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轶取出文章,展开朗读。
  【北防失利,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朝廷之内也。兵制不改,内患不除,外难何解?】
  【永熙十七年土木堡之役,左军专断,贻误军机,致右军孤立无援,错失良机,被迫撤退;永熙二十年大同之役,中军半道截粮,致后军军饷匮乏,将士饥疲,鞑靼长驱直入,纵火抢劫十余城;永熙二十三年逍山之役,朝中有变,各府势力相争,又使后军无功而返。】
  【纵观三役之败,皆因分兵掣肘,故欲靖边陲,必先和将帅,一制令,然后可以言战,否则,虽有名将劲旅,亦难挽败局也。】
  “这几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宋轶振臂一呼,“如果现在的这套兵制打不赢鞑靼,为什么不可以改,哪怕只是试一试有没有更好办法呢?”
  林佩听这一段时的眼神有些飘忽。
  陆洗拉他道:“知言,年号早已不是永熙了,现在是兴和二年。”
  林佩回过神,淡漠地笑了笑:“这一仗谁去打,你吗?”
  陆洗道:“谁能打赢就谁去。”
  林佩道:“本朝打赢过鞑靼的不就只有你一人吗?但扪心自问,你那次是不是靠运气?”
  ——“林相,本朝打赢过鞑靼的人,不只有陆相。”
  二人侧目。
  武官队列中站出一个挺拔的身影。
  “陛下。”闻远顶着身边之人怨恨的目光站出队列,面无惧色,话音深沉有力,“臣见陆相为国事劳力劳心,实在感佩,故臣愿举荐一人,可为宣府大营主将。”
  朱昱修道:“谁?”
  闻远直起身,字字铿锵:“臣本人。”
  陆洗一惊。
  他万没想到闻远会在大局未定的时候站出来为自己挡箭。
  闻远道:“陛下,臣愿立军令状,若领宣府大营五年内未得捷报,当自刎于阵前。”
  陆洗眼中泛起氤氲:“陛下,这个事是臣先联络闻将军的。”
  闻远道:“不,陛下,臣本就有为国效力收复北疆的心思,所以毛遂自荐。”
  五府其余将领议论纷纷,中军率先发难。
  朱迟道:“闻远,你只是后军的右都督,左都督秦老将军已经在兵部的奏章之上签字了,这儿没有你逞能的份。”
  秦招唉了一声,摇头道:“看来他是嫌我老了,不服管了。”
  章慎道:“明将军,你最是知书达理,你出来说句话。”
  邱祥道:“大家静一静,静一静。”
  明轩略一点头,心平气和道:“陛下,若是有人自诩能战胜鞑靼,收复本朝近百年来的失地,臣等实在不应阻拦,但是贺尚书一开始说的也很重要,那就是军饷如何分配,是否给宣府大营的多了,其余几个都督府就要削减裁撤?若是,届时安西都护府谁来守,东南沿海闹倭寇谁来剿呢?这都要有个数,臣等才好听命。”
  陆洗道:“你想要怎么样的数?”
  明轩道:“我们想要的都在兵部那道联署的奏章上,你已经看过了,该呈给陛下了。”
  陆洗抱紧手中的三道奏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