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屏风另一侧,廖池见对面的女宾陆续落座,唯独钟溪语迟迟未至时逐渐按捺不住,好在下一刻,那道熟悉的身影姗姗来迟,终于松了口气。
  直到听见有人提及自己,这才收回视线,因此并未注意到同样落在后头进来的方奇。
  “裴大人乃我大盛栋梁之才,如此遭遇,孤甚感痛心,好在如今真相大白,还其公道,不至于使小人构陷以污名。”太子说着看向廖池,“也多亏裴公子这些年四处奔波,从未放弃为令尊正名,足见心志之坚,裴大人若泉下知晓也能瞑目了。”
  没等廖池开口,旁边的人跟着附和:“裴公子龙章凤姿,颇有先考遗风,裴家也算后继有人了。”
  “还没来得及恭喜程大人得此子侄,这杯酒程大人可莫要推辞。”
  廖池波澜不惊地听着他们你一句我一句,视线顺着某个方向划过,注意到其中一人动作频频,一副心浮气躁的模样,不由在心中轻笑一声。
  看来,很快就要有人沉不住气了。
  果不其然,秦桓将手中的酒杯往桌上一搁,虽然克制了力道,但动静却足以吸引所有人的注意。
  秦桓是秦相的儿子,同时也是皇后的兄长,正二八经的国舅爷。平日在朝堂上的存在感并不强,毕竟有个三朝元老的老子压在头顶,若无青出于蓝的本事,自然没有多少话语权,不过这也仅限于在秦相跟前。
  出门在外,谁人敢不给他一个面子,今日出现在这儿显然也是代表秦府的态度。
  秦桓扫了眼坐在主位上的太子,后者坐姿恣肆,丝毫没有身为储君应有的端正仪态,身旁还有个貌美的婢女不间断地替他斟酒,将酒喝得跟喝水一般。
  自那个低贱的女人死后,自己这个外甥行事便日渐乖张,常常有种不顾他人死活的疯感,不说自己这个舅舅,就是对身为他外祖的父亲也没了多少敬重,此刻见他没打岔不由松了口气。
  见众人噤声纷纷朝自己看来,秦桓直接切入主题:“当年裴启受圣命前往安岭调查宁恺叛国的真相,偏偏返京途中遇了害还无辜背上数年污名,可见其中端倪。敢在天子脚下屠戮官吏,只怕幕后之人所图甚大,事关社稷,不知此前裴公子在朝堂上提及的安岭一行的调查结果可有下落?”
  话音落下,众人动作一致地转头,生怕错过廖池脸上的任何异样。
  “先父死前,曾派人往皇城送过东西。”廖池不卑不亢地陈述,“当初我们全家从荆州迁来,正好此前舅舅奉命遣调回皇城,我便理所当然地以为那东西是送给舅舅的,但似乎……”
  他说着看向程危,皱着眉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显然也有些地方不理解。
  程危见状心中一咯噔,忙不迭否认:“诸位大人明鉴,我那妹夫确实给我送过的东西,但其中确实没有什么所谓的证据。”
  提及这事他就口中发苦。
  要是裴启不曾给他捎过东西就算了,但偏偏又确有其事,只要旁人有心去查定会知晓,可里头究竟捎了什么东西,多一件还是少一件,他便是说了旁人也未必会信。
  想必川儿也是因此才仍对他心存芥蒂。
  “会不会是裴大人为免证据被歹人截获摧毁,特意做了一番伪装?那送来的东西,程大人可都仔细检查过了?”旁边有人按捺不住出声。
  程危苦笑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的东西哪还留得住”
  他满是愧疚,低声喃喃道:“若是当年知晓……”
  周遭宾客面面相觑。
  就在这时,一道嚣张的声音打破当下凝重气氛,啧舌道:“不是洗尘宴吗?这么消沉算怎么回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吊唁的呢。”
  说话的是永昌伯之子魏征,瑾妃的同胞弟弟。
  他看向秦桓,眼中带着些许戏谑:“这断案缉凶乃是大理寺刑部的职责所在,连期限之内破不了案就追官勒停的夜幽庭都不着急,秦兄你一个吏部的在这儿着急个什么劲儿?”
  秦桓冷笑一声,轻蔑道:“吾等身为臣子自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不像某些人,仗着一个贵妃姐姐作威作福。”
  真要论起来,他妹妹还是一国之母呢,他说什么了!
  这二人一向不对付,如此口角周围的人已是见怪不怪,倒是真正受邀前来的与程危同级的官吏看着眼前剑拔弩张的一幕紧张得连连咽口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