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2 / 3)
生产停滞,销路打不开,厂子里一下子兵荒马乱的。
领导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一拍桌子决定壮士断腕,把仓库里的布料低价处理掉,进一批新的布料,重新打造一个爆款!
爆款能不能打造出来且不说,仓库里那批料子倒是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出掉了。
没办法,他们外套销量不太好的事情同行多多少少都知道,愿意接手这批布料的人实在不多。
结果之后不久,顶好服装厂的人就发现,红绵服装厂又上了个新款,猪肝红灯芯绒布料的外套,短款上衣,配了根细细的皮腰带,搭灰色的伞裙,简直不要太洋气。
好嘛,又卖火了。
打听清楚这款布料是从通过中间人从他们厂子转手的以后,顶好服装厂的人差点没气吐血。
而就在秋风起,树叶开始转黄,顶好服装厂的一众领导气得吃不下饭的时候,柳绵绵踏上了远上西北的火车。
这一趟火车比南城到广市还要久,火车上就得待上差不多一周时间。
柳绵绵带了一叠从广市买来的各种杂志和报纸,余国栋则带了几本从广市买的书,俩人把车厢当书房,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看杂志看报纸。
在广市的这段时间,柳绵绵干了不少事,梳理了红绵服装厂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为服装厂搭建好了大致的框架,可以说,服装厂接下来哪怕扩张成顶好这样的规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此外自然是和设计部的人一起商量定了年底乃至明年春天的服装风格,给邓爱琳是提了些建议,给其他几人则是干脆下了任务,完成任务之外,随便他们发挥。
加上这段时间新款热销、厂里不断地进人,蒋红梅和刘安民忙得脚不沾地,她自然也得帮帮忙。
而余国栋除了也搭把手帮些忙以外,倒是也干了不少事。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罐头厂找到了几个大单子。
一开始是方芸芸哥哥的盒饭摊子,后面是方哥介绍了一些饭店的老板,再后面他干脆跟方哥签了个协议,把服装厂附近这一块的推销都交给了方哥,让方哥成了罐头厂的代理商。
通过这个方法,余国栋又在广市的其他区谈好了几个代理商,暂时说好两个月发一次货,货到了以后,再请人分别送给他们。
仓库暂时借用的服装厂的仓库,不大的一个地方,原先是堆杂物的。
至于送货的人就更简单了,两个月送一次货而已,服装厂员工家属里有的是人愿意挣这个钱。
因为订单量陡然增加太多,之前余国栋已经打电话回去,让余国梁赶紧想办法购买生产线了。甭管旧的新的,贵的便宜的,他们现在都买得起了!
这趟出门余国栋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广阔和自己眼界能力的不足。
也幸好他爹妈都很重视读书,给他们三兄妹都供到了中学,他当初学习不用功,但好歹也初中毕业了,在这年头学历也不算低了,自己看点书什么的完全没有问题。
余国栋现在真是比当初考高中的时候还要用功。
毕竟当初他知道自己考不上,倒也没怎么拼命,现在则是觉得不拼命不行了,红绵服装厂都在计划找新厂房扩大规模了,他们罐头厂肯定不能落后!
他俩这状态都把同车厢的其他四个人看呆了,一位带着孩子的大嫂每天都得冲十几岁的孩子说一遍:“瞧瞧人家哥哥姐姐多用功,你可得跟人学着点。”
十几岁的少年愁眉苦脸,再不情愿,也只能从包袱里拿出课本来。
大约是每天看书看报,过得比较充实吧,火车到站时,柳绵绵竟然有种“其实火车还挺快”的错觉。
拎着大包小包出了站,远远的,就见一个清瘦挺拔的身影站在出站口外面。
一眨眼几个月不见,沈维舟看上去黑了一点,也瘦了一点,柳绵绵迎上去,冲着他莞尔一笑:“咦,这个又瘦又黑又好看的小伙子是谁呀?”
沈维舟一下就笑了,伸手捉住她的手腕:“你说是谁?” ↑返回顶部↑
领导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一拍桌子决定壮士断腕,把仓库里的布料低价处理掉,进一批新的布料,重新打造一个爆款!
爆款能不能打造出来且不说,仓库里那批料子倒是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出掉了。
没办法,他们外套销量不太好的事情同行多多少少都知道,愿意接手这批布料的人实在不多。
结果之后不久,顶好服装厂的人就发现,红绵服装厂又上了个新款,猪肝红灯芯绒布料的外套,短款上衣,配了根细细的皮腰带,搭灰色的伞裙,简直不要太洋气。
好嘛,又卖火了。
打听清楚这款布料是从通过中间人从他们厂子转手的以后,顶好服装厂的人差点没气吐血。
而就在秋风起,树叶开始转黄,顶好服装厂的一众领导气得吃不下饭的时候,柳绵绵踏上了远上西北的火车。
这一趟火车比南城到广市还要久,火车上就得待上差不多一周时间。
柳绵绵带了一叠从广市买来的各种杂志和报纸,余国栋则带了几本从广市买的书,俩人把车厢当书房,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看杂志看报纸。
在广市的这段时间,柳绵绵干了不少事,梳理了红绵服装厂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为服装厂搭建好了大致的框架,可以说,服装厂接下来哪怕扩张成顶好这样的规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此外自然是和设计部的人一起商量定了年底乃至明年春天的服装风格,给邓爱琳是提了些建议,给其他几人则是干脆下了任务,完成任务之外,随便他们发挥。
加上这段时间新款热销、厂里不断地进人,蒋红梅和刘安民忙得脚不沾地,她自然也得帮帮忙。
而余国栋除了也搭把手帮些忙以外,倒是也干了不少事。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罐头厂找到了几个大单子。
一开始是方芸芸哥哥的盒饭摊子,后面是方哥介绍了一些饭店的老板,再后面他干脆跟方哥签了个协议,把服装厂附近这一块的推销都交给了方哥,让方哥成了罐头厂的代理商。
通过这个方法,余国栋又在广市的其他区谈好了几个代理商,暂时说好两个月发一次货,货到了以后,再请人分别送给他们。
仓库暂时借用的服装厂的仓库,不大的一个地方,原先是堆杂物的。
至于送货的人就更简单了,两个月送一次货而已,服装厂员工家属里有的是人愿意挣这个钱。
因为订单量陡然增加太多,之前余国栋已经打电话回去,让余国梁赶紧想办法购买生产线了。甭管旧的新的,贵的便宜的,他们现在都买得起了!
这趟出门余国栋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广阔和自己眼界能力的不足。
也幸好他爹妈都很重视读书,给他们三兄妹都供到了中学,他当初学习不用功,但好歹也初中毕业了,在这年头学历也不算低了,自己看点书什么的完全没有问题。
余国栋现在真是比当初考高中的时候还要用功。
毕竟当初他知道自己考不上,倒也没怎么拼命,现在则是觉得不拼命不行了,红绵服装厂都在计划找新厂房扩大规模了,他们罐头厂肯定不能落后!
他俩这状态都把同车厢的其他四个人看呆了,一位带着孩子的大嫂每天都得冲十几岁的孩子说一遍:“瞧瞧人家哥哥姐姐多用功,你可得跟人学着点。”
十几岁的少年愁眉苦脸,再不情愿,也只能从包袱里拿出课本来。
大约是每天看书看报,过得比较充实吧,火车到站时,柳绵绵竟然有种“其实火车还挺快”的错觉。
拎着大包小包出了站,远远的,就见一个清瘦挺拔的身影站在出站口外面。
一眨眼几个月不见,沈维舟看上去黑了一点,也瘦了一点,柳绵绵迎上去,冲着他莞尔一笑:“咦,这个又瘦又黑又好看的小伙子是谁呀?”
沈维舟一下就笑了,伸手捉住她的手腕:“你说是谁?” ↑返回顶部↑