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2 / 3)
陈芳洲道:“先不谈资费的事,这一路要开山架梁、栉风沐雨,这完全是与天地相争之役,没个十年八年怕是修不好的。”
“而况我还听走茶马道的马帮人说,从前也不是没有人想过要修桥铺路,只是勉强修上一里,总会死个人,祭了牛羊也不中用。”
沐昭宁摇头叹道,“因此间地广人稀,灵气充沛,精怪频出,神魔纵横,再加之番人厌死轻生,常将遗体碎刲成脍,邪妖乌鬼亦多,擅入者难保平安。
据我与番人的几次交往经验,这些人大多畏威不怀德。行事多以私利为重,视善意为软肋,肆意践踏,得寸进尺。做好事还会落埋怨,施恩德还被抢掠。实在不好打交道。”
听了几人一番话,惜春心中越发害怕了,不由皱眉道:“既然修路如此艰难,何不如不做?”
黛玉见她来了,抬眸笑道:“这世上凡百事情,只要有利民生都可做得。总不能畏难而不做,也不能畏人言而不做。既然修桥铺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那就值得去做。”
惜春疑惑不解:“可是就算千辛万苦做成了,还会遭愚人误解谩骂。功勋无人铭记,恩德不被感激,做这么多又有何意义?”
见素来寡言少语的四妹妹接连提问,眸中满是茫然,黛玉想了想道:“番人地处边隅,消息闭塞,环境恶劣,生存艰难,仓廪不实,衣食不足,又如何知礼节讲荣辱。必然崇尚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要想人文开化,移风易俗,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十年、百年地持续帮扶。
太上感应篇说修桥铺路,乃是积德累功,济人之急,大善之举。华严经也说:欲做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修路就是为番人打开一扇通向外界的大门,让他们衣食丰足,渐知礼节。
咱们虽是普通人,何妨当自己是驮行众生马牛,先从低处做起,寸行寸进,也好过原地踏步得好。”
惜春垂在缁衣袖中的手,一下子拢紧了。
诸佛菩萨普度众生所乘骑的龙象,譬喻有识见具威猛大力的修行者。而牛马众生,根力不济,若想成佛门龙象人物,必先脚踏实地,从服务众生做起,积攒无量功德。
惜春此时方了然不惑,阿尼觉姆为何会劝自己入羌塘修行。
停留在阿罗汉的境界,还是有余涅槃。在成佛做祖之前,更应谦卑奉献,不计得失荣辱,如牛马般驮行众生,自利利他,自渡渡人。
只有下化众生,上求佛果,发愿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才能真正地永离轮回。
“林姐姐,多谢你一言惊醒梦中人!”惜春明彻真言,心开意解,微笑着向黛玉合十行礼。
黛玉有些莫名,不由笑道:“可是我不巧说了什么,让你知觉解悟了,你也不吱一声儿,倒教我一时糊涂了。”
沐昭宁笑问:“四妹妹来,是有什么要事吗?”
“没有了。”惜春含笑摇头,“我已经明了,这就要走了。”她向众人一颔首,转身飘然远去。
还未走进解脱林寺,就见阿尼觉姆托钵,站在阶前等她。
“走吧,咱们先行一步,让他们慢慢跟来。”
“嗯!”惜春恬然一笑,跟上了阿尼觉姆的脚步。
黛玉尚不知惜春来此,所谓何事,又见她风似地离开了,便向禛钰眨了眨眼。
有预知之能的禛钰自然知晓,莞尔一笑:“四妹妹慧心奇特,将来必成佛门龙象呢!”
黛玉欣然会意,想是她机缘成熟,修行又将精进了,不由笑道:“谢你吉言了!”
“姑娘,这又是感应篇,又是华严经的,您到底是信佛还是崇道呢?”
晴雯见黛玉说话,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故有此一慨。
沐昭宁瞥向文武二帝,想起解脱林寺他俩不避嫌疑的泰然,意味深长地说:“他两个神佛皆避,百无禁忌。”
黛玉笑道:“山中宰相陶弘景曾云:万物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返回顶部↑
“而况我还听走茶马道的马帮人说,从前也不是没有人想过要修桥铺路,只是勉强修上一里,总会死个人,祭了牛羊也不中用。”
沐昭宁摇头叹道,“因此间地广人稀,灵气充沛,精怪频出,神魔纵横,再加之番人厌死轻生,常将遗体碎刲成脍,邪妖乌鬼亦多,擅入者难保平安。
据我与番人的几次交往经验,这些人大多畏威不怀德。行事多以私利为重,视善意为软肋,肆意践踏,得寸进尺。做好事还会落埋怨,施恩德还被抢掠。实在不好打交道。”
听了几人一番话,惜春心中越发害怕了,不由皱眉道:“既然修路如此艰难,何不如不做?”
黛玉见她来了,抬眸笑道:“这世上凡百事情,只要有利民生都可做得。总不能畏难而不做,也不能畏人言而不做。既然修桥铺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那就值得去做。”
惜春疑惑不解:“可是就算千辛万苦做成了,还会遭愚人误解谩骂。功勋无人铭记,恩德不被感激,做这么多又有何意义?”
见素来寡言少语的四妹妹接连提问,眸中满是茫然,黛玉想了想道:“番人地处边隅,消息闭塞,环境恶劣,生存艰难,仓廪不实,衣食不足,又如何知礼节讲荣辱。必然崇尚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要想人文开化,移风易俗,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十年、百年地持续帮扶。
太上感应篇说修桥铺路,乃是积德累功,济人之急,大善之举。华严经也说:欲做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修路就是为番人打开一扇通向外界的大门,让他们衣食丰足,渐知礼节。
咱们虽是普通人,何妨当自己是驮行众生马牛,先从低处做起,寸行寸进,也好过原地踏步得好。”
惜春垂在缁衣袖中的手,一下子拢紧了。
诸佛菩萨普度众生所乘骑的龙象,譬喻有识见具威猛大力的修行者。而牛马众生,根力不济,若想成佛门龙象人物,必先脚踏实地,从服务众生做起,积攒无量功德。
惜春此时方了然不惑,阿尼觉姆为何会劝自己入羌塘修行。
停留在阿罗汉的境界,还是有余涅槃。在成佛做祖之前,更应谦卑奉献,不计得失荣辱,如牛马般驮行众生,自利利他,自渡渡人。
只有下化众生,上求佛果,发愿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才能真正地永离轮回。
“林姐姐,多谢你一言惊醒梦中人!”惜春明彻真言,心开意解,微笑着向黛玉合十行礼。
黛玉有些莫名,不由笑道:“可是我不巧说了什么,让你知觉解悟了,你也不吱一声儿,倒教我一时糊涂了。”
沐昭宁笑问:“四妹妹来,是有什么要事吗?”
“没有了。”惜春含笑摇头,“我已经明了,这就要走了。”她向众人一颔首,转身飘然远去。
还未走进解脱林寺,就见阿尼觉姆托钵,站在阶前等她。
“走吧,咱们先行一步,让他们慢慢跟来。”
“嗯!”惜春恬然一笑,跟上了阿尼觉姆的脚步。
黛玉尚不知惜春来此,所谓何事,又见她风似地离开了,便向禛钰眨了眨眼。
有预知之能的禛钰自然知晓,莞尔一笑:“四妹妹慧心奇特,将来必成佛门龙象呢!”
黛玉欣然会意,想是她机缘成熟,修行又将精进了,不由笑道:“谢你吉言了!”
“姑娘,这又是感应篇,又是华严经的,您到底是信佛还是崇道呢?”
晴雯见黛玉说话,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故有此一慨。
沐昭宁瞥向文武二帝,想起解脱林寺他俩不避嫌疑的泰然,意味深长地说:“他两个神佛皆避,百无禁忌。”
黛玉笑道:“山中宰相陶弘景曾云:万物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