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伤口一阵阵涨得疼,他擦干净脸去问广东的室友借红花油,对方好心多赠他一管药膏,说带来还没拆封就快过期了,叫他尽管多涂些,用完直接扔掉就可以。
  祝青谢过他,挤了硬币大小覆在伤处,拧好盖子看了又看,却没舍得扔。
  或许是他记错了也不一定——这药的包装,和Kevin给他擦的,很像。
  他已经独自一人在纽约过了半年有余,仍然没有筹备好一个像样的药箱。
  也因为这么久以来,他从未生过病。
  大概是因为人在大病一场后,总会形成胜于之前的抗体吧。
  毕竟,那场生命中唯一的自甘堕落,几乎要了他半条命。
  祝青离开香港之后,身体还一直断断续续的不适,低烧或咳嗽,时不时复发。他懒得再惯着免疫系统,买了一袋子药揣着,先回深圳看了看,住了一两天,祭拜过妈妈和妹妹,之后鬼使神差的,买了张机票,去了重庆。
  去之前什么准备也没做,落地打车,的士司机问他去哪儿,祝青说哪里热闹就去哪儿。
  对方听他口音是外地人,又有些本地味道,很奇怪。
  祝青怔愣之下想了半天,踌躇着寻摸了个可能又没可能的理由:“我有个很好的朋友,是重庆人,大概是听他说多了吧。”
  其实周琅在他面前很少说重庆话,急了才会冒一两句。幸亏乡音并不难懂,少年之口,字字句句直白清朗,类似的味道听了那许多天,大概也总有印象。
  他坐上了黄色的计程车,一路被拉到了洪崖洞,凌晨两点,一下车便奔到垃圾桶旁吐了个死去活来。
  “法拉利”师傅匆忙关了车门过来,递给他纸:“你这个男娃儿,才坐了好远就晕成这样?”
  祝青眼泪都迸出来,扶着墙喘气,往周边游人如织的盛景环视一圈,然后趁司机还在,抹了把嘴问他,如果自己要在这里长住一段日子,哪里能租到房子。
  司机也是心大,他都这样了又把人载上了车。
  祝青掐着虎口,努力睁大眼睛记下窗外的景色,唯恐司机看他一独身外地人心生歹念,把他趁夜卖咯,结果司机不是人贩子,他也压根没记住路。
  车子绕了八百个弯,在一栋居民楼前停下了。司机下去后关掉引擎,叫他等一等。
  空调也关了,祝青在车里等得燥热,便下车沿着他消失的台阶方向爬了两步,没想到高高的阶梯尽头还藏了一处平台。
  一棵高耸的树从平台后头冒出枝桠,粗壮的根不知道盘踞在多远的深处,祝青走过去,摸到糙厚的树皮和上头挂着的秋千,测试了一下安全性,便坐了上去。
  夜半异乡,月光皎洁的居民楼旁,他一个人坐在秋千上,稳稳地荡着。
  这里大概是老城区,房子都很旧,墙壁泛出深重的青墨色痕迹,窗户映出家家户户的窗帘,也很有十几年前的风格与味道。
  远望皆是旧景,却是那种令人心安的旧。
  祝青偏过头,借路灯仔细辨认,离他几步之外还摆着不少长桌矮凳,椅子也有,甚至咖啡店里常见的高脚椅。只是桌子和凳子完全不是一套的,奇异地摆在平台上,七零八落,人走到哪里它们便停在哪里。
  高的矮的,圆的方的,各种材质形状,就这么在地上静静地立着。
  他看着它们,莫名的心念平静,忽然决定:就留在这儿吧,住到九月,他再走。
  祝青就这样留在了重庆,在老楼的一户人家,租了间很小的一居室。
  一般情况下,早上他很少出门,甚至中午也是。
  盛夏的重庆太热了,日头高时出行,地面穿透鞋子能使脚底板烫得疼。空调一天几乎要开二十四小时,电费比房租还贵。
  祝青总到下晚时才提得起劲出去逛一逛,溜到市场去买够他一个人吃一天的菜,偶尔也尝试一些本地才有的香料,自己开发一些新菜色,没几个成功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