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2 / 3)
那捕头拆开绷带,只见绷带上带着些淡黄色的液体,伤口处一片水疱,红白相间的皮肉翻着。
这是明显的烫伤而非箭伤。
梁照儿立刻上前替沈度重新包扎好,泣涕涟涟道:“官爷可瞧清楚了,再没旁的可疑心了的罢?”
那捕头别过头道:“我为官多载,什么伤没见过,自然分得清箭伤与烫伤。”
“我与官人拌嘴,不小心将烧得滚热的茶水掀翻浇在他身上,这才弄成这般模样。”梁照儿断断续续地解释道。
捕头不悦道:“你身为妻子,竟如此笨手笨脚,伤了自己男人,简直有失妇道!”
梁照儿将帕子一甩,眼横道:“他不过我梁家一赘婿,供他吃穿还有什么不够的,官爷可不能偏帮了去。”
说着,梁照儿又捏了沈度一把。
沈度闻言立刻做出一副受气小媳妇模样。
那捕头同情地看了一眼沈度,向来倒插门不易,不仅外人看不起,妻族也爱打压上门女婿。
看来这沈阿狗夜里不出门的说辞倒是能对上,摊上这么个利害的娘子,也算可怜。
他摆了摆手,敷衍道:“家务事外人如何参与,本官还要去排查下一家,先告辞了。”
梁照儿追着出去,高喊道:“官爷别走啊,且留下吃盏酒。”
眼见那捕头走远了,梁照儿才心有余悸地回了屋子。
“方才当真是吓坏我了,谁知那捕头竟真会探查你伤口。”梁照儿抚着心口后怕道。
沈度将右肩上用猪皮做的假伤撕下,丢在桌上:“早听说近几日开封府在盘查凶手,还好临走前让侯莫陈利做了这东西,不然只怕难得瞒天过海了。”
箭伤已渐渐好转,创口边缘开始收缩,长了些淡红色的肉芽,正是痒的时候。
沈度有想过要不直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真的倒盏热茶在伤口处,更显逼真,幸而侯莫陈利擅易容术一道,才避免他伤口恶化。
镖局新选迫在眉睫,若是箭伤还不恢复,只怕会出岔子。
梁照儿将心绪平复后又道:“开封府的人连如此细节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只怕是冲着咱们来的。为避免节外生枝,得告诉崔璋,事不宜迟,必须尽快解决。”
沈度点点头,在扬州他与玉松收集了不少宋合武从淮扬一带转运官盐的罪证,网已撒了许久,是时候收了。
第125章
寅时三刻,官员们已在宫门前候着。
众官按品阶排着长队,一品官靠前,九品官靠后,不可僭越。大内侍卫检查了门籍后,文武百官分别从东西掖门趋行而入。
殿外钟鸣声起,内侍官高喊“卷帘”,皇帝升座,百官拜礼。
礼毕,崔璋执笏出列,声震殿宇:“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两淮私盐案涉案逾三万石,私盐流窜七州,盐铁司监管失职,转运使相奉纵容私贩、收受重利,此等蛀虫不除,盐政恐难肃清!”
前头一二品大员见后头有人忽然跳出来,纷纷回头探望。见是一身着青色官服的八品小官,又失望地收回了头。
这么小的小虾米,难成气候。
位列于前的相奉身形一僵,与之交好的工部侍郎立刻帮腔道:“沈大人许是入朝为官不久,对盐科一事不甚了解。相转运使到任半载,查抄私盐窝点十二处,缉拿私贩五十余人,何来‘纵容’?私盐屡禁不止,根源在盐税苛重——亭户煎盐成本超官价三倍,不卖私盐便无活路,若只严惩官吏而不革除盐法积弊,私贩只会越禁越多!”
崔璋闻言心中冷笑,原是藏污纳垢的蛀虫,在他们口中却成了为民生计的清官,好一副大奸似忠的模样。 ↑返回顶部↑
这是明显的烫伤而非箭伤。
梁照儿立刻上前替沈度重新包扎好,泣涕涟涟道:“官爷可瞧清楚了,再没旁的可疑心了的罢?”
那捕头别过头道:“我为官多载,什么伤没见过,自然分得清箭伤与烫伤。”
“我与官人拌嘴,不小心将烧得滚热的茶水掀翻浇在他身上,这才弄成这般模样。”梁照儿断断续续地解释道。
捕头不悦道:“你身为妻子,竟如此笨手笨脚,伤了自己男人,简直有失妇道!”
梁照儿将帕子一甩,眼横道:“他不过我梁家一赘婿,供他吃穿还有什么不够的,官爷可不能偏帮了去。”
说着,梁照儿又捏了沈度一把。
沈度闻言立刻做出一副受气小媳妇模样。
那捕头同情地看了一眼沈度,向来倒插门不易,不仅外人看不起,妻族也爱打压上门女婿。
看来这沈阿狗夜里不出门的说辞倒是能对上,摊上这么个利害的娘子,也算可怜。
他摆了摆手,敷衍道:“家务事外人如何参与,本官还要去排查下一家,先告辞了。”
梁照儿追着出去,高喊道:“官爷别走啊,且留下吃盏酒。”
眼见那捕头走远了,梁照儿才心有余悸地回了屋子。
“方才当真是吓坏我了,谁知那捕头竟真会探查你伤口。”梁照儿抚着心口后怕道。
沈度将右肩上用猪皮做的假伤撕下,丢在桌上:“早听说近几日开封府在盘查凶手,还好临走前让侯莫陈利做了这东西,不然只怕难得瞒天过海了。”
箭伤已渐渐好转,创口边缘开始收缩,长了些淡红色的肉芽,正是痒的时候。
沈度有想过要不直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真的倒盏热茶在伤口处,更显逼真,幸而侯莫陈利擅易容术一道,才避免他伤口恶化。
镖局新选迫在眉睫,若是箭伤还不恢复,只怕会出岔子。
梁照儿将心绪平复后又道:“开封府的人连如此细节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只怕是冲着咱们来的。为避免节外生枝,得告诉崔璋,事不宜迟,必须尽快解决。”
沈度点点头,在扬州他与玉松收集了不少宋合武从淮扬一带转运官盐的罪证,网已撒了许久,是时候收了。
第125章
寅时三刻,官员们已在宫门前候着。
众官按品阶排着长队,一品官靠前,九品官靠后,不可僭越。大内侍卫检查了门籍后,文武百官分别从东西掖门趋行而入。
殿外钟鸣声起,内侍官高喊“卷帘”,皇帝升座,百官拜礼。
礼毕,崔璋执笏出列,声震殿宇:“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两淮私盐案涉案逾三万石,私盐流窜七州,盐铁司监管失职,转运使相奉纵容私贩、收受重利,此等蛀虫不除,盐政恐难肃清!”
前头一二品大员见后头有人忽然跳出来,纷纷回头探望。见是一身着青色官服的八品小官,又失望地收回了头。
这么小的小虾米,难成气候。
位列于前的相奉身形一僵,与之交好的工部侍郎立刻帮腔道:“沈大人许是入朝为官不久,对盐科一事不甚了解。相转运使到任半载,查抄私盐窝点十二处,缉拿私贩五十余人,何来‘纵容’?私盐屡禁不止,根源在盐税苛重——亭户煎盐成本超官价三倍,不卖私盐便无活路,若只严惩官吏而不革除盐法积弊,私贩只会越禁越多!”
崔璋闻言心中冷笑,原是藏污纳垢的蛀虫,在他们口中却成了为民生计的清官,好一副大奸似忠的模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