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3 / 4)
只见司马隽看着她,神色认真,并无玩笑之意。
“太后答应把荆州给世子?”孙微问。
“算是给一半。”司马隽道,“我会让桓安回荆州去。作为交换,王磡须承认他这荆州刺史,近期不得再打他的主意。”
“桓安?”孙微眉头微动,明白过来。想了想,她又道:“可若是如此,世子岂非就将荆州又还给桓氏了么?”
“并非如此,”司马隽道,“桓安是刺史,不过我会让阮回去当长史,让他把在会稽的幕僚都带到荆州府。如此,他可借助桓安与江州之力,将荆州的阻力清洗一番。另外,我让谢霄领两万北府兵,前往荆州换防。如此,可削弱桓安的兵权。”
孙微轻轻颔首:“先前,阮回和谢霄就已经被世子派到了荆州,正好就地上任,此计甚妙。不过,世子让桓安回去,想必还是为了稳住桓氏?”
“正是。”司马隽道,“如今荆州是个烫手山芋,除了桓安,谁去当刺史都无法镇住桓氏。另外,让桓安回去,也算是妥善安置了他。我本就不欲取他的性命,他能为我所用才最好。”
“可桓安此人,亲手杀了桓定,又把闾丘颜挤走,并非等闲之辈。世子难道不怕放虎归山?”
第296章 隔阂(上)
司马隽摇摇头:“桓安虽有野心,可先前所做之事,皆不过是为了当上一方诸侯。我与他,各取所需。其实早在去荆州捉拿桓安之时,我便有了这个想法,只是一直不知如何再让他回去。如今情势变化,转机倒是送到了跟前。”
“可世子终是以放过王治为代价。”孙微道,“这亦是后患。”
“我虽然饶他一命,他也并非脱得干净。”司马隽道,“太后要将他贬到广州两年。如今眼不见为净,便当世间再无此人就是。”
孙微微微颔首,又道:“广州如今算是掌握在王氏手中,他再为非作歹,也不过是祸害自家人。说起来,太后这回虽然保住了王治,可到底还是站在了世子这边。若非她出面,庾公子不能去当那廷尉左监,而王治和王宽也早就去了荆州。妾以为,太后还是心疼世子的。”
司马隽没有说话,过了一会,道:“皇家之中,首要着并非手足亲缘,太后亦是一样。她就是太后,而非我的祖母。我劝夫人也这么想。”
孙微自是知道这个道理。没有期待,也就不会失望。
天家长大的,果然与寻常人不同。
这样的话,在上辈子,司马隽从来不曾与孙微说过。
“世子是何时开始这么想的?太后毕竟是祖母,于寻常人而言,祖母总是亲近的才是。”
“那是寻常人家才有的想法,我从小就不知道祖母应该是亲近的。”司马隽道,“我自幼就觉得,祖母是个位高权重的亲戚。我与她并不常见,若论亲近,恐怕比夫人还不如。”
他说罢,忽而问:“我昏迷的这阵子,夫人可是常常与我说话?”
孙微一怔。
“世子何出此言?”
司马隽道:“我记得那时,总隐隐约约听到有些声音。我方才问曹松,曹松说,夫人常在边上照顾我。”
孙微心想,曹松真是,什么都跟司马隽说。
既如此,她纵然觉得尴尬,也不好否认。
“世子昏迷不醒,众人都着急得很,妾自也不可置身事外。”孙微道,“每每有人探望,或我等在一旁照料世子,总难免要说些话。不想,竟是扰了世子。也好,世子既是偶尔能听见,可知世子知觉仍在。终究是底子好,受了那么重的伤也能捡回命来,连太傅的那位神医也称奇。”
她这话,避重就轻。
司马隽注视着她,少顷,道:“辛苦夫人了。听闻夫人将宫里派来的太医换了,太后可因此为难了夫人?”
“不曾。”孙微道,“那些太医虽虽有怨言,但有太子出面,并不曾闹到太后跟前。说来也巧,今晨,太子还与妾说起此事。妾那时说,若是世子不醒,就让太医再回来,没想到世子竟然醒了。”
司马隽的眉梢动了动:“如此说来,我醒的还算及时。” ↑返回顶部↑
“太后答应把荆州给世子?”孙微问。
“算是给一半。”司马隽道,“我会让桓安回荆州去。作为交换,王磡须承认他这荆州刺史,近期不得再打他的主意。”
“桓安?”孙微眉头微动,明白过来。想了想,她又道:“可若是如此,世子岂非就将荆州又还给桓氏了么?”
“并非如此,”司马隽道,“桓安是刺史,不过我会让阮回去当长史,让他把在会稽的幕僚都带到荆州府。如此,他可借助桓安与江州之力,将荆州的阻力清洗一番。另外,我让谢霄领两万北府兵,前往荆州换防。如此,可削弱桓安的兵权。”
孙微轻轻颔首:“先前,阮回和谢霄就已经被世子派到了荆州,正好就地上任,此计甚妙。不过,世子让桓安回去,想必还是为了稳住桓氏?”
“正是。”司马隽道,“如今荆州是个烫手山芋,除了桓安,谁去当刺史都无法镇住桓氏。另外,让桓安回去,也算是妥善安置了他。我本就不欲取他的性命,他能为我所用才最好。”
“可桓安此人,亲手杀了桓定,又把闾丘颜挤走,并非等闲之辈。世子难道不怕放虎归山?”
第296章 隔阂(上)
司马隽摇摇头:“桓安虽有野心,可先前所做之事,皆不过是为了当上一方诸侯。我与他,各取所需。其实早在去荆州捉拿桓安之时,我便有了这个想法,只是一直不知如何再让他回去。如今情势变化,转机倒是送到了跟前。”
“可世子终是以放过王治为代价。”孙微道,“这亦是后患。”
“我虽然饶他一命,他也并非脱得干净。”司马隽道,“太后要将他贬到广州两年。如今眼不见为净,便当世间再无此人就是。”
孙微微微颔首,又道:“广州如今算是掌握在王氏手中,他再为非作歹,也不过是祸害自家人。说起来,太后这回虽然保住了王治,可到底还是站在了世子这边。若非她出面,庾公子不能去当那廷尉左监,而王治和王宽也早就去了荆州。妾以为,太后还是心疼世子的。”
司马隽没有说话,过了一会,道:“皇家之中,首要着并非手足亲缘,太后亦是一样。她就是太后,而非我的祖母。我劝夫人也这么想。”
孙微自是知道这个道理。没有期待,也就不会失望。
天家长大的,果然与寻常人不同。
这样的话,在上辈子,司马隽从来不曾与孙微说过。
“世子是何时开始这么想的?太后毕竟是祖母,于寻常人而言,祖母总是亲近的才是。”
“那是寻常人家才有的想法,我从小就不知道祖母应该是亲近的。”司马隽道,“我自幼就觉得,祖母是个位高权重的亲戚。我与她并不常见,若论亲近,恐怕比夫人还不如。”
他说罢,忽而问:“我昏迷的这阵子,夫人可是常常与我说话?”
孙微一怔。
“世子何出此言?”
司马隽道:“我记得那时,总隐隐约约听到有些声音。我方才问曹松,曹松说,夫人常在边上照顾我。”
孙微心想,曹松真是,什么都跟司马隽说。
既如此,她纵然觉得尴尬,也不好否认。
“世子昏迷不醒,众人都着急得很,妾自也不可置身事外。”孙微道,“每每有人探望,或我等在一旁照料世子,总难免要说些话。不想,竟是扰了世子。也好,世子既是偶尔能听见,可知世子知觉仍在。终究是底子好,受了那么重的伤也能捡回命来,连太傅的那位神医也称奇。”
她这话,避重就轻。
司马隽注视着她,少顷,道:“辛苦夫人了。听闻夫人将宫里派来的太医换了,太后可因此为难了夫人?”
“不曾。”孙微道,“那些太医虽虽有怨言,但有太子出面,并不曾闹到太后跟前。说来也巧,今晨,太子还与妾说起此事。妾那时说,若是世子不醒,就让太医再回来,没想到世子竟然醒了。”
司马隽的眉梢动了动:“如此说来,我醒的还算及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