次过来报价。”
那这也够让人震惊了,木耳栽培,木耳这玩意儿也能人工栽培的吗?
本来只有一个人在帮她办事,这下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还有人问:“你们那木耳种成了?”
“种成了,不然我也不能来您这报价。”严雪笑着一回头,祁放已经将背筐解下,放到了她手边。
她就从背筐里拿出包好的木耳,每人都发了一大包,“这就是我们基地今年种的,各位同志可以看看。”
当时就有人打开看了,的确是晒好的木耳,看着甚至比他们在市场上见到的还要好。
这就有点难办了,毕竟种植的木耳以前压根就没有,谁也不知道这东西应该怎么定价。
帮严雪办事那人干脆直接问严雪,“你们基地价格定的多少?”
严雪早有准备,拿出事先写好的价目表,“零售价我们准备定在三块六一斤,批发三块三毛五。”
这年代国家有要求,不许暴利经营,零售价和批发价的价差必须定在10%以内。
严雪解释给几人听,“澄水小市场的野生木耳零售价是三块八一斤,县里可能更贵。一来我们今年才第一次试种,产量并不算高;二来我们价格要是定得太低,会影响当地山民的收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