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605节(2 / 4)
此剑是当年晋惠帝赏赐的,与金甲是一套,一直没舍得赏赐出去,而是悬于宫中,时时保养。
午后的阳光十分温暖,擦着擦着,他便将其置于一边,躺在摇椅上,体会着当年曹大爷的快乐。
思绪飞舞之间,他想起了小红。
曹大爷当年“请客”,让他收拾下小红,邵勋谢绝了。去年的时候,他听说小红已经去世了,不由得感慨连连——当然,也就是感慨罢了。
迷迷糊糊之中,几片清脆的树叶飘落而下,飞舞一圈后,落在他的衣袖上。
他似无所觉,耳边只有风声、林涛声、流水,凌乱又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却又无比清晰、直达心底的天籁。
天籁非歌非曲,也没有明确的旋律,但冥冥之中,却让人很清晰地明白,这是“大功告成,天地同贺”。
这种感觉很玄妙,没有任何言语,却让你不得不相信。
半梦半醒之间,邵勋皱起了眉头,很明确地拒绝了,他不想走。
院外响起了说话声和脚步声,片刻之后,庾文君来到了院中。
清风拂来,将邵勋衣袖上的几片树叶扫落。
庾文君脸上本还有几丝笑意,但幸福又糊涂了一辈子的她突然间脸色很不好看,“事已毕”、“拂袖而去”几个字涌入她的脑海之中。
她匆匆来到躺椅前。
邵勋睁开了眼睛,微笑道:“你来了。”
庾文君眼泪扑簌簌落下,不顾其他人在场,直接扑到邵勋怀中,道:“我还以为你走了。”
邵勋悚然一惊,稳住心神,问道:“说什么胡话?我走?去哪里?”
庾文君一窒,张了张嘴,用有点委屈的语气说道:“你登基那天,兄长说看到了异象,有仙班奏乐。”
邵勋轻轻为庾文君擦拭掉了泪水,道:“元规与人辩经,玄学入脑,魔怔了。”
庾文君破涕为笑,道:“崇信玄学的人不都这样吗?至少一半人说自己见过山神、河伯、鬼怪,真真假假,谁知道呢。再说了,以前不是传过你的谶谣么?到现在还有人议论呢。”
邵勋无语,魔法晋书的时代……
见邵勋许久不说话,庾文君抬起眼睛,小心翼翼地问道:“你方才梦到了什么?”
“不记得了。”邵勋想了想,然后又开玩笑道:“好像是仙班奏乐。”
庾文君脸色不是很好看。
邵勋轻抚了抚这副熟悉的面庞,道:“别多想了,我还在,一直在。”
第一百三十三章 白鹿指引
黄河汹涌澎湃,东流而去。
今年的上番府兵操训提前到了十月初,地点位于濮阳。大河对岸黎阳的义从军也参与了进来,规模相当惊人,合计步骑三万五千人左右。
已经六十一岁的邵勋亲自出席了这场年度会操。
为此,他提前养精蓄锐了半月有余,直到今天,自觉精气神不错,于是出汴梁北上大河,检阅全军数万将士。
马是从御马(飞龙厩)中特别挑选的性情温顺、骑过许多次的马儿,只检阅时骑一阵,且身侧跟着七八名将校,随时注意突发状况。 ↑返回顶部↑
午后的阳光十分温暖,擦着擦着,他便将其置于一边,躺在摇椅上,体会着当年曹大爷的快乐。
思绪飞舞之间,他想起了小红。
曹大爷当年“请客”,让他收拾下小红,邵勋谢绝了。去年的时候,他听说小红已经去世了,不由得感慨连连——当然,也就是感慨罢了。
迷迷糊糊之中,几片清脆的树叶飘落而下,飞舞一圈后,落在他的衣袖上。
他似无所觉,耳边只有风声、林涛声、流水,凌乱又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却又无比清晰、直达心底的天籁。
天籁非歌非曲,也没有明确的旋律,但冥冥之中,却让人很清晰地明白,这是“大功告成,天地同贺”。
这种感觉很玄妙,没有任何言语,却让你不得不相信。
半梦半醒之间,邵勋皱起了眉头,很明确地拒绝了,他不想走。
院外响起了说话声和脚步声,片刻之后,庾文君来到了院中。
清风拂来,将邵勋衣袖上的几片树叶扫落。
庾文君脸上本还有几丝笑意,但幸福又糊涂了一辈子的她突然间脸色很不好看,“事已毕”、“拂袖而去”几个字涌入她的脑海之中。
她匆匆来到躺椅前。
邵勋睁开了眼睛,微笑道:“你来了。”
庾文君眼泪扑簌簌落下,不顾其他人在场,直接扑到邵勋怀中,道:“我还以为你走了。”
邵勋悚然一惊,稳住心神,问道:“说什么胡话?我走?去哪里?”
庾文君一窒,张了张嘴,用有点委屈的语气说道:“你登基那天,兄长说看到了异象,有仙班奏乐。”
邵勋轻轻为庾文君擦拭掉了泪水,道:“元规与人辩经,玄学入脑,魔怔了。”
庾文君破涕为笑,道:“崇信玄学的人不都这样吗?至少一半人说自己见过山神、河伯、鬼怪,真真假假,谁知道呢。再说了,以前不是传过你的谶谣么?到现在还有人议论呢。”
邵勋无语,魔法晋书的时代……
见邵勋许久不说话,庾文君抬起眼睛,小心翼翼地问道:“你方才梦到了什么?”
“不记得了。”邵勋想了想,然后又开玩笑道:“好像是仙班奏乐。”
庾文君脸色不是很好看。
邵勋轻抚了抚这副熟悉的面庞,道:“别多想了,我还在,一直在。”
第一百三十三章 白鹿指引
黄河汹涌澎湃,东流而去。
今年的上番府兵操训提前到了十月初,地点位于濮阳。大河对岸黎阳的义从军也参与了进来,规模相当惊人,合计步骑三万五千人左右。
已经六十一岁的邵勋亲自出席了这场年度会操。
为此,他提前养精蓄锐了半月有余,直到今天,自觉精气神不错,于是出汴梁北上大河,检阅全军数万将士。
马是从御马(飞龙厩)中特别挑选的性情温顺、骑过许多次的马儿,只检阅时骑一阵,且身侧跟着七八名将校,随时注意突发状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