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生小太子后疯批暴君找麻了 第67节(1 / 4)
众流民听到动静,赶紧从帐篷里钻了出来,尤其是四婶,赶紧去隔壁帐篷拉着三嫂的胳膊道:“你听你听,佛子来了!我就说吧!佛子一定会来救咱们的。”
三嫂也高兴了起来,仔细的听了片刻道:“哎哟哟,那可是百花巷啊!出了名的富人区!老三你快出来,快听听!佛子来接咱们去百花巷了!”
三哥出了帐篷,果然听到了那喊声,他有些怀疑道:“百花巷?真的假的?那地方不大,能住得下那么多人吗?”
第82章
三嫂和四婶却一直沉浸在自己快乐的氛围里,开始拆帐篷收拾行李准备拎包入住她们想象中的大豪宅。
如他们所想的那样,百花巷的确是富人区,齐颂声所租的两栋宅子也的确是三进三出的大院子。
可是,这两栋大宅子如果住个几十个人,的确可以住的很舒服。
问题是他们现在有两百多名流民,一起住在两栋宅子里,那可真是拥挤了。
阮锦的奇货巷是条大巷子,巷子两旁都是宅子,虽然只是平民居所,但平均分下来一个房间住两到三人最多了。
可这两栋大宅子,两百多人分下来,一个房间至少要住五六个人。
但齐颂声可没有考虑那么多,他亲自去接了流民,并把他们安排进了宅子,在大街上上演了一出佛子迎流民的出圈图。
十几名画师出街,全都在冲着齐颂声圈圈点点。
此时的阮锦正在蛮锦阁招待新一批的订单商人,他们听到外面的动静,也都纷纷朝窗外看去。
其中一名行商有些不解的问道:“这是……在干什么?”
阮锦的手上摇着一把扇子,上面是他对这世界的控诉:啥b。
他用扇子点了点街上道:“听说是佛子迎流民,要接他们去百花巷享福呢。”
“百花巷?”一名本地的食肆小老板问道:“那可装不下这么多人啊!”
阮锦轻笑:“可能……挤挤也能睡得下,总比一直睡在帐篷里强吧?”
帐篷里阴湿又闷热,待的时间长了是会得热射病的,能搬进宅子里当然是件好事。
又有一名行商道:“接流民住进宅子里我能理解,可那……十几名画师是做什么的?阮老板你也接了两百多名流民入巷子,也没见有这么多画师跟着啊!”
阮锦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笑道:“哎呀,那是营销号!”
当年一幅出圈的佛子图,让齐颂声成为了京城第一哥儿,如今这一举动,出动十几个营销号,怕是要名震整个大渊。
众人齐齐不解的问:“营销号?”
阮锦笑出了声:“没什么没什么,小公子的事,咱们平民百姓还是不要议论的为好。来来来,几位老板。这几把扇子,是我送给大家的见面礼。如果自己用不习惯,可以送给家族里读书的子弟。”
几名商人闻言当即朝阮锦道了谢,一人领了一把折扇。
这几个都是本地的商人,多数都是来订豆腐的,有的是往下面的乡村送,有的则自己就是开食肆的。
其中一个还是熟人,正是那天阮锦见过的梁同,梁同在东南郡有不少产业,恰好赵县受灾,他便拖家带口的过来了。
李进帮着去处理流民的事,他则打算在这边找点小生意。
一过来就听说了奇货巷,虽说李进多次说过不让他和阮锦合作,梁同还是觉得奇货巷的东西的确奇货可居,早上船早赚钱。
本来这段时间因为水患的事,他的生意就有些停摆,去奇货巷转了一圈,倒是真让他有想法了。 ↑返回顶部↑
三嫂也高兴了起来,仔细的听了片刻道:“哎哟哟,那可是百花巷啊!出了名的富人区!老三你快出来,快听听!佛子来接咱们去百花巷了!”
三哥出了帐篷,果然听到了那喊声,他有些怀疑道:“百花巷?真的假的?那地方不大,能住得下那么多人吗?”
第82章
三嫂和四婶却一直沉浸在自己快乐的氛围里,开始拆帐篷收拾行李准备拎包入住她们想象中的大豪宅。
如他们所想的那样,百花巷的确是富人区,齐颂声所租的两栋宅子也的确是三进三出的大院子。
可是,这两栋大宅子如果住个几十个人,的确可以住的很舒服。
问题是他们现在有两百多名流民,一起住在两栋宅子里,那可真是拥挤了。
阮锦的奇货巷是条大巷子,巷子两旁都是宅子,虽然只是平民居所,但平均分下来一个房间住两到三人最多了。
可这两栋大宅子,两百多人分下来,一个房间至少要住五六个人。
但齐颂声可没有考虑那么多,他亲自去接了流民,并把他们安排进了宅子,在大街上上演了一出佛子迎流民的出圈图。
十几名画师出街,全都在冲着齐颂声圈圈点点。
此时的阮锦正在蛮锦阁招待新一批的订单商人,他们听到外面的动静,也都纷纷朝窗外看去。
其中一名行商有些不解的问道:“这是……在干什么?”
阮锦的手上摇着一把扇子,上面是他对这世界的控诉:啥b。
他用扇子点了点街上道:“听说是佛子迎流民,要接他们去百花巷享福呢。”
“百花巷?”一名本地的食肆小老板问道:“那可装不下这么多人啊!”
阮锦轻笑:“可能……挤挤也能睡得下,总比一直睡在帐篷里强吧?”
帐篷里阴湿又闷热,待的时间长了是会得热射病的,能搬进宅子里当然是件好事。
又有一名行商道:“接流民住进宅子里我能理解,可那……十几名画师是做什么的?阮老板你也接了两百多名流民入巷子,也没见有这么多画师跟着啊!”
阮锦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笑道:“哎呀,那是营销号!”
当年一幅出圈的佛子图,让齐颂声成为了京城第一哥儿,如今这一举动,出动十几个营销号,怕是要名震整个大渊。
众人齐齐不解的问:“营销号?”
阮锦笑出了声:“没什么没什么,小公子的事,咱们平民百姓还是不要议论的为好。来来来,几位老板。这几把扇子,是我送给大家的见面礼。如果自己用不习惯,可以送给家族里读书的子弟。”
几名商人闻言当即朝阮锦道了谢,一人领了一把折扇。
这几个都是本地的商人,多数都是来订豆腐的,有的是往下面的乡村送,有的则自己就是开食肆的。
其中一个还是熟人,正是那天阮锦见过的梁同,梁同在东南郡有不少产业,恰好赵县受灾,他便拖家带口的过来了。
李进帮着去处理流民的事,他则打算在这边找点小生意。
一过来就听说了奇货巷,虽说李进多次说过不让他和阮锦合作,梁同还是觉得奇货巷的东西的确奇货可居,早上船早赚钱。
本来这段时间因为水患的事,他的生意就有些停摆,去奇货巷转了一圈,倒是真让他有想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