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济良提袍跪地:“下官谢二位丞相提点拔擢。”
  林佩扶起,语重心长道:“是陛下赏识你,快进宫吧,别碰脏这身崭新的官袍。”
  一地金黄银杏叶铺在院子门口,风中渐渐飞散。
  *
  时至隆冬。
  尧恩踏进文辉阁。
  林佩如往常在批阅奏章。
  窗外飘着细雪。
  “林相,《漕运法》已刊印成册,通传十三省。”尧恩双手奉上绢帛封面的律典,“各府州县驿丞、粮道、漕运司使皆需熟背,明年开春正式施行。”
  林佩接过沉甸甸的卷册,指尖抚过烫金题签,按下掌心。
  此事告成。
  尧恩道:“林相,赋税、漕运之法如今都已修成,敢问明年刑部还有什么要立?以我一人挑此干系,也省得后人再受牵连。”
  林佩抬眼望向渐密的飞雪:“你有什么想法?”
  “商律。”尧恩斟酌词句,“自陆相主张鼓励工商以来,丝行、茶行、瓷行、药行皆推行官私合营,就连盐、铁都放出了部分业务由商贾代办,尤其朔北,据说地方官员都只能听平辽总督府的意思办事谈生意,军政全部混为一谈,恐怕不利于管理。”
  “所以要立规矩。”林佩从案头抽出一册手稿,摸着犹新的墨迹,垂眸道,“这《盐引稽核则例》我已写好一版,你带回去看,只是此事暂且不要透出风声,容我考虑。”
  尧恩道:“是。”
  *
  兴和四年,随着漕运法大成,江河之上支运、兑运和直运航道如血脉贯通四方,政令再无滞塞,惠及千万百姓。三年前那场恩科选拔出来的人才像春风化雨般散入州县,或主政一方清丈田亩,或督察漕仓厘定章程,承担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项事务的运转,国家赋税均平、工商兴盛、疆土安宁,呈现出万象调和。
  *
  岁末,长安街的高门大户陆续贴起春联。
  林府门前的腊梅悄然绽放,嫩黄花瓣上覆着新雪,散发清香。
  这是林佩和陆洗在一起过的第一个完整的年。
  第92章 元宵
  林佩在魏国公府待到下晌就回来了。
  外面的广亮大门一关, 穿过二道仪门,便来到岁月静好的后园。
  海棠门洞透出山石池水。
  陆洗从游廊上走来,穿一袭月白云纹袍, 领口袖缘滚银狐毛边, 头发只拿一根犀角簪挽住, 目含笑意, 一副富贵闲人的模样。
  林佩接过手炉。
  陆洗揽着人走进木屋。
  屋子里暖意融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