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2 / 3)
嫣然还欲说些什么,便被要回书房看书的韩景彦打断了。
“官人今日在哪歇下?”嫣然小心翼翼地问道。
韩景彦温和道:“今日事有些多,便在书房歇下了。”
嫣然只好叮嘱了两句便随他去了。她心中焦急,韩景彦待自己并不算差,一月也会来个四五次,可肚子怎的就是没动静呢?
曾氏肚子里保不准什么时候又冒出个孩子来,她可不想以后家产被分成好几瓣。
没过多久,众人便知宝绮为何忽然转了性。宝绮与嫣然一同去曾氏屋子里请安时,说起宝绮的婚事,宝绮提道:“我愿在家侍奉双亲,带发修行,终身不嫁。”
曾氏和嫣然一愣,随即异口同声地拒绝了这个无理的要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哪有姑娘家赖在娘家一辈子的呢?”
宝绮忙道:“前朝有女子在家建道观带发修行,不嫁者大有人在,可见嫁人并非唯一的出路。”
嫣然反对道:“无夫无子,往后老了该由谁奉养呢?”
总不能叫她兄长和她侄儿养她一辈子罢!
“阿娘给我留了嫁妆。”宝绮深深望了一眼嫣然,淡淡道。她心中一阵酸涩,昔日说嫁进韩家后,小姐妹们便可一处时常帮衬的闺中密友此刻居然变成了这般模样。
曾氏见说到先头夫人,脸色并不大好,但也没说什么,只道:“你若不喜欢那蔡郎君,叫你父亲和兄长再去寻觅个好儿郎就是了。”
“我是看不上蔡宣季,但也未见的看得上旁的人。”宝绮冷静道。
三人不欢而散,韩景彦回来后听闻此事陷入了一阵沉思。嫣然催促道:“你快说说她,哪有女子终身不嫁的呢?”
韩景彦摩挲着下巴,半晌才道:“启旸却非良配,不说他府中的妾室,但说他近来与子圭二人……想来其中必有隐情。”
能让昔日同窗好友闹到如此地步的,怕只有盐案一事了。
嫣然问道:“那…那官人站哪边呢?”
“只装作并不知晓此事就是了,他二人若愿与我相交,我自还是如从前那般。”韩景彦摇摇头说道。他向来不爱与人撕破脸皮,也不欲过多参与党争。
嫣然又道:“我记着崔主簿也未成婚,不如官人保了这桩媒?”
韩景彦无奈道:“娘子就别乱点鸳鸯谱了。”
他对宝绮成婚一事持开放态度,若是在家修行也无不可,凭着崔氏留给她的大笔嫁妆,也能自给自足地过一辈子。只有那些家中父兄想以姐妹女儿攀高枝或是与人搭上关系的,才挑也不挑,着急忙慌地把人嫁出去。
第124章
又说侯莫陈利应下了梁照儿与沈度的央求后,便开始满京城乱窜,透露自己的行踪,目的便是引得官府注意。
他一下到东市买些刀具,一下又去西市买些砒霜之类的毒药。尽管没人肯卖他,但他身着奇装异服,成功地让所有人都对他印象深刻。
梁照儿听闻后会心一笑,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得将水搅浑,越对他们有利。
东市的铁行是某一党的产业,西市药铺的背后又是另外一党,侯莫陈利两边都去了,无法让有心人栽赃到其中某一边头上去。
这猖狂的行动路线很快引起了府尹的注意,几乎还不等蔡宣季栽到沈度头上来,官兵就已锁定了侯莫陈利这个西域来的外邦人。
买凶杀人,为避免被查出,选个外来黑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眼见官兵越追越近,趁着月黑风高之际,玉松和沈度将侯莫陈利送至长亭外。
侯莫陈利挎着一大包金银细软与两人告别。 ↑返回顶部↑
“官人今日在哪歇下?”嫣然小心翼翼地问道。
韩景彦温和道:“今日事有些多,便在书房歇下了。”
嫣然只好叮嘱了两句便随他去了。她心中焦急,韩景彦待自己并不算差,一月也会来个四五次,可肚子怎的就是没动静呢?
曾氏肚子里保不准什么时候又冒出个孩子来,她可不想以后家产被分成好几瓣。
没过多久,众人便知宝绮为何忽然转了性。宝绮与嫣然一同去曾氏屋子里请安时,说起宝绮的婚事,宝绮提道:“我愿在家侍奉双亲,带发修行,终身不嫁。”
曾氏和嫣然一愣,随即异口同声地拒绝了这个无理的要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哪有姑娘家赖在娘家一辈子的呢?”
宝绮忙道:“前朝有女子在家建道观带发修行,不嫁者大有人在,可见嫁人并非唯一的出路。”
嫣然反对道:“无夫无子,往后老了该由谁奉养呢?”
总不能叫她兄长和她侄儿养她一辈子罢!
“阿娘给我留了嫁妆。”宝绮深深望了一眼嫣然,淡淡道。她心中一阵酸涩,昔日说嫁进韩家后,小姐妹们便可一处时常帮衬的闺中密友此刻居然变成了这般模样。
曾氏见说到先头夫人,脸色并不大好,但也没说什么,只道:“你若不喜欢那蔡郎君,叫你父亲和兄长再去寻觅个好儿郎就是了。”
“我是看不上蔡宣季,但也未见的看得上旁的人。”宝绮冷静道。
三人不欢而散,韩景彦回来后听闻此事陷入了一阵沉思。嫣然催促道:“你快说说她,哪有女子终身不嫁的呢?”
韩景彦摩挲着下巴,半晌才道:“启旸却非良配,不说他府中的妾室,但说他近来与子圭二人……想来其中必有隐情。”
能让昔日同窗好友闹到如此地步的,怕只有盐案一事了。
嫣然问道:“那…那官人站哪边呢?”
“只装作并不知晓此事就是了,他二人若愿与我相交,我自还是如从前那般。”韩景彦摇摇头说道。他向来不爱与人撕破脸皮,也不欲过多参与党争。
嫣然又道:“我记着崔主簿也未成婚,不如官人保了这桩媒?”
韩景彦无奈道:“娘子就别乱点鸳鸯谱了。”
他对宝绮成婚一事持开放态度,若是在家修行也无不可,凭着崔氏留给她的大笔嫁妆,也能自给自足地过一辈子。只有那些家中父兄想以姐妹女儿攀高枝或是与人搭上关系的,才挑也不挑,着急忙慌地把人嫁出去。
第124章
又说侯莫陈利应下了梁照儿与沈度的央求后,便开始满京城乱窜,透露自己的行踪,目的便是引得官府注意。
他一下到东市买些刀具,一下又去西市买些砒霜之类的毒药。尽管没人肯卖他,但他身着奇装异服,成功地让所有人都对他印象深刻。
梁照儿听闻后会心一笑,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得将水搅浑,越对他们有利。
东市的铁行是某一党的产业,西市药铺的背后又是另外一党,侯莫陈利两边都去了,无法让有心人栽赃到其中某一边头上去。
这猖狂的行动路线很快引起了府尹的注意,几乎还不等蔡宣季栽到沈度头上来,官兵就已锁定了侯莫陈利这个西域来的外邦人。
买凶杀人,为避免被查出,选个外来黑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眼见官兵越追越近,趁着月黑风高之际,玉松和沈度将侯莫陈利送至长亭外。
侯莫陈利挎着一大包金银细软与两人告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