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2 / 3)
陈舍人既见我冷脸,就该明白我的意思,这会子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除了两下难堪,也是无可如何了。”
黛玉怔了一下,疑惑地与陈舍人对视,随即微微一笑,“看来是你惹恼了她。”
陈芳洲垂头叹了一口气,虽然已经知道是失望的结局,可亲耳听到她的拒绝,就如同被人兜头浇了一瓢冷水似的,从脸寒到心尖上。
他茫然若失地瞅着晴雯,见她态度坚决,又无奈看向林帝,流露出一种示弱、哀求的神情。
黛玉投向他一个安抚的眼神,转身拉着晴雯的手,曼声说:“他到底怎么得罪你,我也不细究了。俗话说,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更何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可指摘。
只是顾念陈舍人才学出众,勤谨谦恭,又有倡导修律,缵我皇图的功劳。近来我读经,也知不看僧面看佛面。我想向你讨个情,饶恕陈舍人这一次。下次他若在心里口里羞辱欺负你,我替你打他,总行了吧?”
陈芳洲见陛下对晴相的劝慰,何止是温言软语,说是低声下气也不为过。
不由惊异地瞧着君臣二人,脸上显出疑惑又感慨的神色。
与其说是陛下在维护自己,不如说是陛下真心爱顾晴相,不忍见她孤孑一生。
晴雯如何不知黛玉的心呢,林帝之所以将陈舍人安排随侍在她身边,为的就是给二人创造接触的机会。
本来,她见识了太多男人对她狂热的兴致,顶多无柴空烧半个月,见她没有回应,再热的心也冷了。
唯独这个陈芳洲不与人同,他已猜出自己有窥心之能,还巧借此事,每每见她都要在心中默默赞美、鼓励、安慰。行动中也处处殷勤讨好,话语温甜。
她对陈舍人也并不是没有好感,只是离倾心相许,还差得太远。
但既然黛玉都这样伏低哄劝,她也不能推拒这番好意。
太阳从琉璃窗上斜照下来,将弱冠少年的身影,浮动在她的衣裙上。
晴雯在黛玉鼓励的、期盼的眼神下,终于抬起凤眸,娟秀的脸上,露出亲昵随和的笑容:“陈舍人,你是懂西番语的吧?下个月我要随陛下,去滇南参加无遮大会,未免听不懂番僧辩经,我想向你请教西番语,不知可否?”
陈芳洲大喜过望,强抑激动的心情,竭力维持着该有的君子风度,拱手欣然道:“何谈请教?能为晴相效劳,芳洲荣幸之至!”
黛玉悄然松了一口气,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又把护送朗达王子夫妇回羌塘高原的任务派给了陈舍人。
如此九月出宫,也能让他与晴雯一路同行了。
因为前次女帝舍国“出逃”未果,心有余悸的百司,对于林帝申请的滇南之行,委婉表达了一番“这样、那样如何不妥的理由”,而况还要带着晴相一起“跑路”,无疑让群臣百姓更慌了。
身为林帝新晋智囊的陈芳洲,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他让林帝将鸿胪寺卿韩奇、景田侯龙虎将军裘良二人,当做“人质”押在崇政殿,暂替她处理军政大事。
未免百司闲则生恐,便将裘良与花容公主苏曼的婚礼,交给她们操办。
前后一月,待她们长行归来,再让武英帝来赎人。
如此这般拉扯了一番,黛玉才得以脱身,带着晴雯、陈芳洲、秦可卿、朗达王子夫妻远赴滇南。
又因中原的鸿胪寺卿被押在了茜香国,代表中原参加无遮大会的官员,就改为了内阁首辅大臣林海。
黛玉自是遂心如意,感激禛钰在百忙之中,还能想着帮她与家人团聚的事。
可巧,黛玉的飞梭快艇与父亲的楼船,同一天到达暹罗港。
因此弃舟登岸,一路同行。林海夫妻不但带了随从通译官,还带了一个让黛玉意想不到的人——慧娘。
“民女拜见文德帝!”慧娘对着黛玉恭敬地磕头行礼。
黛玉看向母亲贾敏,却见她含笑点了点头,想来两人已经冰释前嫌了。忙吩咐道:“晴雯,快把你师父搀起来。” ↑返回顶部↑
黛玉怔了一下,疑惑地与陈舍人对视,随即微微一笑,“看来是你惹恼了她。”
陈芳洲垂头叹了一口气,虽然已经知道是失望的结局,可亲耳听到她的拒绝,就如同被人兜头浇了一瓢冷水似的,从脸寒到心尖上。
他茫然若失地瞅着晴雯,见她态度坚决,又无奈看向林帝,流露出一种示弱、哀求的神情。
黛玉投向他一个安抚的眼神,转身拉着晴雯的手,曼声说:“他到底怎么得罪你,我也不细究了。俗话说,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更何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可指摘。
只是顾念陈舍人才学出众,勤谨谦恭,又有倡导修律,缵我皇图的功劳。近来我读经,也知不看僧面看佛面。我想向你讨个情,饶恕陈舍人这一次。下次他若在心里口里羞辱欺负你,我替你打他,总行了吧?”
陈芳洲见陛下对晴相的劝慰,何止是温言软语,说是低声下气也不为过。
不由惊异地瞧着君臣二人,脸上显出疑惑又感慨的神色。
与其说是陛下在维护自己,不如说是陛下真心爱顾晴相,不忍见她孤孑一生。
晴雯如何不知黛玉的心呢,林帝之所以将陈舍人安排随侍在她身边,为的就是给二人创造接触的机会。
本来,她见识了太多男人对她狂热的兴致,顶多无柴空烧半个月,见她没有回应,再热的心也冷了。
唯独这个陈芳洲不与人同,他已猜出自己有窥心之能,还巧借此事,每每见她都要在心中默默赞美、鼓励、安慰。行动中也处处殷勤讨好,话语温甜。
她对陈舍人也并不是没有好感,只是离倾心相许,还差得太远。
但既然黛玉都这样伏低哄劝,她也不能推拒这番好意。
太阳从琉璃窗上斜照下来,将弱冠少年的身影,浮动在她的衣裙上。
晴雯在黛玉鼓励的、期盼的眼神下,终于抬起凤眸,娟秀的脸上,露出亲昵随和的笑容:“陈舍人,你是懂西番语的吧?下个月我要随陛下,去滇南参加无遮大会,未免听不懂番僧辩经,我想向你请教西番语,不知可否?”
陈芳洲大喜过望,强抑激动的心情,竭力维持着该有的君子风度,拱手欣然道:“何谈请教?能为晴相效劳,芳洲荣幸之至!”
黛玉悄然松了一口气,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又把护送朗达王子夫妇回羌塘高原的任务派给了陈舍人。
如此九月出宫,也能让他与晴雯一路同行了。
因为前次女帝舍国“出逃”未果,心有余悸的百司,对于林帝申请的滇南之行,委婉表达了一番“这样、那样如何不妥的理由”,而况还要带着晴相一起“跑路”,无疑让群臣百姓更慌了。
身为林帝新晋智囊的陈芳洲,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他让林帝将鸿胪寺卿韩奇、景田侯龙虎将军裘良二人,当做“人质”押在崇政殿,暂替她处理军政大事。
未免百司闲则生恐,便将裘良与花容公主苏曼的婚礼,交给她们操办。
前后一月,待她们长行归来,再让武英帝来赎人。
如此这般拉扯了一番,黛玉才得以脱身,带着晴雯、陈芳洲、秦可卿、朗达王子夫妻远赴滇南。
又因中原的鸿胪寺卿被押在了茜香国,代表中原参加无遮大会的官员,就改为了内阁首辅大臣林海。
黛玉自是遂心如意,感激禛钰在百忙之中,还能想着帮她与家人团聚的事。
可巧,黛玉的飞梭快艇与父亲的楼船,同一天到达暹罗港。
因此弃舟登岸,一路同行。林海夫妻不但带了随从通译官,还带了一个让黛玉意想不到的人——慧娘。
“民女拜见文德帝!”慧娘对着黛玉恭敬地磕头行礼。
黛玉看向母亲贾敏,却见她含笑点了点头,想来两人已经冰释前嫌了。忙吩咐道:“晴雯,快把你师父搀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