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满朝官员都保持着隐忍。
  紫禁戒备森严,宫内宫外皆在羽林、金吾的控制之下,连只鸟都飞不出去。
  “此次北伐孰功孰过京中争论不休,左相为此北上劳军。”朱昱修定下心神,大声说道,“朕相信他一定能顾全大局妥善处理,朕也相信右相不是有些人口中的野心之徒。”
  文官、武官队列的首排各空着一个位置。
  以往林佩、陆洗二人各司其职并没有拥挤的感觉,可今日这里空出来,大殿瞬间显得极其空旷。
  屏风雕刻的九龙在烛火光照下熠熠生辉,明黄锦缎衬着御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夺目。
  朱昱修点名道:“贺尚书,于尚书,二位有什么看法?”
  贺之夏、于染对视一眼,按平时的流程奏报事务,末了才提庆功。
  杜溪亭、方时镜正准备说话,但见朱昱修站了起来。
  “两位尚书说得好。”朱昱修笑道,“平辽总督府攻克乌兰是大喜事,功比开国,朝廷应对远征的将士予以褒奖,并即刻选派干练官员赴乌兰设立府县,安抚民心,整顿民政。同时,北方战事已定,当酌情裁撤冗兵,精练营伍,以节省粮饷,优化边镇军备。”
  一番话稳住两边。
  ——礼部、吏部和刑部有何异议?”
  杜溪亭道:“臣等没有异议。”
  贺之夏、于染不再插话。
  五军都督府的一众武官虽颇有微词,但他们眼下被围在京城中无法下达调令,只能观望。
  阮祎搬出这段时间堆成小山的奏疏。
  “朕年少识浅,幸得二位丞相辅政才能开创盛世。”朱昱修继续道,“盛世来之不易,今日朕只是想让各位表一个态,回去都管好各自的属下,不要再上关于论功或论罪的奏疏,以免妨碍中书省的日常公务,耽误国事。”
  张济良道:“臣遵旨。”
  百官迟疑片刻,接连应是。
  鸣金,散朝。
  朱昱修拂袖而去。
  争论的声音在这场朝会结束之后小了一些。
  可由于林佩和陆洗在宣府大营的谈判结果悬而未决,没过多久,又有一些流言传出。
  朱昱修是听高檀说起的。
  太液池上行舟如画。
  朱昱修翻着杂书:“是谁如此大胆?”
  高檀道:“工部侍郎何春林。”
  朱昱修道:“朕没有听过这个人。”
  高檀道:“他虽然不敢在明面上反对,但在他有一个开书铺的亲戚叫何祟,常与进京赶考的举子说什么‘宣府将士浴血奋战,朝廷却在背后捅刀子’之类的混账话。”
  朱昱修道:“你立即带人去把何祟抓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