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7开始 第1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天让二舅喊三辆拖拉机,加上二舅的拖拉机,四辆拖拉机,足以拉完这些存货。
  恒市第二电视机厂要一万斤,那剩下的五千斤,到时再作打算,可以先存肖春兰旅馆。
  实在不行,到时再拉市场去,便宜点赶紧处理掉。
  总之,叶怀安是打算在过年前,把这批脐橙处理完毕,至少今年过年前,不能给村民透露太多的信息。
  接下来唯一要防范的,便是那喊来的三个拖拉机师傅了。
  能在这个年代买得起拖拉机的,大多都是见识广的那批人,不要把每个人都当傻子一样看待。
  去市区卖脐橙这个想法,其实就是一点就通的那种信息偏差。
  可那些人为啥始终没人去市里卖?
  甚至到了九十年代,这里的脐橙,还烂大街,没人要。
  这就是一个人的思维误区,这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他们脑海中第一想法就是,当地的脐橙太多了,根本卖不上价,这已经是他们心目中的共识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是最勇敢的,而在这个年代,很多东西,你第一个去吃,咬的就是你!
  严抓投机倒把的风气,其实才刚刚过去,打倒资本家的故事,也是这一代人刚刚经历的人生。
  这就是他们陷入思维误区的原因。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担惊受怕,很多思想不敢逾越。
  后世很多人说八九十年代是黄金年代,无数机会遍地,无数人成为人上人,成为财富赢家。
  但是现实却是,成功的寥寥无几,胜者为王,永远只有那极小数一部分人。
  无数城市人,在这个时代失业下岗,而农村的农民上缴公粮后发现,家里余粮还不够撑到明年秋收,而物价却是一年比一年高。
  他们无比迷茫,比后世的我们还迷茫,我们饿了,就算去当三和大神,也能混口饭吃,而他们为了生存,必须寻找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最后大势所趋,国家发展开始朝沿海地带偏移,无数人开始跟随财富的脚步,开始南下北上,背上行囊,背井离乡,开始农民工的生涯。
  八零九零一代出生的农村孩子,绝大多数都是从小离开父母,过着留守儿童的生活。
  而他们的父母,才刚刚开始准备迎接他们的“黄金年代”。
  叶怀安满身疲惫,和小建科两人回到家,刚到家,还没进门,便见屋里走出来几人。
  领头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少年,这几人正是自己大舅的儿女,四个孩子都来了。
  叶怀安挺无语的。
  领头的,正是张建杰,大舅家老大,也就是后世那个四十多岁,还是小科长的那位。
  不过张建杰的确也算一个人才,和他弟弟张建鹏完全不同,满脸笑容,好像和两人很熟的样子,见到叶怀安两人,连忙喊道。
  “怀安,建科,咋回来这么晚,走,奶奶喊你们过去吃饭,菜都做好了!”
  看到张建杰那一脸虚假笑容,叶怀安不由感叹这人的确是一个人才。
  或许他未来四十多岁还是一个小科长,并不是他不努力,不上进,而是他先天条件太差吧。
  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现在母亲也才去世一年而已,和大舅家的关系,还远未后世那么距离,至少,在两年前,叶怀安还去过大舅家拜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