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没有听清楚朱昱修后面说的那些话,但他知道这位看似贪玩成天不务正业的皇帝其实一直在心里琢磨着朝局。
  “可是……”朱昱修暗自思忖,“林相为何要这么做呢,他一向顾全大局,陆相明年还要征讨乌兰,如果后方的粮草运送不到,岂不是会误了大事?”
  一声鸣叫传响大殿。
  锦凤张开翅膀扑了扑,羽毛在光下亮如火焰。
  这一日,年轻的皇帝做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决定。
  他要让前朝知道——即便他尚未亲政,也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先斩后奏,有些事是需要预先给出交代的。
  “高檀,仪鸾司当差的如今都穿什么衣服?”
  高檀看了看自己:“这个,呃……就是青色布衣,交领,窄袖长袍。”
  朱昱修道:“带刀吗?”
  高檀道:“臣出宫不带刀,以免惊动路人。”
  朱昱修道:“朕允许你带刀,让内织染局给你们做一套武官官服,你们一天轮三班,就在张济良府邸的对面找个摊子坐着,看他每天都做些什么,及时回来报朕知晓。”
  高檀听到命令,稍稍犹豫了一下。
  朱昱修道:“不必担心朕,朕让你去就去。”
  高檀颔首:“是。”
  *
  次日,两名仪鸾司卫来到北直隶布政使张济良的府门前。
  一人抱刀斜倚,紧盯布政使府的大门;
  另一人坐下喝茶,眼观街口,似在默记往来的车马。
  象牙腰牌与黑檀刀鞘相碰的声响吸引过客的目光。
  不出半日,京中传遍消息。
  朝中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一些官员如于染、贺之夏等陆续到文辉阁和工部劝和。
  林佩依然闭门谢客。
  张济良也依然以强硬的态度把控着通惠河上每一座仓库和码头,坚决不让董颢手下的人对漕粮对动一点手脚。
  与之对应的是南北推行新漕运法的艰辛。
  时至九月,大批漕粮拖期,淮扬地方借到的粮只有三万石,距离期限只有不到十日。
  *
  一场秋雨一场寒。
  是夜,林佩才从文辉阁回来,独自坐在树下喝酒。
  他很快有了困意,却在迷迷糊糊之间闻见一缕幽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