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3 / 4)
京中诸事已定,蒙恩赐魏国公旧邸于锦华坊。宅院宽敞,特为母亲备南向暖阁,地龙已砌,足以御北地严寒。兄若携母亲北上,一应起居俱已安排妥当。此间田产丰饶,正需经营。已遣家仆沿途接应,轻装简行即可。母亲素来畏寒,今冬可于暖阁赏梅,当胜江南湿冷。
弟佩手书,腊月初二】
林佰在南京本也已经做好乔迁的准备,接到书信之后半个月之内就动身出发。
是日,林佩算着日子去南郊迎接家人,顺便约了同要去接妻小的张济良见面。
官道旁的小茶楼挑着青布。
茶楼外几株桃树正盛开,花枝拂过门前半旧的木匾。
“林相,不想今日如此之巧。”张济良吩咐小二上茶,请林佩入座,恭谦道,“拙荆与犬子跟在魏国公车驾之后安享太平,沾光了,沾光了。”
林佩坐下,望看窗外道:“张大人觉得京城这一段的天气如何?”
张济良道:“春光明媚呐。”
林佩道:“听说今年刑部要修订新漕运法了吗?”
这一句转折着实让张济良惊着了。
窗还没来得及合上,小二端着果盘进来。
张济良等小二走,把椅子搬近些:“林相,这件事下官大致有耳闻,下官很赞成支运、兑运和直运结合的这一条提案。”
林佩收回目光,看了眼盘里的果品:“这是其中一条,另外一条呢?”
张济良道:“呀,还有另一条?”
林佩道:“凡南粮北运,由部院、漕运司和地方官员一同制定方案,层层追责,交叉监督,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的乱象。”
张济良道:“这条下官未曾听闻呐。”
林佩笑了笑:“看来他们也没把你当自己人。”
不管张济良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都被推到了难顾两头的境地。
“林相,这里面最要紧的是漕运司一职。”张济良比划道,“这些人原本是替朝廷监督地方官干活,两头拿钱,坐享其成,现在不仅要担干系还少了油水,怕不乐意呀。”
林佩道:“张大人所言入木三分。”
张济良道:“担子么,谁有本事谁来挑,只是如果干好了有没有奖励呢?”
林佩道:“朝廷在俸禄这方面可以考虑多加一些。”
张济良道:“这……这些人原本的收入就不少,一点俸禄恐怕难以让他们心动。”
林佩道:“张大人,路虽远,行则将至,山穷水尽之后兴许就是柳暗花明。”
两个人都把话说透了。
在这张桌子上,没有“这些人”,没有“他们”,有的只是张济良一个人的仕途前程。
张济良跟着陆洗是能分到不少钱,但要说将来出入部院乃至凤阁,躲在圈子里面是办不到的。
林佩对张济良做出判断只因为一件事——张济良去岁与杜溪亭结了亲家。
官场中的联盟并非是牢不可破的,只要在合适的时机伸出手轻轻拨动一下秤杆,便能使局势回到优美的平衡。 ↑返回顶部↑
弟佩手书,腊月初二】
林佰在南京本也已经做好乔迁的准备,接到书信之后半个月之内就动身出发。
是日,林佩算着日子去南郊迎接家人,顺便约了同要去接妻小的张济良见面。
官道旁的小茶楼挑着青布。
茶楼外几株桃树正盛开,花枝拂过门前半旧的木匾。
“林相,不想今日如此之巧。”张济良吩咐小二上茶,请林佩入座,恭谦道,“拙荆与犬子跟在魏国公车驾之后安享太平,沾光了,沾光了。”
林佩坐下,望看窗外道:“张大人觉得京城这一段的天气如何?”
张济良道:“春光明媚呐。”
林佩道:“听说今年刑部要修订新漕运法了吗?”
这一句转折着实让张济良惊着了。
窗还没来得及合上,小二端着果盘进来。
张济良等小二走,把椅子搬近些:“林相,这件事下官大致有耳闻,下官很赞成支运、兑运和直运结合的这一条提案。”
林佩收回目光,看了眼盘里的果品:“这是其中一条,另外一条呢?”
张济良道:“呀,还有另一条?”
林佩道:“凡南粮北运,由部院、漕运司和地方官员一同制定方案,层层追责,交叉监督,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的乱象。”
张济良道:“这条下官未曾听闻呐。”
林佩笑了笑:“看来他们也没把你当自己人。”
不管张济良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都被推到了难顾两头的境地。
“林相,这里面最要紧的是漕运司一职。”张济良比划道,“这些人原本是替朝廷监督地方官干活,两头拿钱,坐享其成,现在不仅要担干系还少了油水,怕不乐意呀。”
林佩道:“张大人所言入木三分。”
张济良道:“担子么,谁有本事谁来挑,只是如果干好了有没有奖励呢?”
林佩道:“朝廷在俸禄这方面可以考虑多加一些。”
张济良道:“这……这些人原本的收入就不少,一点俸禄恐怕难以让他们心动。”
林佩道:“张大人,路虽远,行则将至,山穷水尽之后兴许就是柳暗花明。”
两个人都把话说透了。
在这张桌子上,没有“这些人”,没有“他们”,有的只是张济良一个人的仕途前程。
张济良跟着陆洗是能分到不少钱,但要说将来出入部院乃至凤阁,躲在圈子里面是办不到的。
林佩对张济良做出判断只因为一件事——张济良去岁与杜溪亭结了亲家。
官场中的联盟并非是牢不可破的,只要在合适的时机伸出手轻轻拨动一下秤杆,便能使局势回到优美的平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