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人家[年代] 第15节(1 / 4)
好在榕城是省会,曾舒仪家又在市中心位置,她可以每天换地方卖货。
比起麦芽糖,其他的小杂货明显没那么好卖,一天下来,曾舒仪口干舌燥,也就再多卖了五毛钱。
回到家后,曾舒仪给了二姐两毛钱,一斤糖一毛钱工费,多的曾舒仪也给不起。
“舒仪,我不能要。”曾舒月道。
“为啥不能要?”曾舒仪道,“这是你理所应得的辛苦钱,你忙前忙后那么多天,我只给你两毛钱,我都不好意思了。给你的你就拿着,来,胜男、玉玲,我给你们泡糖水喝。”
装麦芽糖的盆,还残留一部分糖,曾舒仪倒热水进去搅拌。
两小孩听到有糖水喝,巴巴地望着桌上的盆。
曾玉玲急切地伸手想去沾,被曾舒仪提醒不能用手,“再等等,别着急。”
“可是三姑,我好想吃。”曾玉玲伸手去拉盆,眼看着盆里的糖水要洒出来,曾舒仪不高兴地放下脸来。
“我说了,待会都有,你再这样,不给你吃了。”曾舒仪觉得大嫂不会教孩子,她虽然不喜欢大哥大嫂,但还不至于和小侄女斤斤计较,蹲下道,“你刚刚也碰到盆了,那么烫,你不怕吗?”
看姑姑放下脸,曾玉玲有些怕了,愣愣地点点头。
“这就是了嘛,小孩子要听话,三姑说了会给你吃,就会给你吃,你和胜男一人都有一碗,三姑不会偏心。”曾舒仪摸摸两个孩子的头,等糖水变温,再给两个小姑娘分糖水。
她自己也喝一碗,糖水甘甜,一碗下去,嘴里都是甜滋滋的。
这时曾向平夫妇下班回来,听女儿说有糖水喝,王娟以为是婆婆买了白糖,说她也要喝。
林家珍尴尬地道,“小娟,是舒仪弄的糖,刚给两个孩子喝完了。”
王娟不高兴地看着小姑子,“舒仪,做人不要那么小气,我们住在一个屋檐下,你还这样记仇,以后怎么过日子?”
她已经忍很久了,之前是袜子,现在又是糖水,他们又没分家,凭什么只让她看着。
“大嫂,我这人就是小心眼且记仇,我不仅现在记着,我还会记一辈子。”曾舒仪看大嫂生气,她就高兴,“而且我小气吗?我要真小气,我就自己藏起来偷偷吃,干嘛拿出来给大家吃?”
顿了顿,她又道,“再说了,你前几天买鸡蛋糕回娘家时,也不见得分给我们吃啊?”
她都看到了,她大嫂像做贼一样进了供销社,出来时提着一袋子鸡蛋糕,但家里没有,那就是送回娘家去。
王娟确实给娘家送鸡蛋糕,因为她堂哥的事,她在娘家处处被挤兑,前几天是弟弟快订婚了,这才特意买了鸡蛋糕回去。
但她肯定不会承认,“你别瞎说,我可没买过鸡蛋糕。”
“行,那是狗买了鸡蛋糕只给娘家吃,不给我们吃。”曾舒仪懒得和大嫂多争论,转身去了厨房,今天家里买了鱼丸,她已经饿了。
王娟说不过曾舒仪,又只能回房间和曾向平吐槽,“向平,舒仪这个样子,我们怎么过日子啊?”
曾向平最近虚得很,更不乐意说话了,“再忍一忍,等我大学毕业分配新工作,我们就搬出去自己住。这几年还是得靠家里,不然我去读大学,你和玉玲自己过多辛苦?”
一开始王娟也是这个想法,想着能占便宜,肯定赖在婆家。
但最近这段日子,让她过得不开心,每次看到曾舒仪都烦,重点是她还吵不过曾舒仪。这种感觉每天压抑着,让她动摇了想法。
不过爱人读书更重要,王娟打算再忍一忍,等爱人考上大学再说。
日子一天天过,转眼间1980年过去,到了1981年1月份,曾舒仪又卖了两个月的货,手里存下一百块钱。
她拿出当初办个体经济证的三十块,又买了一只烧鸡,高高兴兴地往家去。 ↑返回顶部↑
比起麦芽糖,其他的小杂货明显没那么好卖,一天下来,曾舒仪口干舌燥,也就再多卖了五毛钱。
回到家后,曾舒仪给了二姐两毛钱,一斤糖一毛钱工费,多的曾舒仪也给不起。
“舒仪,我不能要。”曾舒月道。
“为啥不能要?”曾舒仪道,“这是你理所应得的辛苦钱,你忙前忙后那么多天,我只给你两毛钱,我都不好意思了。给你的你就拿着,来,胜男、玉玲,我给你们泡糖水喝。”
装麦芽糖的盆,还残留一部分糖,曾舒仪倒热水进去搅拌。
两小孩听到有糖水喝,巴巴地望着桌上的盆。
曾玉玲急切地伸手想去沾,被曾舒仪提醒不能用手,“再等等,别着急。”
“可是三姑,我好想吃。”曾玉玲伸手去拉盆,眼看着盆里的糖水要洒出来,曾舒仪不高兴地放下脸来。
“我说了,待会都有,你再这样,不给你吃了。”曾舒仪觉得大嫂不会教孩子,她虽然不喜欢大哥大嫂,但还不至于和小侄女斤斤计较,蹲下道,“你刚刚也碰到盆了,那么烫,你不怕吗?”
看姑姑放下脸,曾玉玲有些怕了,愣愣地点点头。
“这就是了嘛,小孩子要听话,三姑说了会给你吃,就会给你吃,你和胜男一人都有一碗,三姑不会偏心。”曾舒仪摸摸两个孩子的头,等糖水变温,再给两个小姑娘分糖水。
她自己也喝一碗,糖水甘甜,一碗下去,嘴里都是甜滋滋的。
这时曾向平夫妇下班回来,听女儿说有糖水喝,王娟以为是婆婆买了白糖,说她也要喝。
林家珍尴尬地道,“小娟,是舒仪弄的糖,刚给两个孩子喝完了。”
王娟不高兴地看着小姑子,“舒仪,做人不要那么小气,我们住在一个屋檐下,你还这样记仇,以后怎么过日子?”
她已经忍很久了,之前是袜子,现在又是糖水,他们又没分家,凭什么只让她看着。
“大嫂,我这人就是小心眼且记仇,我不仅现在记着,我还会记一辈子。”曾舒仪看大嫂生气,她就高兴,“而且我小气吗?我要真小气,我就自己藏起来偷偷吃,干嘛拿出来给大家吃?”
顿了顿,她又道,“再说了,你前几天买鸡蛋糕回娘家时,也不见得分给我们吃啊?”
她都看到了,她大嫂像做贼一样进了供销社,出来时提着一袋子鸡蛋糕,但家里没有,那就是送回娘家去。
王娟确实给娘家送鸡蛋糕,因为她堂哥的事,她在娘家处处被挤兑,前几天是弟弟快订婚了,这才特意买了鸡蛋糕回去。
但她肯定不会承认,“你别瞎说,我可没买过鸡蛋糕。”
“行,那是狗买了鸡蛋糕只给娘家吃,不给我们吃。”曾舒仪懒得和大嫂多争论,转身去了厨房,今天家里买了鱼丸,她已经饿了。
王娟说不过曾舒仪,又只能回房间和曾向平吐槽,“向平,舒仪这个样子,我们怎么过日子啊?”
曾向平最近虚得很,更不乐意说话了,“再忍一忍,等我大学毕业分配新工作,我们就搬出去自己住。这几年还是得靠家里,不然我去读大学,你和玉玲自己过多辛苦?”
一开始王娟也是这个想法,想着能占便宜,肯定赖在婆家。
但最近这段日子,让她过得不开心,每次看到曾舒仪都烦,重点是她还吵不过曾舒仪。这种感觉每天压抑着,让她动摇了想法。
不过爱人读书更重要,王娟打算再忍一忍,等爱人考上大学再说。
日子一天天过,转眼间1980年过去,到了1981年1月份,曾舒仪又卖了两个月的货,手里存下一百块钱。
她拿出当初办个体经济证的三十块,又买了一只烧鸡,高高兴兴地往家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