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姐,你我既已成双,再唤我韩大卿太过生疏,我名韩奇,尚未取字。当日武英帝劝我先不冠字,遇见可心的爱人,再请她下赐。还请三姐爱惜赠字。”
  尤三姐美眸转盼,玉臂环在他脖子上,娇笑道:“在我眼里奇便是殊,你豁达开阔,见识不与人同,远迈一般男子。我便叫你殊意吧。”
  “好,殊意二字也只你一人叫得,旁人一概不知。”
  两人如胶似漆的过了一夜,韩奇如愿得偿,越发温柔小意。三姐知他言谈行事,处处妥贴,亦是兴尽心安。
  二人商量好成亲事宜,便与裘良夫妇、柳湘莲一道回京去了。
  茜香之俗,男女婚好,问情不问媒。中原虽准许了走婚,到底是稀罕事务,门第讲究的人家,还得有个牵线搭桥的媒人。
  韩奇还是强推柳湘莲做了保山,一则他是尤三姐的救命恩人,当之无愧。二则也是谢他早婚之情,不知省了多少事端。
  听闻尤三姐要嫁给锦乡伯的消息,黛玉也是惊奇不已,连苏曼、秦可卿两大美人都未看中的韩奇,竟被尤三姑娘打动了情肠,可想而知尤三姐何其貌美了。
  当面一瞧,果真是世间少有的美人,不但风流标致,而且妆饰靓丽,美得非常具有侵略性,张扬妩媚,胆大泼辣,言谈挥霍撒落,全无半点忸怩羞涩之态。
  也唯有这样的绝代佳人,年纪轻轻就担起三品诰命夫人名头,才叫人心服口服。
  黛玉笑道:“怨不得锦乡伯中意你,若没点子胆略才情,英雄豪气的男人,如何降得住你。”
  尤三姐坦诚道:“陛下,当初我母亲贪慕虚荣,不甘贫贱,一家子不得不依附于宁国府,我姊妹二人,也一度成为贾珍父子的玩物。
  我生性刚烈,却又多情贪欢,在泥潭之中受不得长久的屈辱。
  积郁之下,最后仅剩的尊严与骨气,也都化作怨怒,把贾家那些个丑陋的衣冠禽兽,骂得狗血淋头。一边靡费资财,一边发泼赌咒。
  哄得他们欲近不能,欲远不舍。只当安慰自己缥了男人为乐。”
  她虽语出新奇,行事乖张,看似潇洒,可其中的悲苦郁愤又何其痛彻。
  黛玉道:“当初你被困在宅院中无路可走。如今你得觅良缘,还望你不要自限其用,学做什么持家妇人。
  像你这样幸运的女子毕竟不多,你也当多去女人社活动,积极帮扶其他失足女子,重获生活的希望。”
  尤三姐颔首道:“陛下说的是,而今女子出门从业没有限制,我必是要自立一番事业的。”
  这韩奇一成亲,等于让禛钰去了一块心病,黛玉连同武英帝的份,送了两份贺仪到锦乡伯府上。
  虽说也有那起子不遂心的小人,恶言诽谤,造谣生事。说尤三姐不知好歹,不但在鞑靼人那里失了节,还曾是贾府爷们豢养的金丝雀,任人践踏摆布的粉头之流而已。
  锦乡伯虽然爵位不高,到底也是硕果仅存的勋贵之家,宗亲族长哪里忍得了这些闲言碎语,责令韩奇撇妻另娶。
  黛玉早觉得这流言来得蹊跷,历经战乱之后,但凡有不弃糟糠,从鞑靼迎回旧妻的男子,得到的都是宽仁的美名,怎么到韩奇头上就变了?
  必有人背后操作,一面让柳湘莲去查探始作俑者,一面亲自与韩家族老沟通。
  这一查,就与追踪薛宝钗的扈从对上了,他们回禀说薛宝钗七日前已混入京城,在城外某处躲藏着,有三天不见行踪了。
  柳湘莲也道:“我手下缇绮方才来报,有一个刘氏老妪认得薛宝钗,说她三天前到庄上来过,向人打听去清虚观的路。之后就没再照面了。
  我们去清虚观里外都搜了一番,也没见到薛宝钗的影子。倒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终了真人张道士,说是闭关修行,不许任何人打搅。
  他毕竟是陛下的师侄,所以我们也不敢轻慢,未曾查探他闭关之所。”
  “张真人?”黛玉略一思忖,全无印象,当年罗天大醮,她只去过清虚观一次,张真人彼时在另一个殿内执事,不曾与之照面。
  也不知他道行如何?是否会移魂换体之术。以防万一,黛玉还是命柳湘莲将张真人闭关之所强行打开,将人原地羁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